大仁哥の生活智慧王

酵素製作、小蘇打212招、精油芳療、水果酵素、租屋補助等流行情報,讓生活更多智慧!

作者: 大仁哥 (page 27 of 93)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一、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是令外科醫師相當頭痛的疾病。尤其,糖尿病足病變,常常會因為一個壞死的小傷口最後演變成截肢收場。根據統計,膝下截肢的病人預後不好,只有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後還存活。

所以在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上,通常須要團隊工作,如內分泌、整型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復健科、感染科人員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二、糖尿病足病變與與併發症

糖尿病足病變的原因與併發症有直接的關係。

()神經病變造成:
神經病變足病變主因之一80%的病人有神經病變。例如運動神經喪失:造成腳部變形,形成不適當的足部壓力形成潰瘍。又如自主性神經喪失:形成缺汗及皮膚缺氧,皮膚容易龜裂而感染。

()血管病變:

百分之60的足部潰瘍的病人有血管性的病變,因血管的阻塞造成足部缺氧。應該血管重建或疏通來重建血液循環,在適當的病人可以得到不錯的成功率。

()免疫力的降低:

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血糖高、基因或不知的原因,其免疫力比一般人低,導致多種病菌的感染。

()結構性的改變:

因為跟腱的病變,造成足部無法向背面彎曲,前足造成多餘的壓力,導致足部潰瘍。

 

三、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依據不同的病因,要有不同的治療計劃。

1、神經性足病變

特徵是暖足,足部有脈搏,溼的化膿性傷口。

如果只是淺部潰瘍可以用較保守的方法,如休息、打石膏8~10個禮拜。改成矯正用軟墊的鞋子;如果是深部潰瘍要注意骨髓炎、骨折等問題。等傷口乾淨以後再作重建的手術。

 

2、缺氧性足病變

特徵是足部冰冷,乾燥性壞疸及缺氧性疼痛。

一般應先作血流檢查,如果血液循環不足及皮膚含氧量不足,則傷口不易癒合。在治療若沒有發炎情形則應先清創,等發炎控制以後再做血管重建。

整體來說,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要先把所有壞死的組織切除以及控制發炎,並且確定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再做重建手術。

重建的方法由簡單到複雜,先從補皮,局部皮瓣到顯微手術的自由皮瓣,重建的目的在於保留行動的能力。

 

四、手術後之照顧

手術後之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在術後六個禮拜,最好不要負重,且因為感覺神經異常,所以要常常檢查腳部有沒有發炎、傷口及皮膚缺損。

並要定期回到門診複檢傷口有沒有再發,一般的再發率到達40%,其再發的原因通常是外傷,或者進一步的血管病變,不適當的鞋子或是因為骨骼變形。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為健康朗讀: 三酸甘油酯事典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三酸甘油酯事典

 

 


一、何謂三酸甘油酯

 

三酸甘油酯即是中性脂肪,是血脂肪的成分之一,大部分存在於乳糜微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內。

三酸甘油酯也是體內的能量之一, 但沒有使用的就儲存為皮下脂肪,大部份是中性脂肪。

 

三酸甘油酯(中性脂肪)在被攝取後,會被小腸吸收,和脂蛋白結合,變成開羅微粒體,進入血液中,在血液中擔任能源的搬運及貯藏,內臟器官及組織的維持等重要任務。

 

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必須要小心防範。日本的心肌梗塞患者的膽固醇值並沒有很高,反而是三酸甘油酯(中性脂肪)較高,從這個情況可知,控制三酸甘油酯的值也很重要,也是防止動脈硬化症所不可缺少的。

 

二、三酸甘油酯的正常值

三酸甘油酯的正常值會因飲食、年齡、性別等而變動﹕

1、因飲食及時間的變動

三酸甘油酯在飯後30分鐘左右開始上昇,4-6小時後昇到最高。

測定時間不同,變動也不一樣,因此,檢查應在早晨空腹時進行。

2、因年齡、性別而變動

依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

 20~25歲120mg/dL

 26~29歲140mg/dL

 30~39歲150mg/dL

 40~49歲160mg/dL

 50歲以上190mg/dL

且男性的平均值為115gm/dl,此女性的100mg/dl高,

男性在40幾歲最高,女性則在60幾歲時。

3、因季節而變動

三酸甘油酯在代謝活潑的夏天較低,冬天則增高。

4、此外,農村和漁村比都市低,酒精、口服避孕藥、類固醇劑等的服用,也會使三酸甘油酯上昇。

 

三、三酸甘油酯異常的疾病診斷

 

1.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家族性高三酸甘油酯症、腎病症候群、肝病、膽道阻塞、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

2.低三酸甘油酯血症

營養不良、先天性無B脂蛋白血症。

 

四、誘發三酸甘油酯值上升的原因

 

一般三酸甘油酯異常的誘因,除了疾病所引發的情況外,遺傳、飲食、服藥也有影嚮:

1.家族遺傳

家族成員普遍有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形,易有偏高的傾向。

2.飲食習慣

愛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而且經常飲酒的人,通常屬肥胖體型,其血中三酸甘油酯數值比一般人高。

3.使用藥物

口服避孕藥、副皮質荷爾蒙等。

4.飲酒過量和糖尿病患者

其三酸甘油酯值很高。

 

五、若三酸甘油酯為異常,該怎麼辦?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控制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是先天的,故必須在醫院接受精密檢查和治療。

另外,大多數高值的人,都是肥胖,吃大多,運動不足,喝酒引起的,而且是造成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原因,所以在家庭控制最為重要。

喝酒的人應禁酒或節制喝酒次數,肥胖或運動不足的人,應養成運動的習慣,控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多的食物等,大概就可以改善。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癌症的預防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癌症的預防 

 

 

 

近廿多年來癌症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衛生署公布2004、2005年癌症登記報告,結果顯示國人癌症發生率持續增加,平均每七分卅八秒就有一人罹患要命的侵襲癌!

 

 

壹、何謂癌症

 

癌症實際上是一種腫瘤。

所謂腫瘤,是一種變了性情的細胞,脫離了生理的常軌而趨於不斷的增值生長,形成了新生的組織腫塊,俗稱長瘤子。腫瘤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而惡性的腫瘤也就是癌症。

 

良性的腫瘤只會在局部作有限度的生長,而且速度緩慢,除了少數例外〈長在身體重要部位如腦部者〉,不會威脅到生命。

惡性的腫瘤,不但會迅速不停的生長,而且在生長的過程中,會表現侵犯性,破壞其鄰近正常組織,不但如此,這種惡性的腫瘤細胞還可以穿過血管或淋巴管而進入循環,侵入到身體其他的部位,再繼續其惡性的生長,這種現象稱為「轉移」。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細胞是有秩序地、整齊地列組合而成的,它們之間既互相協調,又互相制約,且各司其職。

但當細胞轉化惡變後,它就破壞大部分細胞組織的原來法則,採取許多「越軌」行動,破壞機體的「接觸抑制」的生物法則─就是細胞相互接觸後,即自然停止分裂的法則,從而使癌細胞不受拘束地生長和增殖,事事破壞搗蛋。由於癌細胞搶走正常細胞的營養,不斷生長、繁殖,勢力奠定之後,又擴充地盤,開設分店,也就是不斷的蔓延擴散,不斷的破壞其他組織器官,人體終於逐漸衰竭而死

 

癌症總是在惡化後才令人發現,主要是細菌外來物不被身體認同,癌卻是身體本身的細胞,是以不按牌理出牌的方式突變出來的細胞,不是外來物,所以容易被疏忽。

 

另外,在顯微鏡下,良性與惡性腫瘤細胞有極不相同的長相。前者面貌姣好,酷似正常組織細胞,細胞之間的排列亦中規中矩,腫瘤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之間的差別極為清楚,常有一層纖維莢膜包被著,因此手術時可以將之完全摘除;相反的惡性腫瘤的細胞長相極為怪異與凶惡,細胞的排列亦很不規則,其與周圍正常組織之間並無明顯界線,實際上腫瘤細胞係滲透性的長進正常組織裡邊,因此開刀也不容易將之切除乾淨。大家所熟悉的癌症原文「cancer」一字,係源自希臘語,原意為螃蟹,即是形容此等牢牢攀於人體組織,不易去除的現象。

 

 

貳、癌症的成因

 

癌症目前的成因,尚無法完全確定。但大致可以分為二個方向:

 

一、屬於內在的因素

 

一般的內在因素包括種族、遺傳、年齡、性別等情況。

世界各地所發生的癌症類型存在有若干差異,雖然可能由於生活習性的不同,但種族與遺傳則被認為是較重要的因素。另各種癌症也有其易發的年齡,雖然大多數癌症都發生在四十到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但也有專發生在小孩的癌症。

且男女之間所見的癌症頻發率也略有不同,例如衛生署統計發現,2004年、2005年男性十大好發癌症沒有變化,依序為肝癌、結腸及直腸癌、肺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胃癌、食道癌,膀胱癌、皮膚癌及鼻咽癌;2004年、2005年女性十大好發癌症也相同,依序為乳癌、結腸及直腸癌、肝癌、肺癌、子宮頸癌、胃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

 

二、屬於外在的因素

 

關於外在因素,可能是長期受到外來的刺激,造成細胞變性。

這些外來因素也稱為致癌因子,可歸類為三類─

 

1、化學因素

 

目前已知致癌的化學物質很多,它們的致癌能力可以從動物實驗獲得屢試不爽的明證。香煙裡所含的多環碳化氫化合物,即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最值得注意的的是普遍存在於經發霉釀成的食品中所含有的黃麴毒素,可以導致肝癌。

 

另外,有機化學工廠的廢料、焦油、煤煙、灰塵、汽車、廢料、芳香族美容劑染料、農藥類、殺蟲劑,若干食品附加劑〈著色、調味、防腐劑等〉,過多的生殖賀爾蒙、砷、水銀劑等化學因素,都直接或間接的使人中毒,或者污染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漸漸產生癌化作用。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致癌,最重要的是放射線,當年長崎、廣島的居民及其後裔,至今仍有極高的血癌發生率乃是極為明顯的例子。長期的機械性刺激也被認為可以致癌,膽結石與膽癌,腎結石與腎盂癌之間,關係非常密切。

 

另外,如長期太陽光、紫外線照射及局部加熱刺激,也可能成為致癌因子。

 

3、生物因素

 

生物因子致癌則以病毒為主,有很多種腫瘤已發現與病毒感染有關。病毒對細胞的感染作用在染色質,其能導致染色質的突變而致癌。

 

譬如,一些生物因素,如黴菌、黃麴毒素、肝吸蟲等,被認為與肝癌有關;還有抽煙與肺癌;嚼檳榔和口腔癌等。

 

 

參、癌症的主要警訊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抗癌症的最佳利器。

一般癌症患者,會有不明原因貧血、臉色蒼白、或體重突然減輕等症狀。另外,就是個別癌症也會呈現以下特殊症兆,值得吾人留意:

 

1、右上腹疼痛、食慾不振、身體易感疲乏、黃疸─肝癌

2、長期性乾咳、痰中帶血絲─肺癌

3、性交後陰道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子宮頸癌

4、乳房外上方有固定而不痛的腫塊─乳癌

5、不名原因排出黑色糞便、便中有血、嚴重便秘─腸道癌

6、長期胃部脹滿、疼痛、食慾減退、逐漸消瘦─胃癌

7、排尿困難且時常中斷、尿中帶血─攝護腺癌

8、痣的大小和顏色有了變化、潰瘍長久不癒─皮膚癌

9、頸部出現腫塊、潰瘍、長久不癒─口腔癌

10、吞嚥困難、有異物感─食道癌

 

 

肆、台灣地區常見的癌症種類

 

一、肝癌

 

一般將原發於肝臟的癌症,稱為肝癌。其病因,多數學者認為與營養缺乏、攝入黃麴黴毒素、血吸蟲病和B型肝炎有密切關係。

 

另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臟器,主要功能是將被消化吸收的各種營養素,轉化為人體生存所必須的物質,而進行分解、解毒、合成、排泄等重要的功能。因此,發生於其他臟器的癌症,容易經由脈管系統輸運到肝臟,形成轉移巢,使剛葬也成為受害者。

 

最後,肝臟早期患者亦無明顯症狀。較常見的臨床現象有:右上腹部間歇性或持續性脹痛或刺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身體易感疲乏。有時,病人還會出現黃疸、皮膚搔癢、肝腫大、腹水。

 

二、肺癌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如果以一般正常人每分鐘呼吸二十次,每次吸入五百毫升計算,人體每天共有一億四千四百萬毫升的空氣吸入肺部,這樣大量的外界接觸,使得維護肺部健康變得十分不易。

 

在所有癌症中,以肺癌的致癌因素最為清楚─吸煙。如果不想患肺癌,一定要拒絕煙的吸引。另外,研究指出,二手煙還會令別人致癌,且致癌率為不吸煙者的三倍,甚至比吸煙者本身(二‧一倍)還高。

 

另外,空氣污染亦是致癌的因素之一。如工廠、汽車排放之廢氣,甚至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灰塵。

 

三、子宮頸癌

 

子宮頸是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顧名思義,就是子宮的頸部。子宮頸是一個圓形的突出物,剛好套在陰道的頂後部,這種結構對人類的性交及妊娠有大的幫助。子宮頸中心便是子宮的外開口,這裡是月經、生產、子宮分泌物、精蟲進出的交通要道,由於年齡、妊娠程度、分娩次數等因素有不同的型態。

 

子宮頸癌多見於四十至六十歲,已經有過產育的婦女;而三十歲以下,七十歲以上的婦女則少見;早婚或子女眾多的婦女比未婚、遲婚以及子女少的婦女更容易患子宮頸癌。關於其原因並無定論,不過一般而言,與下列情形可能有關:

 

1.子宮頸創傷:在分娩或流產時,子宮頸破裂,傷害了子宮內膜,如果這種破裂沒有及時縫合完好,就會形成瘢痕或子宮頸管內的黏膜部分會外翻,造成糜爛或病態增殖。

2.慢性炎症:不論是陰道滴蟲、濾過性病毒、梅毒或其他細菌引起的慢性子宮頸炎,均可以刺激黏膜發生病態增殖。

3.其他:另外有人認為遺傳和賀爾蒙因素也有關係。根據研究結果,在子宮頸患者的家族中,特別是她的姊妹,比非癌症的家屬最少要多一倍以上的罹患率,。此外,很多婦女到了中年,因為有人老珠黃的感覺,為了想保

4.持青春,常常未經醫師處方,自己服用或注射女性賀爾蒙,長久與大量使用後,往往得子宮頸癌,這在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方面已得到證明,婦女和欲使用賀爾蒙,應該請教醫師,遵照處方使用與注射,才比較保險。

 

四、乳癌

 

乳房是由許多分泌乳汁的腺體組成的。正常乳房的發育,受大腦的垂體前葉、卵巢和腎上腺皮膚等激素的控制。婦女在月經前期,乳腺較腫脹;妊娠期受胎盤產生的大量雌激素影響,腺小葉增生、乳管伸長、乳房變得豐滿,具有分泌乳汁的能力。

 

乳癌的原因和其他癌症一樣,迄今不明。大體而言,未婚(已達適婚期)、晚婚、未曾生育或哺乳、因更年期障礙長期使用賀爾蒙的婦女等等,罹患乳癌的比率較高。反之,早年妊娠或多次妊娠和延長哺乳,對乳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說明激素因素與乳癌密切相關。

 

另外,乳癌沒有疼痛或發燒等自覺症狀,發現的唯一方法,是乳房中是否有硬塊;這可從外部自我觸摸診斷。如果以乳頭為中心畫一個「十」字,把乳房分成外上、內上、外下、內下四個象限,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乳癌發生在外上象限。所以,在外上方摸到腫塊更應引起重視。乳癌腫塊多為不規則圓形,周圍邊界不清楚,活動度小,質地較堅韌,有實質感,表面不光滑,觸壓無疼痛感。若發現乳房包塊,應立即檢查同側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乳癌患者一旦發生淋巴結轉移,即屬晚期癌症,預後較差。

 

五、腸道癌

 

衛生署2009年最新統計,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破萬,居十大癌症首位,醫界認為這是國人飲食習慣的「警訊」。高油脂西式食物和嗜吃紅肉及燒烤油炸的不當烹調,導致罹癌人數直線上升,醫界正醞釀從各醫學會推動「減肉減油」。

 

人體腸管的作用是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其中,小腸負責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小腸的長度約五十公分,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因此,通常小腸長癌的情況比較少見。反之,大腸長約兩公尺,因此,多半是大腸致癌。

 

在歐美等地,大腸癌的發病率高於胃癌。在東方,近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歐美化,尤其是脂肪攝取量的增加,容易發生便秘,因此腸道癌也出現了逐漸增加的趨勢。

 

誠如,有人說:「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萌芽!」這句話一點也不錯。早期大腸癌的癌浸潤,侷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層,基本上都是被稱為息肉的隆起型(在大腸的內腔中隆起)。息肉就是從黏膜內長出疙瘩,如果大腸息肉的直徑已很大,那麼它已經就是癌了,或者說轉變成癌的危險性很高。

 

六、胃癌

 

由於胃是消化道中實務停留時間最長的部位,所以,胃接觸食物中有害物質的機會很多,因此胃癌發病率佔整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百分之四十~五十。

 

雖說胃癌的發病原因很多,但飲食與胃癌的關係最為密切。人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肪、水、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等等。它們都是人體組織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經口攝入後在體內進行消化、吸收和代謝。但食物除能供給人體營養物質之外,有的卻還有防癌作用,有的則有致癌或促癌作用,如鹹菜、泡菜、酸菜、鹹魚、油炸的或煙薰過的肉類,發霉的花生、玉米、黃豆、大米、某些香料,食用染色劑和被污染的水等等。

 

另外需知道的是,早期胃癌通常無感覺、無症狀。但從胃潰瘍或從慢性胃炎變成癌症時,潰瘍或發炎症狀會先呈現。因此,對於潰瘍等患者必須隨時注意追蹤。

 

幸好,人的胃黏膜上有大約一毫米厚的黏膜層,其作用在於阻止外界細菌、病毒及致癌物質的侵襲,和防止胃酸的自身消化,從而保護胃黏膜。只是有些人生活不規律,加上暴飲暴食、貪杯好酒、嗜食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胃黏膜造成慢性刺激,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糜爛,並破壞黏膜屏障,使細菌、病毒及致癌物質趁虛而入。因此,預防胃癌,首先不可吃不潔和糜爛變質的食物,按時定量進餐,不吃或少吃煎炸熏烤和過鹹的食物;忌煙、少飲酒;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必要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

 

七、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與攝護腺肥大症都是近年來快速增加的疾病,而且二者都發生在中年以後的男性身上,症狀又相似,所以有人推測:攝護腺肥大症拖久了,就惡化而成攝護腺癌,二者有很密切的關係。

 

但由於攝護腺癌較近直腸,因此除了如同攝護腺肥大症一樣影響排尿外,還會對排便形成阻礙。

 

通常,攝護腺癌患者,以五十歲以上的男性居多,此癌症的最先訊息為

─排尿困難

─尿勁軟弱且時時中斷

─夜間尿意頻繁

 

若病情已惡化,形成腫瘍,且閉鎖於膀胱頸部時,則會出現

─無法排尿

─尿中含血

─無法隨意控制尿量

─排尿時有疼痛的燒灼感

 

因此,若男性發現本身有排尿困難,骨盤部、腰部、上腿部時有疼痛,應立即看醫生。

 

另外,攝護腺癌因為是癌,就具有癌的特性─會轉移到其他部位,又因其轉移的方向不同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

 

八、皮膚癌

 

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由好幾層的被覆組織構成,基本上它可以歸類為兩大層,其上層為皮膚表層叫表皮,其下的組織叫真皮。表皮多半是扁平上皮細胞,最深處有少數的球形基底細胞。皮膚還有神經、毛髮、指甲,各種形狀分泌腺的特殊構造。具有特殊構造的皮膚層,能夠保護身體以免受傷,接受知覺刺激、排出廢物、調節體溫。

 

另外,皮膚特有的黑色素細胞,當人體遇日光紫外線刺激時,色素細胞便產生黑色素來保護皮膚,所以膚色會變成陽光曬黑的茶褐色。因此,雖然陽光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但是以膚色白裡透紅以及淡茶色的人,或是大量曬太陽的人易得此癌。

 

一般皮膚出現異常,都屬良性,但有時也會是惡性。就是變成兩種型態的皮膚癌,可以由細胞形狀加以鑑別,即扁平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其中,基底細胞癌罹患高但增殖緩慢,如不及時治療會蔓延到骨骼。扁平細胞癌罹患率較低,但往往會轉移,屬於危險的癌症。這兩種癌症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露出的部位─頭、頸、前腕等,都是容易出現皮膚癌的位置。

 

由於陽光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故對於日光中的有害光線毫無抵抗力者或膚色白皙的人,應避免曬太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人,最好戴帽子、手套、穿長袖衣服,以保護皮膚。有的醫生建議使用防曬油或軟膏,來增加身體防禦日光的功能。長時間曬太陽會增加皮膚癌的可能性,同時加速皮膚老化。

 

九、食道癌

 

食道的功能僅是把食物從口中運送到胃部,具有輸送的功能。但是,食道和胃、腸管的最大不同,在其最外側沒有稱為漿膜的牢固膜狀組織,而是由食道肌層直接接觸周圍組織。因此,癌細胞很容易浸入轉移到氣管、支氣管及周圍淋巴結、肺、血管等等,而且惡化速度相快。

據調查,攝入亞硝酸類、大量飲酒、吸煙、反覆口腔感染或攝入粗糙食物等與食道癌的發生有關。其他如腐蝕性食道狹窄及食道痙攣等,也可能提高食道癌的發病率。

 

十、口腔癌

 

口腔癌患者多數對於口腔健康的維護,以及嚼食檳榔影響口腔病灶的認知度不夠,再加上缺乏對長期口腔潰爛及硬塊等徵候的警覺性,以致坐失早期治療的先機。很多患者甚至在獲悉活體組織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後,內心世界才開始充滿懊惱與悔不當初。

 

一般說來,口腔癌並無特定的症狀,所以,患者對口腔癌病灶的警覺性相當遲緩;而多數的口腔癌細胞,具有快速增殖和蔓延的特性,因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賴早期發現。

 

通常,在口腔、嘴唇、舌等部位產生異常狀態時,需注意是否為口腔癌的徵候,其常見的症狀是:

 

l難以治癒的潰瘍

l疼痛

l 硬塊或肥厚

l白色斑點

 

另外,口腔外常見的症狀是耳朵周圍或頸部有硬塊、潰瘍,或顏面麻痺等,當這些症狀出現時,應立刻請醫生檢查。

 

十一、白血病

 

人體內血液分為血球及血漿兩大部分。而血球則包括了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其中,紅血球負責氧氣的運送,以供給全身的需要,並且將二氧化碳經由肺部排出;白血球可分為顆粒球、淋巴球和單核球,這些血球在人體中可對抗外來的微生物,責任重大;而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可以阻止人體的出血。

 

通常,這些血球在骨髓被同一型不成熟的白血病細胞所佔據,血液中亦常見類似的變化;「慢性白血病」的特點為:不成熟的異常白血球增加,半成熟的各階段,白血球亦多。

 

白血球是不正常的白血球〈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此不但無法抵抗侵入人體的病菌,也阻礙了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新生。結果會有以下之症狀出現:

 

l 貧血:因為紅血球減少,血紅素降低。

l容易出血:如流鼻血、口腔牙齦出血、皮膚出現瘀斑。

l不明原因發燒:由於白血病細胞的迅速生長、破壞,使新陳代謝亢進之故。

l淋巴節腫大:但不會覺得疼痛或壓痛,通常發生於頸部、腋窩或鼠蹊部。

l骨頭疼痛:白血病因骨髓膨脹,骨膜受到拉伸,遂引起疼痛。使疼痛尤其是在膝蓋的上下方最明顯,常被誤為關節炎。

l器官腫大:快速增加的白血病細胞,侵犯到肝臟、脾臟、淋巴腺、胸腺及至腦膜、生殖腺、腎臟等,引起器官的腫大。例如小孩上腹部腫,則可能是肝臟、脾臟已受到侵害。

 

白血病一旦病情惡化,會發生高熱、貧血、明顯出血的傾向,與肝臟或脾臟、淋巴節腫大。當白血病細胞擴大至中樞神經且病況嚴重時,腦、肺、消化器官等會出血,導致死亡。

 

十二、骨癌

 

骨癌是一種由骨骼系統長出的惡性腫瘤〈骨骼系統包括骨頭本身、軟骨、骨髓以及其中的血管和結締組織〉。它會侵犯鄰近的組織及器官,也可能會轉移至遠處其他的器官,如肺部。所以,一旦診斷為骨癌後,宜儘早接受治療。

 

目前骨癌發生原因仍不清楚,骨骼系統的某些細胞在原因不明的情形下,不正常生長而形成腫瘤,有些研究認為可能和基因突變、輻射等有關,但並不是遺傳或傳染得到的。

 

十三、腦瘤

 

腦瘤乃指人類在一生中的任何時間,局部腦組織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而生成瘤塊,佔據了腦部有限的空間,或侵害正常腦組織並造成腦部症狀。

 

良性腦瘤生長慢,分化程度好,症狀較緩;惡性腦瘤細胞分化差,生長快,症狀較急,且可能會蔓延至其他腦組織、脊髓,甚或顱外其他組織

 

 

伍、癌症的預防

 

連續十八年蟬連頭號死亡原因,癌症一直是國人最大夢魘。

其實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而且預防所費最為經濟。關於癌症的預防,主要有下列四項:

 

一、生活習慣:例如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適量的運動,保持正常排便慣、戒煙酒及檳榔。

二、飲食習慣:攝取均衡營養、定時定量、少食用刺激性或化學劑處理過食品及不要吃發霉或煙焦的食物。且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

三、生活環境:不要過度曝曬在太陽下、避免放射性物質照射、避免接觸    致癌的化學藥劑並小心職業災害,例如人體接觸到石油、瀝青、煤煙、焦油等會引起皮膚癌;吸入石綿粉塵、芥子氣、煤焦油氣體、砷化物等會引起肺癌;長期接受放射線照射,易引起白血病;經常接觸放射性碘、釷、鈾等,會引起甲狀腺癌和骨肉瘤;接觸氧化鎘的老工人易發生前列腺癌等等。

四、健康檢查:每年至少接受健康檢查一次。注意肝功能、肺部、乳房、子宮、食道、胃、腸的變化比較。

 

以上四項,都是重要的防癌措施,而其中,有關飲食管理部份,可再深入探討如下:

 

1、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不當對身體健康的確有影響。美國國家癌症機構建議以下的飲食守則:

l  減少脂肪攝取至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食物熱量(卡)含量。

l 每天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量,至少要二十~三十公克。

l每日飲食必須包含多種不同的植物及水果。

l避免肥胖。

l 節制酒精性飲料的飲用。

l減少食用鹽醃、醬泡和燻烤處理過的各種食物。

 

2、多食用鹼性食品

 

l鹼性:即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海藻類。

 蔬菜─色澤較深的蔬菜,鹼性度越高。

 海藻類─昆布、海帶、裙帶菜、海蘊、羊栖菜等都是強鹼性食品。

 

l酸性:即動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乳酪。

 令人意外的事,糙米、白米、麵粉等等,也都是酸性食品。

 

3、多食用高纖食品

 

l纖維素可吸附水、脂肪、類固醇和膽酸,使糞便量多而軟,從而降低膽酸等致癌或前致癌物的濃度。

l纖維素對膽酸、膽鹽、膽固醇及其代謝物有特殊的親和力,從而促進這些物質的排泄。

l纖維素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縮短腸內容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從而減少腸黏膜與致癌物質接觸的時間。

 

纖維素能降低腸內PH值,影響腸道菌叢,從而減少腸內膽固醇和膽酸轉變為致癌物質的維生物轉變。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還能防止和治療便秘。

 

4、抗癌品的攝取

 

平常所吃的食物中,有些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不妨選用做成抗癌菜膳或日常飲食中多吃攝取。這些有直接或間接抗癌作用的食品,包括下列各項:

 

l食用菌

這類植物是癌症患者最理想的食品,不僅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又具有強烈抗癌活性。如香菇、洋菇、草菇、猴頭菇、木耳、銀耳等等,皆十分適合做成菜餚的食用真菌。

 

l新鮮蔬果

許多蔬菜水果含有能抑止致癌物質在體內形成的作用,頗具防癌抗癌效果。如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果、富含解毒防癌物質引朵類化合物的十字花科 植物,均屬此類。如甘薯、菠菜、芹菜、青椒、莧菜、韭菜、青蒜、番茄、草莓、柑橘、柳丁、蘋果、鳳梨、棗子、奇異果、豌豆、南瓜、豆芽等等,都是含有能破壞、分解、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蔬果。而包心菜、菜心、芥菜、油菜、白菜、榨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更宜多吃、常吃。

 

l維生素A食品

實驗證實維生素A具有多種抗癌作用,能充分發揮預防和抑制各種部位癌的發生及麟狀上皮組織變性。一般認為,對防治支氣管癌、肺癌、大腸癌、胃炎和肝炎效果較好。動物肝臟、蛋黃、牛奶、魚肝油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不過長期或大量補充維生素A會發生毒性反應,最好還是從植物中攝取能轉換為維生素A的蔬果比較安全,如胡蘿蔔、青江菜、菠菜、地瓜、木瓜、芒果、番茄等。

 

l海產品

將海產品列為癌症的忌口物,這並不太正確,例如蛤蜊、牡蠣、魷魚、烏賊所含的蛤素,海參中的粘多糖,海帶、紫菜中的碘,均對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其他如海蜇皮、淡菜、鮑魚、烏龜、蝦蟹都可產生輔助治療作用,又可提供多種養分,不應忽略海產品的抗癌防癌價值。

 

l其他類

肉類、肝、腎、海產,穀物、蛋類、蘆筍、芝麻、啤酒、酵母含硒較多,麥片、蕎麥、豆類、麥芽、堅果等含鎂豐富,還有含鉬較豐的豆類、穀類、葉菜類、動物肝或腎等等,這些微量元素對癌症防治也很重要。此外,具有增強抗癌能力的荸薺、薏仁、菱角、扁豆、百合、山藥、無花果、烏龍茶、芋頭等等,都可以攝取。

 

 

陸、癌症的治療方法

 

目前有關癌症的治療方式,約略可以歸類為五種。

其一,外科手術切除法,是局部性癌症最佳的治療。

其二,手術前、後,通常配合放射線治療,也是局部性癌最佳治療;其三,有時外科和放射線治療,還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不過化學藥物治療,多半用於不宜施行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如血液癌症、淋巴腺癌或已經蔓延轉移到的癌症。

其四,還有一種生物療法正在研究適用中。乃是利用人體對抗外物侵害所產生的免疫力,做成抗癌素或抗癌疫苗,注入人體,壓制或撲滅癌腫,效果卓著,前途很樂觀。

最後,就是所謂的非傳統療法。如生機療法、斷食療法、氣功、中藥等等民間偏方。基本上病患在絕望之餘,對許多所謂的偏方多少都懷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這是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驟然停止具有潛在療效的傳統治療,也不要停止服用控制病症的藥物。

 

關於前述的五種方式,又以前三種方式較為成熟。吾人已進一步分述如下:

 

一、外科手術

 

假如腫瘤尚未有轉移傾向的話,也就是說,若惡性腫瘤生長相當侷限,沒有向外擴散轉移,這時手術的切除具有治癒的功能。

 

大體而言,子宮癌、乳癌、大腸癌、胃癌等,採取手術療法,根治率較高;至於肺癌、食道癌、胰臟癌、肝癌等,效果則不盡理想。原因在於乳癌等長在皮膚下方,容易用手觸摸到硬塊。大腸癌是有血便或排出粘液等症狀,容易及早發現。胃癌也是,早期發現的方法較明顯的。所以,上述癌症的手術療法,治療率相當高。

 

臨床經驗和追蹤調查均證明,外科手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科學地結合起來,已顯著地提高治癒率,而且即使是晚期癌症,也可明顯地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

 

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一門較年經的科學,近幾年來有著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及電腦斷層掃描在放射治療方面的應用,顯著地提高了本學科的發展,更大為提高了技術水準和工作效率,並使之更加安全可靠。

 

放射治療就是利用游離的放射線來治療癌症。治療的機制,是藉由一連串的化學反應,改變正常及癌細胞內的分子結構。它產生的最大變化,就是造成癌細胞的DNA(基因物質)的改變;比如,全使癌細胞死亡或是降低其再生複製的能力,而減緩擴散轉移的速度。

 

具體來說,游離放射線是一種看不見的電磁能。它的能量光譜範圍從較長波長、低頻率能量的無線電波,到極短波長、高頻率能量的X光及r射線不等。放射治療使用的光波,是屬於短波長、高頻率的一羣光譜。雖然放射線破壞的對象是所有細胞─不論正常的或癌化的細胞,但傷害最深的正在快速分裂增生的細胞,而癌細胞正具有這種特性。同時癌細胞也較難從放射傷害中復原,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重複少量的放射線照射來殺死癌細胞,而不會破壞到周圍正常的組織。

 

放療最大的優點,在於保存臟器的型態和機能的情況下治療癌症。因此對於子宮癌、乳癌、食道癌等對放射線具感受性的癌症,可採用手術前照射療法,或者在手術割除病灶後,針對淋巴腺或其他可能轉移的臟器部位,進行手術後放射療法。

 

三、化學療法

 

化學治療是用一組能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化學藥物治療惡性腫瘤。儘管外科手術或放療或兩者結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但是這都屬於局部治療。如果患者經治療後復發或有轉移病灶,或者懷疑有復發、轉移可能者,手術和放療就不太容易奏效了。此時,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化療上。

 

凡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都可稱為化學療法,不過這個名詞目前主要只抗癌的化學治療。現今抗癌藥物的作用是殺死癌細胞,有些情況下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所以對化學療法較具挑戰性的,是如何在消滅腫瘤與降低對正常細胞毒性反應的利害之間尋求平衡。

 

為了達到成功的治療,化學療法必須能摧毀癌細胞,而且不會造成正常組織的過度傷害。所以,化學療法通常以間隔三~四週的時間來施行,以容許正常組織(非癌細胞)在每次治療間隔中,可以增生復原。

 

四、標靶治療法

 

多數人都是擔心親人受不了化療噁心、嘔吐、掉髮等嚴重副作用,抱一線希望,寧可花重金想自費使用標靶藥物,但標靶並非人人可用,無基因反應的病人用了根本沒效。

 

標靶藥物必須使用在適合的病患身上才能發揮最大的藥效;例如,標靶藥物對肺癌有基因突變的病人,有效性達七成一,疾病無惡化期達十個月;但如果病人基因沒有突變,使用標靶藥物的有效率只有百分之一,治療四個月後,惡化率將近九成。

 

癌症的治療須依病患臨床分期、細胞病理類型,決定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準則;化療雖然副作用較多,但多有健保給付,經濟負擔較低,在癌症的治療上,對部分病人效果十分良好,況且現在已有許多輔助藥物,可以減輕白血球下降及噁心嘔吐掉髮等化療副作用。

 

所以,病患在第一線可先採化療,第二線再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有療效卻不必自己花大錢,這才是較理想的「治癌省錢術」。

 

 

柒、結語

 

最後,為避免癌症上身,讓自己遠離以下族群:

1. 過敏体質者:

美國科學家調查近 4萬人,發現對藥物或化學試劑等過敏的人,比無過者更易患癌。如有過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 30%,有過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41 %。

 

2. 經常熬夜者:

因為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而夜間又是細胞裂變最旺盛的時期,睡眠不好,人體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化而成為癌細胞。熬夜者為提神而吸煙、喝咖啡,也會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體內。

 

3. 肥胖者: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女性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美國癌症中心報告,腰部以上特別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6倍。

 

4. 維他命缺乏者:

特別是人體內保護性維生素低的人易患癌症。如維生素A缺乏者罹患胃癌的危險增加3.5倍,患其他癌的危險增加兩倍多;維生素C缺乏者罹患膀胱癌、食道癌、腎上腺癌的危險增加兩倍;在維生素 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病率均增高。

 

5. 膽固醇過低者:

其實,膽固醇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養分之一,也是抵抗疾病的生力軍,並非越低越好。但膽固醇過高則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或中風。

 

6. 常飲高熱的濃茶者:

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飲用高溫(80以上)茶水有可能燙傷食管,而茶中的鞣質可在損傷部位沉積,不斷刺激食管上皮細胞,使之發生突變,而突變細胞大量增殖後即可變成癌組織。

 

7. 高血壓患者:

美國對 30多萬名男子的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的癌症罹患率和死亡率為血壓正常者的兩倍多,並預言如肥胖、嗜酒、吃鹽過多等既可促使血壓升高,也可誘發癌症。

 

8. 經常憋大小便者:

尿液中有一種可致癌的物質,會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促發癌變;故專家們主張每小時排尿一次。大便有害物質多,如硫化氫及其它致癌物,經常刺激腸粘膜會導致癌變。故防範之舉是每天定時排便。

 

9. 拒飲優酪乳者:

優酪乳中含有高活性的乳酸菌和其它益菌,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每天飲用優酪乳,可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數量,使人體的免疫功能得以加強,從而降低癌病的發病率。

 

10. 偏肉食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乃是誘發某些癌症的主要原因。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女性,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幾次肉者高出2.5 倍。日本人目前每天的脂肪攝取量比 50 年代增加了 4倍,患癌者則不斷提高。

 

最後,建議大家掌握「多運動、多喝水、多纖維」及「少鹽、少油、少吃」三多三少的生活原則,可讓生活過的更健康。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為健康朗讀: 冠狀動脈心臟病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冠狀動脈心臟病

 

 


 

數字會說話

●每2秒鐘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5秒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突發,每6秒有一人死於中風。

●2005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760萬人死於冠心症,570萬人死於中風。預計2020年,心血管疾病將超過傳染病,成為影響全世界健康醫療最重要的原因。

●2004年,美國每5位女性就有2位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女性總人數是乳癌的11倍。(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一、什麼是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臟每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提供人體所需的養分。

心臟表面有三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分別為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它們的功能是用以供應心臟氧氣。

若您的三條血管 (全部三條或只有一條或二條) 已經有嚴重狹窄情形,造成缺氧現象,叫做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

●心肌梗塞,常被稱為「心臟病突發(heart attack)」。

●心絞痛或狹心症

●心律不整

 

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齡、精神壓力、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危險因子。

 

三、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心臟病?

 

兩性專家經常譬喻,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不僅兩性相處學問多,醫學研究也紛紛證實,心臟病症狀,男女更是大不同。

 

通常,男性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包括爬樓梯時會感覺喘、心跳加快,或者胸部有壓迫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盜汗。

 

至於女性,研究發現65%以非典型症狀表現,像是噁心、嘔吐、牙痛、頭痛、暈眩、失眠、極度疲倦、食慾不振、焦慮、消化不良、呼吸急促、走路容易喘。

 

四、心臟病檢查

 

在所有心臟病檢查中最重要的是心導管檢查,它的好處是其對心臟病的診斷正確性可達100%。

 

心導管檢查乃利用特製的不透光導管由股動脈順著血管上行放到心臟中,注射顯影劑,透過監視器檢視心臟血管病變位置及血流狀況,看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汽球及支架擴張術。

 

五、開心果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食用開心果可顯著降低膽固醇、有助預防動脈變窄。開心果富含「葉黃素」,這種植物抗氧化劑一般見於深色葉菜內。

 

每天食用三盎司開心果的志願實驗者,持續一個月後,血膽固醇降低百分之八點四,「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值降低百分之十一點六,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平衡也有改變,飲食配合開心果者,四週後,低密度脂蛋白對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降低。

 

六、吃蘋果能保護心臟 

 

英文有一句俚語是這麼說的「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看來這句俚語是真的!

根據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由於蘋果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素(flavonoid),最能有效降低更年期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而過去也已經有研究指出,類黃酮素有抗氧化劑的特性,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實許多食物都含有類黃酮素,例如,水果、蔬菜、茶、酒、核果、豆類、藥草、香料等,只是其中的含量不同,這份研究則發現蘋果含有最豐富的類黃酮素。

〔醫生的叮嚀〕

美國心臟學會提醒,心臟病突發時,不要以為吞顆阿斯匹靈就可減除疼痛,應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讓醫生判斷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是否可以服用,且有些人會對阿斯匹靈出現藥物過敏反應,病勢反而更危及。

 

★就醫前

1、記錄胸痛出現的時間、特性、頻率與合併胸痛所出現的症狀,特別是冒冷汗或痛到背後。

2、有心臟病史,請攜帶所使用的藥物或處方。

3、請使用一一九救護車就醫,以縮短時間,減少危險發生。

 

★就醫後

1、定時服用藥物,切勿隨意添加任何自行處方之藥物。

2、在家若出現胸痛,請馬上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如果胸痛未緩解,請再每5分鐘含一片,服用三次無效時,請儘速就醫。

3、所使用的藥物須注意保存方式,不可放置於太陽或高熱下。

4、胸痛時,並注意血壓及心跳。

5、居家須注意通風,二週內由家人照顧起居。

6、保持充份睡眠,不要熬夜。

7、多吃高纖維食物,避免便祕;不要吃刺激性的物質。

8、若下列情形時,請立即送醫:

意識不清。

呼吸困難。

胸痛持續。

大量冒冷汗。

血壓下降或休克情形。

硝化甘油已含三片,胸痛未緩解。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免疫識別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免疫識別 

 


 

一、免疫學研究 

 

免疫學研究自身防禦,是關於機體如何識別異物,並與之發生反應的一門基礎醫學。最早,免疫學是研究抗感染問題,作為微生物學的分科。

 

20世紀60年代後,免疫學迅速發展,已不再局限於抗感染免疫的範疇,而是涉及到多種非感染性問題,例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某些種類的先天性糖尿病等)和免疫缺陷(如後天性免疫缺失症候群愛滋病)等等。

 

從本質上講,免疫就是自我識別、排除異己,以達到自身穩定的生理保護作用。免疫學博士孫安迪醫師表示:「免疫力」又稱「免疫性」,是指生物體識別自己、挑除非己,以維持機體穩定性的一種生理功能。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的免疫功能有防禦傳染、自身穩定和免疫監視三大作用。

 

二、人體免疫功能與免疫系統

 

1. 免疫系統

免疫功能來源於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具有實現免疫功能的運動機制,與人體其他功能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維持生命運動中的生理平衡。

人體的免疫器官

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臟、淋巴組織等)和免疫細胞(巨噬細胞、TB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NK自然殺傷細胞等)以及免疫份子(免疫球蛋白、補體系統份子、細胞因子等)共同組成的功能網路系統,是一個抵抗病毒、細菌、寄生蟲和一些毒素等病原體的多細胞機體,使人體免於病毒、細菌、污染物質及疾病的攻擊。

 

2.免疫系統細胞的產生

在人體,所有的免疫系統細胞都是由骨髓中的幹細胞分化而來,然後再區分為淋巴系統和骨骼系統。淋巴系統產生淋巴細胞,包括有T細胞、B細胞及第三族群細胞(包括自然殺手細胞等)

 

3. 免疫系統的防線

人體對病原的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組織。一般的病毒與細菌都無法直接穿透皮膚,除非皮膚有傷口,至於眼睛、鼻子、嘴巴等這些沒有皮膚保護的地方,則是由黏膜組織來防禦,黏膜組織藉由分泌液體的功能,不斷沖刷不小心掉在上面的病源讓它們沒有多餘的機會侵入組織內部。

 

當致病微生物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損傷等方式進入體內後,免疫系統會與入侵者展開一場“免疫戰爭”。

 

首先,吞噬性的細胞如巨噬細胞將入侵者吞噬、摧毀。如果入侵者太強大,巨噬細胞還會發出信息給T細胞和B細胞,後者產生抗體,可以結合補體直接摧毀病原體或削弱其活動力,更易於吞噬細胞將其吞噬。

 

發揮這種功能的主要因子叫做淋巴細胞,它是由骨髓中的幹細胞產生的,後發展成兩種不同的細胞:一種是通過胸腺的細胞變成T細胞。另一種是B細胞,它們是生產在血液裡自由循環的抗體,這種抗體,實際上是球狀蛋白質,可以幫助人體抵抗引起疾病的有機體。

 

三、免疫識別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由一兆細胞所組成,約1公斤的多樣精密系統,可識別、確認人體有害的細胞、細菌和病毒。所以免疫系統是身體的監視系統,可識別並消滅癌細胞。一旦病原體進入成功,免疫系統就由血液所攜帶的特殊蛋白質和抗體,會識別並摧毀病原體。

 

健全的免疫功能,是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識別自身、排斥異己”的重要生理功能,如下:

 1. 免疫防禦:對病菌、病毒、病原蟲等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

 2. 免疫自穩:識別和清除自身衰老殘損的組織細胞。

 3. 免疫監視:識別、殺傷和清除異常突變細胞,監視、抑制惡性腫瘤在體內生長的能力。

 4. 記憶:對入侵者(異體細胞、微生物)產生記憶,當下次有同樣的「抗原」入侵時,便以此「抗體」將其消滅。「疫苗預防接種」的原理亦是如此。

 

每個細胞都有細胞的地址和郵政編碼, 那麼細胞與細胞之間,或細胞與外界之間存在著信息的傳遞。免疫系統太弱,信息傳遞障礙,使免疫細胞不能快速識別、殺死有害細胞和外來有害物,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的感染;免疫系統過激,信息的過度溝通,又會使免疫細胞因識別錯誤,攻擊人體組織,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1型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牛皮癬等。

 

目前傳輸因子(Transfer Factor)的被發現,空前震撼了醫學界, 它是以自然方式預防並治療人類疾病的一大邁進。傳輸因子是從牛初乳、蛋黃中濃縮萃取的,是高效能的免疫訊息系統,是由44種氨基酸組成的細小免疫分子,有4個特點:

1. 它們在免疫細胞之間扮演傳遞,確認訊息的角色,傳遞免疫系統所需重要訊息;

2. 教育免疫系統確認病菌(細菌、病毒、寄生菌)存在和潛在的危險,並裝備我們免疫系統面對危機;

3.幫助免疫系統迅速地確認病毒和潛在的威脅, 然後幫助免疫系統縮短生病時間。更重要的是它支援並動員身體內各種各樣的免疫細胞參與捍衛,並保衛人體不受病菌、病毒、濾過性病毒,例如: Sars 禽流感等病毒的侵犯, 組成一支強大的抗病尖兵;

4.可調節平衡免疫系統,分為2種:一是免疫系統(溝通不足),二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過度溝通)

 

對於人類來說,傳輸因子是由母親免疫系統通過初乳傳遞給孩子,所以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具有較強的免疫力,以應對數以百萬計的潛在侵略者。

 

另外,人體存在著多種「免疫監視」機轉,發揮其抗癌作用。其中以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和巨噬細胞介導為主的細胞為重。但腫瘤仍能在人體生長、轉移、復發,這顯示腫瘤具有逃避免疫攻擊的能力。

 

腫瘤細胞能逃逸機體免疫攻擊的原因,以往曾有多種假設和推測。近年由於分子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腫瘤微環境中免疫逃逸現象的分子機轉有了初步認識。腫瘤細胞透過膜分子表現異常、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和腫瘤生長因子等多種途徑,實現了免疫逃逸。

 

四、免疫療法簡介

 

由於癌細胞起源自人體自身的正常細胞,所以免疫抗原性較弱,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往往不能有效加以識別,從而無法把它們完全消滅。

 

腫瘤的免疫治療是利用激發或增強免疫功能,以達到控制和消滅腫瘤細胞的目的。免疫療法只能清除少量的,播散的腫瘤細胞,對於晚期的實體腫瘤療效有限。故常將其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單獨使用的免疫療法其療效有限,往往須配合其它治療方法,如化療等,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已經實際應用於臨床,且臨床證實有效的免疫治療的介紹:

() 干擾素(interferon)─α干擾素是最常用於治療癌症的干擾素。它能改善病人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亦能直接減慢癌細胞的生長。臨床上適用於某些黑色素瘤、腎癌、多發性骨髓瘤、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

() 細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s IL)─癌症治療中最常用的是IL-2,它能刺激身體免疫細胞的生長及增強功能,繼而將癌細胞消滅。臨床上可應用於擴散性的腎癌及黑色素瘤。

() 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單株細胞產生的抗體可用於識別癌細胞上相關的特有表面抗原。單株抗體與癌細胞的相關抗原結合後,令癌細胞更易於被身體免疫系統所辨識並消滅。

() 癌症疫苗─仍屬研究階段的治療方法。由於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的進步,不少腫瘤專一性的抗原已陸續被發現,將這些抗原蛋白在體外先與宿主的樹狀突細胞(Dendritic cell)培養後,再注回病人身上,可做為一種腫瘤疫苗(tumor vaccine)的療法。作用是希望加強病人本身免疫系統確認及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五、免疫功能失調與免疫力保健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人體百分之九十的疾病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人體的老化、營養失調,以及精神壓力過度龐大等等,都會造成免疫系統的失調。

 

免疫功能失調時,生理功能雜亂,易患多種疾病,如:感冒、肺炎、咽炎、腸胃炎、肝病、膽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

 

免疫功能失調與自由基損害有關,體內過剩的自由基,作用於細胞膜和細胞器,引起結構異常和功能障礙,導致免疫細胞活性降低,抗體產量下降,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由於過剩的自由基損害免疫細胞腺粒體DNA,產生交聯聚合或斷裂失活,使免疫識別功能紊亂。

 

調查表明:三十歲以後人體的免疫力水準就開始走下坡,尤其是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免疫力水準就更為低下,這包括飲食營養攝取不足、運動量少、情緒狀況不佳等。

 

所以,當身體免疫力增強時,即可減少疾病的產生,並可以常保青春及保持身體最佳狀況。

 

六、結語

 

大自然設計的人體免疫系統複雜而奇妙,它可以自動地用來識別、攻擊和消滅進入人體的壞細胞。

 

199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oherty PC說:“對付疾病,與其使用雇傭兵(藥物),不如提升自己的作戰能力(免疫力)”。

 

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除可以防禦外來病源生物侵襲,還能殺死腫瘤細胞,保障人體的健康,實現延年益壽。

 

所以要想不生病、健康長壽的關鍵是,先從免疫功能入手。日常的最好方法就是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建立我們的自然抵抗力,而不是生病以後依靠藥物,能增進人體免疫功能即能確保健康且長壽。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生命科學、人體工程的學者都認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無論是對於防病抗癌還是健康長壽,都是太重要的一種生理功能。因此,保持堅強的免疫系統是防癌強身與健康長壽的守護神。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大腸癌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大腸癌

 


 

一、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在許多已開發中國家,大腸直腸癌是僅次於肺癌的第2號致命癌症;在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發表的95年癌症登記報告,更顯示大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而依衛生署2009年最新統計,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破萬,居十大癌症首位,醫界認為這是國人飲食習慣的「警訊」。

高油脂西式食物和嗜吃紅肉及燒烤油炸的不當烹調,導致罹癌人數直線上升,尤其高蛋白食物經高溫燒烤、油炸、煙燻後,易產生異環胺致癌物質。醫界正醞釀從各醫學會推動「減肉減油」。

 

二、溫和的癌症

如果想要靠症狀來發現大腸癌,得到的往往是悲劇!

大腸息肉不會有症狀,早期大腸癌也沒有症狀,一旦有症狀,大多已是治療效果較差的第3期或第4期了。

大腸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大便內有血(呈鮮紅色或暗紅色)。
●平常排便正常的人,!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腹瀉、便秘或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
●腹部感覺不適(經常的脹氣痛、鼓脹、腹脹或痙攣)。
●大便形狀較以前細窄。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不明原因的貧血、持續的疲倦感。


大腸癌的腫瘤特性其實很溫和,從腫瘤長出來到出現症狀,需要非常久的時間(約5~
10年),因此是最適合以篩檢方式(糞便潛血檢驗、大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及早找出病灶並處理。

篩檢對大腸癌的防治十分重要性,大腸癌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治癒率是很高的。但根據國民健康局2008年的篩檢成果,5069歲民眾每2年曾做過糞便潛血檢查率僅11%,大腸癌篩檢涵蓋率實在太低!

三、大腸癌發生的原因

 

國民健康局研究認為,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然而有人非常注重飲食養生,也經常運動,卻也得大腸癌;有些人年紀輕輕20幾歲,也得大腸癌,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大腸癌的發生是因為大腸的細胞(通常是息肉內的細胞)發生不正常的變化,且增殖而失去控制。

大腸癌的致癌原因並非單純的單一原因,而是由多重因素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飲食習慣等交互作用綜合而成的。

四、大腸癌的預防

雖然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但可以朝降低危險因子方面去努力。經過國內外諸多的醫學研究,歸納出下列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民眾必須特別注意:
1、年齡
此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一般好發於較年長者,大多數年齡皆大於50歲。可以確定的是,年紀愈大者,息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增加癌變風險。至於男女的發生率則差不多。

2、飲食
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動物性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食物有關。人體大腸的構造比較適合多吃植物性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飲食「多蔬少油不炸」就能達到保養腸道的功效。

3、息肉
息肉是一個生長在大腸之腸壁內的腫瘤組織,有些息肉(例如增生性息肉)不會變成癌症,但是有些息肉(例如腺性息肉)會變成癌症。

4、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過去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及肥胖者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臨床上常使用的一種發炎指數)會上升,代表慢性發炎在動脈硬化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大腸癌也發現有這個現象,證實肥胖與慢性發炎,和大腸癌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

此外,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病症會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險,而且有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者的息肉發生位置多在近端大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且在深處,這段大腸必須要做全大腸鏡才能檢查到,如果僅做一般所做的乙狀結腸鏡就無法發現病灶,易成為檢查的盲點。

5、個人病史
如果已罹患過大腸癌,極可能會罹患第二次大腸癌或腺瘤。也有人認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或乳癌的婦女,其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會提升。

6、家族史
一、二等親(父母、兄弟姊妹、兒女)中有人罹患大腸癌,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如果家族一等親成員很多都得到大腸癌,而且有些發病的成員小於50歲,則有可能是所謂的遺傳性非息肉群症結腸、直腸癌家族,其罹患機會也很高。

7、炎性大腸炎
炎性大腸炎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是大腸粘膜層的發炎反應,克隆氏症則是整體腸壁的發炎反應。這兩種大腸炎一旦罹病超過10年,形成大腸癌的機率會明顯的增加。

8、抽菸
有證據發現,抽菸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1.6倍。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肝病的防治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肝病的防治 

 


 

壹、肝病是現代的國民病 

 

一、上班族罹患脂肪肝的比率很高

 

台灣肝病基金會針對九千名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們罹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四成三;其中男性上班族的罹患比例,更高達四成九。

 

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任楊賢馨表示,脂肪肝的簡單定義就是肝裡面的脂肪堆積太多。一般說來,和現代人吃得好、缺乏運動等有很大的正向關係。但他也表示,除了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酒精、傳統的病毒性肝炎、高血脂、糖尿等疾病與新陳代謝功能失調,也都可能造成脂肪肝。

 

這幾年,對於脂肪肝的生成陳述得更精確,專指在脂肪代謝過程中,累積在肝臟的有多少,和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息息相關。因此,脂肪肝可能成為新陳代謝功能是否完善的指標。

 

儘管脂肪肝不會遺傳,但例如有高血脂,或者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即便外表不肥胖,還是可能有脂肪肝,因為全身的代謝能力,可能都出了問題。

 

二、慢性肝炎患者人數可觀

一般所稱的「肝病」是指肝細胞因某些原因受傷或遭到破壞,導致肝臟的整體機能呈現不足的狀態。

肝病的種類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肝炎」。肝炎是肝臟發炎所引起的,也就是因肝臟發炎而導致肝細胞受損的一種疾病。

大部份的肝炎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這種「病毒性肝炎」。然而,近年來由於美食主義盛行、飲酒年齡層下降,以及酒精消費量增加等因素,使得肝病發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總之,肝臟方面的疾病非常多樣;疾病的種類一旦不同,其預防以及治療的方式也就將有所差異。在此希望大家明白的是,所謂的「肝病」,其實就是各種肝臟疾病的總稱。

在現代社會的複雜經濟結構,人們每天只顧忙碌地工作,有如機械的齒輪般不停地運轉。因此之故,一般人對健康較為疏忽,得了肝病也往往無法自覺,甚至很晚才發現。

通常,肝臟得病時,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症狀顯出,因為,肝臟和體內的所有器官有密切關係,一旦得病,反而看不出特別的徵候。也就是說,肝臟的疾病,若不是相當的嚴重,往往它的症狀沒有特殊的徵兆。另外,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的神經,只有表皮略有點神經支配痛覺而已。所以肝臟內部產生什麼疾病時,若尚未觸及表面的話,並不會感覺疼痛。所以,一旦肝病發病疼痛時,病情皆已相當嚴重。

自古以來,有句「病入膏盲」的俗語,意思是說,病人已經病得很重,不管怎麼治療也沒法痊癒。所謂「膏盲」,膏者為上,盲者為下,若吾人在這上下之間一旦引起疾病,就很難以治療,膏者意指橫隔膜,盲者是指位於腹膜內的名為大網(房狀脂肪)的東西。我們人類的器官,居於橫隔膜之下與腹膜之間的部位,最主要的器官便是肝臟。人類的祖先,由於感到肝臟病最難以醫治,以是有「病入膏盲」這句話的出現。

就肝病而言,它已不算是新鮮的疾病,可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人發現什麼特效藥,就這樣一任其和人類開玩笑,危害人類的生存。由於肝病患者的人數眾多,因使有現代國民病之稱。

 

貳、肝臟的構造

 

一、肝臟由無數肝細胞羣聚集而成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一個臟器,它位於身體右側肋骨的後方,橫隔膜的正下方。但由於肝臟的大部分皆隱藏在肋骨之後,所以即使觸摸肚皮,也無法觸及肝臟。

若從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外表看來平滑的肝臟原來是多達三○○○億個細胞所聚集而成的,此外,肝細胞並非是一個個單獨存在的,成串的肝細胞以中央靜脈為中央而呈放射狀排列,因此形成了一圓筒狀的聚集體,這個聚集體便稱為肝小葉,而肝小葉也就是構成肝臟的基本單位。換句話說,所謂的肝臟,其實就是一個由無數肝小葉聚集而成的臟器。

由肝小葉的集合體所形成的肝臟,就整體而言大致接近於三角形,但實際上有一稱之為鎌狀韌帶的肌肉將肝臟劃分為左右兩部份,分別稱為肝臟的左葉及右葉。一般正常的肝臟都是右葉比左葉大,右葉佔了整體肝臟大約三分之二左右。

肝臟的細胞修復以及自行再生能力都非常強,對於一個正常肝臟來說,即使切除掉百分之六○~七○,剩下的肝細胞也仍會不斷地再生增殖而逐漸恢復原來的大小與機能。

 

二、藉由兩條血管的血流來進行代謝

一般臟器只會有動脈血管流入,但肝臟除了「肝動脈」之外,還有另一條專門運送由胃腸所吸收的營養素,被稱為「門脈」的靜脈血管。

肝臟內部的血量在進食後會因門脈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運動時則會減少。不管怎麼說,在所有的內臟中,就屬肝臟的血量最豐實,也因此使肝臟形成一柔軟的海綿狀組織。

像這樣由門脈與肝動脈攜帶養分及氧氣,再由肝臟將之合成為身體必要物質或加以儲存,同時對代謝物進行分解處理,可見肝臟所具有的代謝機能是維持生命活動所不可欠缺的。

 

參、肝臟的功能

如果將人體的大腦比喻成指揮中心,那麼心臟就是發電廠,而肝臟就可說是人體內的一大「化學工廠」。整體而言,這座化學工廠的工作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項:

◆代謝機能

◆解毒機能

◆排泄機能

◆貯存機能

這些機能都將伴隨著分解、氧化、還原等的化學反應而進行,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肝臟會被稱為化學工廠的原因。肝臟細胞能巧妙地製造、調整體內各種物質,使一切器官都能順利運行。舉例來說,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如果不經肝臟轉變成無害的尿素,腎臟就無法順利進行排泄。

另外,肝臟中貯藏有在骨髓中製造新血球所需的維生素。或肝臟能將蛋白質改變為人體所需的型態,加以貯存。也能調節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水分與鹽分。而肝臟所分泌的膽汁,也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幫助吸收,增進腸的功能。而且肝臟還能化解濾過性病菌和細菌的毒素,使其排出體外。並可緩和藥量過多所產生的危險,防預化學藥品所引起的中毒。

此外,肝臟必須由每日所攝取的食物中,製造出人體所需的精力。同時由糖製造肝醣。加以貯存,再緩慢分解為糖分。不過,如果遇到急切需要時,肝臟也能把它迅速轉變為糖分。

一、代謝機能

就像我們的毛髮或指甲每天會慢慢增長一樣,體內的組織也會有新細胞的增長以及舊細胞的淘汰,而這也就是所謂的新陳代謝作用。至於主導這種新陳代謝功能的,當然就非肝臟莫屬了。

(一)蛋白質代謝~製造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是人體所不可欠缺的物質,然而肉類及魚類中所含有的蛋白質並無法直接為人體所利用,一定要先經過蛋白質的代謝作用才可讓食物中的蛋白質轉化成人體可利用的養分。

食物中所含有的蛋白質首先會於消化管內被分解成胺基酸之後再加以吸收,之後胺基酸便會經由門脈被運送至肝臟,而肝臟會對這些胺基酸進行再合成,以便重組成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然後再以血液為媒介,將這些蛋白質運送到身體各部位。

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體內會自行合成一二公克的血清蛋白,但如果肝臟發生病變而使血清蛋白的合成效率低落,血液中就會因血清蛋白的不足而使水分積留,進而導致腹水或浮腫等症狀。

肝臟所具有的蛋白質代謝機能除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合成之外,也可以將對人體無益的蛋白質加以分解。這些不必要的蛋白質會先被分解成胺基酸,然後再藉由胺基酸分解酵素進一步地完成脫胺化,最後這些胺基酸就會轉變成尿素而由腎臟或腸管排泄出去。

(二)糖代謝~製造能量的根源

專門負責供給身體能量的糖代謝,也是肝臟的重要代謝機能之一。米飯或麵包等被稱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其所含的糖分會於胃或腸管中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後再經由門脈被運送到肝臟。

被肝細胞所吸收的葡萄糖會依據人體的需求而將其中一部份轉化成能量,而剩下的部份則轉變成肝醣儲存,以作為預備的能量來源。如果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不足,那麼儲存的肝醣就會再被分解成葡萄糖以供人體使用。在這樣的調節作用之下,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便能夠時常維持在一定的濃度。

然而,如果因急性肝炎等疾病而導致肝細胞急速壞死,那麼由胺基酸轉變成肝醣的代謝能力就會大為降低,於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便會逐漸減少而形成低血糖症。除此之外,由於腦細胞只能使用葡萄糖來當作能量的來源,因此低血糖症將會對腦細胞造成重大的損害。

相反的,如果糖分攝取過量則會造成肝醣的增加;而當肝醣過剩時就會以中性脂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引起脂肪肝的產生。

(三)脂肪代謝~產生能量,合成必要物質

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會於腸管內被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然後這些被分解的脂肪會以中性脂肪的形式進入血液中;當血液到達肝臟時,這些中性脂肪將再度被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

接著,肝臟會開始進行如磷酸化等的氧化及還原作用而進一步將脂肪轉化成能量。在這個過程中,由肝臟所分泌的膽汁酸也具有幫助脂肪消化及吸收的作用。脂肪代謝過程如果進行得不順利,例如攝取大量酒精而使體內脂肪量增加,那麼便會因中性脂肪累積過多而導致脂肪肝。

二、解毒機能

與代謝機能同等重要的是肝臟對於毒物的代謝。藉由肝臟的解毒機能可以將體內有害的代謝物加以分解,或是將從體外入侵的有害物質加以無毒化。由於現在的食物大多經過加工處理,往往很多的食物多加了防腐劑等,以免發生腐敗的現象。且我們今日面臨的時代,不僅食品危害了人類,連水份也蘊藏各種侵害人體的無生物。更甚者,空氣的污染,造成空前的公害,也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呢!

但人們旣然生存在這個世界裏,那麼就沒有一天不需要水、空氣和食物,而這些有害人體的物質,也就一天天地侵襲着肉體。而這些有害人體的物質,也和營養分一起溶化血液中,隨着循環進入肝臟內,進行消毒作用。

另所謂有害物質,除了來自體外受污染的水、空氣、食物外,有時,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也會產生類似氨的有害物質。這些個有害物質,都要經過肝的過濾,亦卽進行解毒作用。

例如,當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於消化道中被分解成胺基酸時,一定會產生諸如阿摩尼亞等的代謝廢物。如果這些代謝廢物直接經由血液而流入腦部,便會引起一種被稱為肝性腦病變的嚴重精神神經症。這種病症有時會產生陷入昏睡狀態的症狀,有時甚至會引起高度的意識受損。而對於具有危險毒性的阿摩尼亞,肝臟可以將其轉變成對人體無害的尿素,再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避免身體遭受有害物質的污染。

另肝臟除了對體內的代謝廢物具有解毒機能之外,對於從體外入侵得有害物質也同樣具有解毒作用,例如酒精的分解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肝臟的解毒作用,方法有酸化、還元,和水分解及化合等等,它將有害物質變成無害物質,並使變成易於溶於水份內,然後,再經由尿及糞便中排泄出來。

三、排泄機能

膽汁,可以說是肝臟在進行代謝過程中的最終產物。人體每天平均會分泌六○○毫升的膽汁。一些老舊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血色素)會於脾臟、骨髓或肝臟的細網內皮及系中被加以分解或代謝而形成膽紅素。當膽紅素與血液中的血清蛋白結合而運往肝臟,會於肝細胞中接受一連串的化學處理過程而轉變成一種可溶於水,被稱為化合膽紅素的物質,然後再以膽汁的形式從肝細胞的毛細膽管經由總膽管而排入十二指腸。

膽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膽汁中所含的膽汁酸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及吸收,同時也具有促進人體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流入腸內的膽汁有一部份會被在吸收而儲存於肝臟內,其餘的部分則會在腸內被還原並隨著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狀況,例如膽管發生堵塞,那麼排不出去的膽汁就會充斥於身體各處的血管中,使得膽汁色素將眼白(眼球鞏膜)或皮膚染成黃色,這就是俗稱的黃疸症;而這種黃疸症也可作為判斷急性肝炎的特徵症狀之一。

四、貯存機能

維他命是人體必須的營養分,它可以幫助體內主要物質的新陳代謝,並可以促進各種機能的活動正常化。如果人體缺乏這種營養分,勢必會引起各種的疾病。

維他命的來源,只有取之於食物。人體沒有製造維他命素的能力,所以人們要把維他命視為必要的食物之一。人體吸收的維他命,都是貯存在肝臟內,只要在被需要時,才經由肝臟向外輸出。

肝臟是貯存維他命素的器官,如果這座倉庫出了紕漏,當然會影響到維他命的輸送。所以,維他命沒有辦法輸出肝臟,其他器官得不到維他命的滋潤,久而久之,自然產生毛病,所謂「維他命欠缺症」就是這樣引起的。

 

肆、肝病的種類

一、肝炎病毒的帶原者

B型肝炎病毒和一般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不同,在受到它的感染之後並不見得一定會發病,但是病毒卻有可能寄居在肝臟內。對於體內被B型肝炎病毒所寄居的人,我們習慣將其稱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其百分之九十的感染者是屬於冷無症候型,即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肝臟機能也很正常,因此仍然可以過著健康的生活。對於這種帶原者,我們將其稱為「無症候型帶原者」。

幾乎所有的無症候型帶原者都會在某段期間發生肝炎,接著會持續這種狀態而轉變成慢行B型肝炎,之後大部份的帶原者就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無症候狀態,只有大約百分之五左右的帶原者會轉變成肝硬化。

二、慢性病毒肝炎

如果在經過診斷後確定是屬於非進行性肝炎,那麼通常就不需要施以特別的治療。只要維持營養均衡且規律的飲食習慣、吃飯時遵守「八分飽」的原則,最後再加上充分的睡眠及適度的休息即可。

另一方面,若從組織學上診斷出是屬於進行性慢性肝炎時,那麼不論是B型或C型患者都應積極謀求消滅病毒的對策,至少也要藉由藥物來抑制病毒的增殖或是降低其活動力。若能夠緩和造成肝細胞破壞的發炎症狀,便有可能讓肝炎從進行性轉變為非進行性。

三、猛暴性肝炎

在急性肝炎當中,猛暴性肝炎是一種症狀最為激烈,而且後果也最嚴重的疾病。發生猛暴性肝炎的患者會因為肝細胞急速遭到破壞且無法再生而出現強烈的噁心、嘔吐、黃疸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患者會陷入神志昏迷的狀態,甚至死亡。

猛暴性肝炎的患者之所以會出現各種激烈的症狀,其原因在於肝細胞受到嚴重破壞,以致使肝臟完全沒有辦法發揮其解毒功能。本來一些應該由肝臟來進行解毒的有毒物質,例如阿摩尼亞等,如果到達腦部,患者便會出現兩手發抖、大聲吵鬧等異常行為,接著意識便會開始出現障礙。

雖然猛暴性肝炎偶爾是因藥物所引起的,但絕大部份還是因肝炎病毒(A型、B型、C型)而引起的。在治療猛暴性肝炎時,除了要阻止肝細胞繼續遭到破壞並抑制病毒的增殖之外,同時也必須完成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必須將積存在體內的有毒物質予以排除。因此,在緊急情況下,醫師通常會以其他的方法來暫時替代肝臟的機能,目的是為了將已經累積以及新生成的毒素予以排除,同時也讓肝臟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再生。

為了代替肝臟行使去除毒物的任務,目前出現了一種「血漿交換療法」,藉由這種療法可以抽出含有毒素的血漿,並以乾淨的血將來予以補充。除此之外,目前也出現一種「人工肝臟補助療法」,這是屬於血液透析法的一種,是藉由專門儀器的使用為患者的血漿進行淨化。

四、酒精性肝臟病變

談到酒精與肝臟的關係,許多人都會認為「酒力好就代表肝臟功能比較強」,因而放心地大喝特喝,其實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觀念。一個人酒力的好壞,完全取決於體質。酒醉是導因於酒類中所含的乙醛對於交感神經所產生的刺激,而酒力好的人體內代謝酵素機能較佳,所以不容易出現酒醉的現象,這純粹是一種天生的特性。因此,酒力的好與不好,跟肝臟機能的強弱其實是完全無關的。

在大量酒精的作用下,肝細胞會如同被火燒傷時一般產生急性的發炎症狀,進而因發生變性而逐漸遭到破壞,最後終於產生病變。大多數的患者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下痢或是腹痛等消化器官的症狀,同時也會有強烈的倦怠感及疲勞感,偶爾也會出現發燒的現象。

如果這時進行戒酒,那肝臟便會因其再生能力而逐漸恢復正常,症狀也將逐漸消失。但如果仍持續飲酒,那症狀便會逐漸慢性化,進而出現嚴重的黃疸或體重減輕的現象,偶爾也會出現腹水的症狀。

如果患者於肝炎復發後戒酒,病情穩定後又喝酒,這樣一直不斷重複下去的話,那麼肝細胞不但會遭到破壞,而且在細胞脫落處也會開始形成纖維,當纖維逐漸增多之後,整個肝臟就會變硬而使其原有的機能大為降低,這種狀態便是俗稱的「肝硬化」。

五、肝硬化

以肝硬化而言,除了一小部分是由肝纖維症(因肝臟病變而言導致肝臟內纖維組織異常增加),轉變而來的之外,絕大多數還是由慢性肝炎所引起的。慢性肝炎有可能是因為肝炎病毒、藥物或酒精等各種原因所引起,其中最容易導致肝硬化的就是肝炎病毒,特別是C型肝炎病毒。

如果肝硬化持續惡化,壞死的肝細胞會逐漸纖維化,肝臟會變硬且逐漸萎縮,於是肝臟機能也就跟著慢慢低落,而各種症狀便會開始出現。剛開始會出現倦怠感、疲勞感、食慾不振、噁心或是嘔吐等症狀,接著會出現腹水及浮腫的現象,更可發現有黃疸症狀,最後則會出現一些肝硬化所特有的症狀,例如手掌紅斑或是蛛網狀血管腫等。

肝臟一旦發生硬化,流至肝臟入口的血液便無法流進肝臟而喪失了去處,這些血液為了重新回到心臟只好另闢新的通道,而其中的一條通道便是從胃部往上經食道的靜脈。喪失去處的血液一旦注入食道黏膜下的靜脈,會使靜脈的薄壁膨脹成宛如一個腫瘤般,這就是所謂的食道靜脈瘤。食道是食物的必經之路,是人體非常容易受刺激的一個部位,在食物的刺激之下很有可能會造成靜脈瘤的破裂而引起大量出血。

如果病情更進一步惡化,那麼原本應該經由肝臟完成代謝的阿摩尼亞等毒性物質便會隨著血液到達腦部而對中樞神經產生刺激,如此會導致患者產生一種被稱為「肝性腦症」的症狀,陷入意識模糊或是昏睡的狀態。

六、肝癌

肝癌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由原肝臟病變所轉變而來,稱之為「原發性肝癌」;第二類則是由體內其他臟器,例如肺或大腸的癌細胞擴散(或稱為轉移)而來,稱之為「轉移性肝癌」。

肝硬化的可怕在於它常是肝癌的必經階段,也可以說是肝癌的準備狀態。有百分之八○的肝癌是由肝硬化轉變而來,因此肝硬化可以說是原發性肝癌的根源。一般而言,約有百分之三○~四○的肝硬化患者在經過二○~三○年的時間之後會轉變成肝癌。

癌症治療的基本原則,就在於早期發現以便藉由手術將癌細胞徹底根除。對於肝癌來說,這種基本原則仍然適用,也就是說切除手術是最為確實的治療法。但必須留意一點,在人體所有的內臟中,肝臟內所含的血管特別豐富,因此肝癌細胞非常容易透過血管而於肝臟四處轉移,以致使整個肝臟都有出現癌細胞的可能。

 

伍、肝病的診斷

一、肝病的癥狀

通常肝臟不佳的人,容易出現做下列症狀:

(一)容易疲勞、全身無力

急性肝癌的初期,都會感覺疲憊不堪,全身無力,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此外,稍加勞動就會感到全身疲累。而若整晚都睡得很好卻不能消除疲勞時,常有慢性肝炎或肝硬變的傾向。

(二)食慾不振、噁心欲吐

在急性肝炎的初期,所感覺到的食慾不振及噁心欲吐都較任何疾病嚴重;看到或聞到某些食物就會想吐,此種症狀持續幾天至一週之後就會出現黃疸,這是最具典型的肝炎症狀;奇怪的是,一旦出現黃疸就會恢復食慾,也不再噁心欲吐了。另症狀比較穩定的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變等)就很少出現噁心欲吐或食慾不振的症狀。

(三)腹脹

這是因肝臟的功能降低,肝臟所製造分泌的消化液(膽汁酸減少,小腸消化脂肪的功能也隨之降低,在無法充分消化吸收的情形下,在腸內產生惡氣所致)所以有腹脹的情形時,也較容易放瓦斯。

腸子本身有病時,也會出現腹脹的情形,可是腸病大多隨着腹痛;肝病則不同,只是腹脹而並不感疼痛。

(四)腹水

腹水、黃疸和肝種大等三項,可說是肝病的主要徵兆。肝病極為惡化時,將會產生腹水的現象,整個肚皮會好像青蛙似的。肝硬化症極為惡化,以及患了急性肝炎時,也會產生腹水的現象。

腹水的發生,有時是一、二日之間突然脹起來,有時是漸漸地集積。產生腹水時,最先的感受是肚子脹脹的,精神感到不愉快。經過數日後,突然大量地跑出腹水,這是一般的症狀。

有腹水的情形時,雖然腹部會脹得相當厲害,可是其胸部卻很瘦小,皮膚也很乾燥,與肥胖的人完全兩樣,肥胖者的全身充滿肉感、脂肪和彈性。

(五)黃疸

黃疸是膽汁中的黃色色素(vi-lirubir)在血中增加時所出現的症狀。而就實際情形而言,並非患了肝病就一定會出現黃疸,但是只要出現黃疸,幾乎可斷定是患了肝病。黃疸可由皮膚黏膜及白血球看出。

罹患肝炎而出現黃疸症狀時,如果是輕度的肝炎,在一至二週就會消失,若黃疸持續二個月以上,這是肝病已惡化的徵兆,應及時就醫。

(六)右上腹部有沈重感並有隱約的痛楚

大多肝病並未有疼痛感,即使會感覺疼痛,也大多是從右背到右上腹一帶感覺沈重的壓迫感,不過,急性肝炎引起肝臟腫大或患了肝癌的結果,肝臟特別腫大時,偶而也會感到明確的疼痛。

(七)搔癢

肝臟一有毛病,身體各部分都會時常覺得發癢,搔癢感有時會隨著黃疸的出現同時發生,有時只覺搔癢而不出現黃疸。最普遍的情形是黃疸嚴重時,覺得特別癢,這是因肝臟所製造的膽汁無法順利流入小腸中,而是由肝臟逆流至血液中,所以血中含有大量膽汁酸,刺激了皮膚的神經,引起搔癢感。

(八)腹部浮出靜脈乃危險信號

肝臟發生硬化時,肝臟內的血管容量也逐漸減少,並導致血管止塞現象。一般而言,靜脈血流向肝臟時,一方面接受解毒,另方面是加入營養分,然後流返肺臟。可是一旦肝臟發生疾病時,進入肝臟的血管會受阻礙,靜脈管無法通過肝臟,因而要尋求別的途徑回到肺臟。

如前所述者,這些靜脈血管全部轉由痔靜脈流回肺臟,一時痔靜脈受到強大壓力,所以容易引起痔靜脈瘤,也就是痔疾。肚擠周圍的靜脈,一旦無法順利回到肝臟時,就會引起澎漲現象,看來好像香瓜皮筋似的。大抵說來,肚擠的周圍,可見到二~三條明顯的靜脈血管。

(九)尿色呈啤酒顏色表示有肝病

健康的人所排的尿色為黃色或淡黃褐。大概說起來,排尿次數較多時,尿色會較薄弱,而排尿次數少時,尿的顏色就顯得濃一點。一個人所排的尿量不管多少,如呈較淡的顏色時,表示腎臟的機能已發生問題。若尿色近於無色時,表示患有糖尿病及腎臟病的可能性。

患有糖尿病時,因經常排尿的關係,所以尿的顏色很薄,近於無色。腎臟不健全時,老廢物不能順利排出,所以尿呈無色狀。觀察尿時,應採取清晨起床時第一次排的尿,因濃度較夠,檢驗的結果較為正確。

一個人的肝臟有毛病時,尿中因含有尿膽素或者膽紅素等膽汁性物質,所以尿的顏色呈紅褐色或暗紅褐色。這種顏色類似啤酒,同時,這種尿容易起泡沫。

(十)體重的減少是癌的前期症狀

體重的逐漸減少,有時患的是慢性肝炎。因為慢性肝癌的特徵,就是不知怎麼地體重一直在減少。尤其五十歲以上的人,假使沒有得到什麼特殊的疾病,但體重却逐漸減少,這種情況恐怕是得了癌症。若在一、二個月間,每星期就減少一公斤左右的體重,請讀者們務必趕緊請求醫生診治。

 

二、肝病的檢查

(一)GOT‧GPT值的檢查

在接受肝臟機能的檢查時,首先一定會進行血液檢驗。以「GOT‧GPT」的值。

不論是GOT(谷胺酸草酰乙酸胺基轉移酶)或是GPT(谷胺酸丙酮酸胺基轉移酶),都是與胺基酸的代謝有關的酵素,而且這酵素也存在於肝細胞內。如果說因某些原因而使肝細胞遭到破壞的話,那麼存在於肝細胞中的酵素便會大量流入血液中。於是,若經由血液檢驗而發現酵素值比正常值來得高,就表示肝臟可能已出了問題。

不管怎麼說,如果GOT與GPT值同時上升,大概就可以肯定是因某些原因而導致肝細胞遭到破壞,使得細胞膜的滲透性發生改變而造成GOT與GPT等酵素大量流入血液中,換句話說就是感染了肝病。

一般而言,在急性肝炎的初期階段,GOT的值會高於GPT,之間則會變成GPT值高於GOT。至於慢性肝炎則通常是GPT值較高;若是肝硬化或肝癌則是GOT值較高。

(二)膽紅素值檢查

膽紅素是紅血球中血紅蛋白代謝後的產物。血紅蛋白具有將肺部所吸進的氧氣帶到全身所有組織的重要任務。完成這項任務後的血紅蛋白會於肝臟或脾臟等處被分解而產生膽紅素,之後膽紅素便會經由肝臟再次處理而以膽汁的形式被排泄出去。

然而,如果肝臟機能低落而影響到膽紅素的生成及代謝,那膽紅素便無法以膽汁的形式排泄,會滲入血液中,然後引起黃疸症。因此,診斷黃疸的指標之一就是調查血液中所含膽紅素的濃度。

如果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而超過二毫克/每一○○毫升的濃度時,那麼壽先就會出現眼鞏膜泛黃的現象。如果膽紅素的濃度進一步達到三毫克/每一○○毫升以上,那臉部及胸部等處的皮膚也將會被染上一層黃色。

 

陸、肝病的併發症

一、免疫力降低

所謂免疫作用,是為細菌侵入人體時,人體位抵抗細菌而產生的防護作用。當細菌侵入人體時,白血球和淋巴腺會起而將細菌殺死。這些細菌,被稱為「抗原」;相反的用來對抗抗原的白血球、淋巴腺則稱為「抗體」。

我們將血液放置一段時間,可發現下面積有血球,而上方的透明液體略帶黃色。這稱為「血清」。血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這項蛋白質中又含有「球蛋白」和「蛋白素」兩種成分。蛋白質是由肝臟製成的;而球蛋白的種類則有很多種,其中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這種「免以球蛋白」是由淋巴腺、脾臟、骨髓極小場所產生。也就是說,每當抗原侵入體內時,免疫球蛋白就得擔起保衛身體的責任。

另外,每當敵人入侵時,就得集聚軍隊進行抵抗,而擔任這項集合任務者便是蛋白素。因此,肝臟衰退時,蛋白素就相對地減少,如果靠血球素來擔任集合任務,因為整個「抗體」顯得散漫凌亂,沒法集中,因此難以達成消除敵人的任務。而且,蛋白素減少時,血球素相對地會增加許多。

總之,肝臟引起疾病時,蛋白素因而減少,這麼一來,正像缺少機動力的軍隊一樣,而沒有機動力的軍隊,其無法發揮力量,自不待於言喻。

二、糖尿病

肝病和糖尿病彼此之間關係非常密切。一般而言,患有肝硬化症的人,通常會連帶發生糖尿病現象;而且患有糖尿病的人五○%以上,會引起肝臟不健全的現象。

(一)因肝病併發糖尿病

我們都知道胰島素可以抑制血糖值及促進血液裏的葡萄糖被利用,然而調解適度的血糖值最主要的器官是肝臟而非胰島素。有些人認為肝臟的代謝紊亂時,就任意要求胰臟供應胰島素,因而造成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素島過分疲憊現象,而造成分泌機能衰微,而引起糖尿病。

(二)因糖尿病併發肝病

因糖尿病引起的肝病,最先的徵兆是肝臟脂肪增加,形成所謂的脂肪肝。遇到這種狀況,糖尿病患必須注重飲食,控制食量,才可遏止疾病的惡化,如控制得當,大約九○%以上的患者,肝臟不會發生變化,反之,則容易形成脂肪肝。

所以,患糖尿病的人,平常生活飲食要加倍的注意,一定要靠自己的恒心與毅力,才可確保肝臟的健康。如果疏忽了食物的控制,任意吃東西,這麼一來,血糖值就沒法保持正常的數目,而且六○%以上的人,會引起肝臟疾病。

得到糖尿病時,全身感到十分倦怠,性慾也減退,整個身體會有一種癢癢的感覺。同時,皮膚呈現浮腫現象,而且很容易引起肺結核症、陰唇炎和龜頭炎等疾病。如果原先就已染患這些疾病,一旦再染患糖尿病,會使病勢更加嚴重。更可怕的是,糖尿病會使眼睛發生白內障,導致失明的危險性。

三、靜脈瘤

我們大家都知道,汽車或腳踏車內胎有些地方較脆弱時,會有特別暴脹的現象。同樣地,靜脈瘤跟輪胎暴脹的情形一樣,當靜脈受到靜脈壓的強烈壓力,靜脈瘤就容易發生。

通常,血液的循環系統是這樣的;靜脈進入心臟後,由左心室流出的血液,就稱為動脈血。然後這些動脈血進入毛細管動脈,當血液養分被吸收完畢,就進入毛細管靜脈,最後匯合成靜脈,經過肝臟,回到了肺臟。

可是,肝臟發生疾病,進而形成肝硬化症時,肝臟的內部變硬,因而造成肝臟內血管被壓迫的現象。這樣一來,流向肝臟的靜脈血會受到抵抗,大約八十%以上的靜脈血通不過肝臟。

因為靜脈血流不過肝臟,因此只有尋求別的途徑,以便流向肺臟,這時通往肺臟三條靜脈之一的有肛門周圍的痔靜脈,原本細小的痔靜脈,一下子受到所有靜脈血的壓力,當然承受不了,所以經常形成所謂的痔靜脈瘤,亦卽一般俗稱的痔疾。這是因為一個人痔靜脈受到壓力時,會形成痔靜脈瘤,然而,一個人生了痔疾,並不是肯定他患有肝病。

食道的任何部分都有長靜脈瘤的可能,然而大多數長在離咽喉十公分左右的地方。而且,食道患有靜脈瘤時,通常胃部也會長有靜脈瘤。如果食道裏的靜脈瘤發生破裂時,將引起大量的吐血及淤血現象,眼看着生命就這樣奔向死神。這種靜脈瘤,常在食道或胃的上方長出,所以發生破裂時,胃部及食道會引起出血現象,故而有許多人因而喪命!

四、貧血症

由於人體主要造血器官骨髓在造血時,所需要的維他命B12、葉酸以及紅血球必需的鐵質等物質,都是由肝臟提供的。因此,肝臟一旦發生疾病,通常會引起貧血症。

五、性能力衰退

「荷爾蒙」是人盡皆知的名詞,膽沒有人對它有深一層的認識。

維他命和荷爾蒙的區別,常常使人花腦筋,但最主要的區別,維他命是由植物產生的,而荷爾蒙是由體內所謂內分泌腺的器官所製成。

這種分泌荷爾蒙的內分泌腺,包括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臟,以及睪丸、卵巢等。這些荷爾蒙彼此均有關聯,一種荷爾蒙可以促進另一種荷爾蒙的分泌,或者抑制另一種荷爾蒙的分泌活動。因此,荷爾蒙彼此之間一旦失去平衡時,正常的生活情緒將產生很大的變化。肝臟就是這樣一個機關,像交響樂團指揮一樣,負責協調各種內分泌的平衡。因此,當肝臟機能衰退時,荷爾蒙彼此之間失去平衡,內分泌的機能,便會隨之失去。

六、膽固醇失調

我們要知道,膽固醇是由肝臟的醋酸化合而成的,它幾乎分布於人體的所有部位,其中以腦、神經系統、副腎、皮膚等部位,佔有較多的比例。

膽固醇是製造膽汁的主要成分。若這種膽汁沒有被完全排出體外,則剩餘的膽固醇由肝臟加以處理,再排於體外。所以膽固醇量太高或太低,都是肝臟引起毛病的信號。

事實上,一個人的肝臟若很健康的話,膽固醇不但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相反的,它對人體而言,是一項重要的成分呢!膽故]唇不只是構成膽汁的主要成分,它也是製造性荷爾蒙和腎上腺荷爾蒙的材料。

 

柒、肝病的治療

一個人若不幸染上肝病,想要使病情痊癒,最主要的主治大夫還是病人本身。為什麼呢?染患肝炎,最重要的醫治方法是日常生活正常,並且攝取大量的營養,而這些事情事情皆須病患自身注意,故而病人自身才是主要關鍵。

一、安靜地靜養

對於治療肝病的基本原則,與其說是藥物,倒不如說是靜養還要來的恰當。肝臟的細胞即使遭到病毒的破壞,也仍然可以藉由再生的能力來加以彌補;如果想要讓再生能力充分發揮,首先就必須讓身心皆保持平靜,如此便會有較多的血液流入肝臟以提供肝臟充分的營養。有不少染患肝病的人,不知道立即改變生活環境,安靜調養,而引致病情轉化成慢性肝炎,甚至變成肝硬化症。導致這種不幸的局面時,他們實在不能責怪任何人,應埋怨自己,不知好好照顧自己,安靜地休養。

已經得到肝病的人,肝臟的機能顯得十分衰微,所以需供給肝臟足夠的血液,肝臟的活動機能才可變得良好。飯後約一小時的小睡,可使送往肝臟的血流量增加三十%,這種情況,對肝臟而言十分重要。切記、切記。

另外,肝炎患者的睡眠時間最好比正常人多一些,如果每天能夠維持八~十小時的睡眠時間,那麼不但可以讓肝臟獲得充分的休養,同時也不會讓身體的疲勞持續到隔天。

二、均衡的飲食

所謂的「飲食均衡」是指對於肝病患者不可缺少得蛋白質,以及醣類〈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這五大營養素的攝取不要過與不及,以便讓這些營養素能夠在體內維持均衡。另外,若只在一餐以內,把所需的高維他命、高蛋白質一次攝取,也是不對的。換言之,必須分三餐逐漸攝取,取得平衡才是正確的方法。

(一)蛋白質的攝取

談到肝病患者的飲食時,常會聽到許多人強調「高蛋白質,高能量食物」的必要性,但希望大家注意這句話中所隱藏的一個相當大的陷阱。

對於急性肝炎的恢復期、進行性慢性肝炎或是肝硬化的補償期〈無症狀出現的時期〉來說,為了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有必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一般而言,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相當於1.2~1.5公克為換算標準。

然而,如果是因肝硬化而造成肝臟機能顯著降低,那麼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出現反效果。當肝臟的機能極端低落時,對於蛋白質的代謝產物阿摩尼亞根本就來不及處理,於是血液中的阿摩尼亞含量便會異常增加,於是便逐漸引起肝性腦症,造成患者的思考能力低落、意識模糊,或是陷入混亂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蛋白質通常只會加速病情的惡化。有鑑於此,雖然在肝硬化的補償期中可多攝取蛋白質,但一旦進入了失代償期,為了避免血液中阿摩尼亞的濃度上升,蛋白質的攝取量就必須降為平常的一半,也就是平均每天在40~50公克左右。

(二)脂肪與醣類的攝取

然而,經由食物所攝取而來的脂肪在三大營養素中是單位能量最高的〈一公克脂肪會產生九大卡的熱量,而蛋白質及醣類只有四大卡〉,因此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能量供應來源。

如果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取量而導致總攝取能量不足,為了彌補不足的部分,蛋白質會氧化而產生能量,如此一來將會使肝臟再生時所必須的蛋白質呈現不足的現象。而且蛋白質在氧化後所產生的廢氣也必須經由肝臟來處理,如此則必然會增加肝臟的負擔。

其中,脂肪的攝取可以每天總攝取能量的百分之20~25為標準,也就是相當於50~70公克左右。一般來說肝病患者每天所必須的能量多寡會受到年齡、性別、身高、體重以及活動量大小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平均來說,一個成年男子每日應該攝取1800~2200大卡的卡路里。

(三)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

維生素與礦物質都是構成人體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雖然它們並不是體內能量的供應來源,但卻可促進其他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因此其功能就有如體內的潤滑劑一般。

肝病患者的肝臟營養代謝機能會趨於低落,為了活化肝臟機能,使肝臟能恢復正常運作,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量就應該要比平常來得多。

健康的成年人如果要滿足體內對於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量,平均每天至少必須食用黃綠色蔬菜100公克、淺色蔬菜200公克、水果200公克以及薯類60公克。

對於肝臟機能較差的肝病患者來說,前面這些食物的攝取量有必要酌量提高,特別是黃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具有促進細胞正常化的功能,因此最好能夠盡量多多食用。

除了蔬菜之外,其他像是牛奶、貝類、貝類、肉類、大豆等蛋白質食物或是海藻類等,同樣也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四)對肝臟有益的食品

(1) 芹菜

自古以來,芹菜就被當做補品而出名。由其他含有蛋氨酸,所以一般人認為,常吃的話可以促進肝臟機能。可是購買時必須選擇新鮮的,在菜攤上放的過久、軟化的要避免食用。

(2) 蕃茄

蕃茄是維生素的寶庫,擁有多種維生素,常吃的話,不會患胃病。尤其,蕃茄中含有B6,可促進脂肪代謝,減輕肝臟負擔,促進解毒作用及循環器官的順調。

(3) 香菇

香菇的味和香都是上等的,所以成為烹調時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除可增進食慾之外,其中所含的蛋氨酸和各種維生素,還具有強壯肝臟機能的效果。

生香菇的最佳吃法是火烤。灑上鹽後澆上些檸檬汁或橘子汁,旣富風味,營養也不會喪失。乾香菇的吃法必須先用水泡軟,然後以小火熬煮,有特別的風味。

(4) 大蒜

自古以來,大蒜就被當成是一種強精食品。不過,它也能促進膽汁分泌,促進排泄作用,所以成為肝臟機能的強化食品。但是,大蒜吃太多,視力和胃會受損,必須注意。

(5) 蜆

蜆自古就被認為是對黃疸有效的強肝食品,原因是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2,同時含有豐富的牛磺酸,可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黃疸的治療。維生素B12能強化肝臟機能,促進代謝作用,除了對黃疸有效之外,對膽囊炎和膽石症也很有用。

(6) 海參

海參大都被利用為佐酒料或菜餚。它雖是動物性食品,但有多量的碘,這點是非常奇妙的。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良質蛋白質和鈣質,可以促進肝臟機能,對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7) 動物肝臟

不管豬肝或牛肝,脂肪量都很少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很理想的食物,難怪會被稱為營養的寶庫。

三、關於肝病的禁忌

(一)不可任意服藥

自古以來,藥物就一直在醫療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藥物對身體來說畢竟是屬於異物,因此有可能會因副作用用來導致肝臟的病變。因此藥物的代謝主要仍是由肝臟來負責執行。因此一旦用藥過量、服用毒性較強的藥物,或是長期持續服藥的話,便容易引起肝臟中毒,進而導致肝臟機能受損。

藥品對一個生病的人是一種恩物,但是,對肝臟而言,却沒有一種藥不是毒藥。因此,當你正在治療肝病的當頭,不幸又感染感冒,於是就任意地吃些成藥,亦為這樣感冒就可痊癒了。殊不料這種藥對肝臟會產生多惡劣的影響,到頭來,只是構成肝病的更惡化而已。因此,正在治療肝病的時候,又得到其他的疾病,於是隨意拿要吃下是危險的。

至於什麼藥物,最是容易引起肝病呢?以抗生素、口服避孕藥、感冒藥等類藥品為最。

(二)不要暴飲暴食

(1)常會聽到一些肥胖者的人說「我吃得並不多但卻一直發胖」或是「我這種體質即使光喝水都會發胖」的話,其實這些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一個人究竟會不會發胖,主要是由其飲食時所攝取的能量與活動時所消耗的能量的收支情況來決定的。

(2)尤其暴飲暴食或是飲酒過度會讓體內能量處於過剩的狀態,結果會使體內所吸收的營養素完全轉變成脂肪或甘堂的形式累積,但由於甘堂的儲存量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若持續增加食量而造成能量過盛的話,那麼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積聚在體內。

(3)肪若大量累積便會形成肥胖症,此時除了肚皮的脂肪量會增加之外,肝臟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所以一旦攝取過多的食物,就應藉運動來消耗多餘的能量,才不會對肝臟造成過度的負擔。

(三)不要飲酒過量

(1)自古以來,在全世界的悠長歷史中,酒類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喝酒的最愛,同時更反映出每一個時代及每一個地方的文化。無論如何,喝酒的最大目的在於享受舒適的醉意,還可解除身心的緊張,去除疲勞並予人安詳平和之感。

(2)有句俗話說:「酒是百藥之王」。在醫學上,酒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效用也絕不容忽視,只要是飲用適量就可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促進胃液及胰液的分泌,幫助食物的消化;最近幾年來這種藥性作用倍受矚目,可是僅限於少量的飲用時,才會有這種效用。

(3)這裡所謂的適量,是指酒精量不可超過肝臟所能處理的範圍。雖然說多少存在著一些個人的差異,但若以一天睡眠八小時來看,從晚上開始飲酒,而肝臟一直到隔天清晨所能處理的酒精量是五十公克,等於是啤酒二大瓶、清九二合(一合=1/10公升)、或威士忌雙份二杯的量、或黃酒、紹興酒半瓶以下。

(4)一旦超出前述的限度,血壓就會上升,血液中的脂肪也會增加。當然並不是說只要喝酒就一定對肝臟有害,但由於酒精原本就屬於異物,被胃不以及曉場所吸收的酒精最後必將抵達肝臟,並且由肝臟分解其中百分之九○以上的酒精。換句話說,隨著酒精攝取量的增加,對肝臟所造成的負擔也就會不斷增加。

總之,如果對酒友嗜好卻不希望引起肝病者,每次的飲用量就必須限制在純酒精50公克以下,並儘量避免連日喝酒,至少每週須停喝兩天。

(四)抽煙必需有所限制

(1)尼古丁是香煙的主要成分,它對人體所會產生的作用不容忽視。尼古丁會刺激交感神經而使末梢血管強烈收縮,如此一來,全身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得不良,而這股影響以會波及肝臟。為了肝細的再生,我們希望最好能有較多的血液流入肝臟,但血管收縮卻只會造成血液流量的減少而已。

(2)另外,在香煙的煙霧中含有超過四○○○種以上的化學物質,而其中的二○○種是屬於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這些有害物質中,更有超過二○種以上是所謂的致癌物質。這些有害物質被吸入人體之後,會隨著血液流經身體各處,最後則會達到肝臟,由肝臟來行使解毒的任務,因此這些有毒物質常會讓肝臟應接不暇。

(五)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

(1)我們常可聽到一句俗語:玫瑰雖艷麗,却也多刺。同樣地,看起來十分艷麗的食品,但對人體反而有很大的害處。一般的情形,若食品色澤鮮豔,大都加上了人工色素。雖然其色澤美麗,可增進食慾,但對人體肝臟的影響,非同小可。

(2)此外,最近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速食食品,雖然說這些速食食品相當便利,但也不要忘記其中含有多量的過氧化脂肪。所謂過氧化脂肪,是脂肪接觸空氣後氧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會傷害細胞膜而引起各式各樣的異常症狀。

(3)不論食品添加物或是過氧化脂肪,對身體來說都是毒性相當高的物質。這些物質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在經過消化吉吸收之後都將到達肝臟,肝臟光是對這些物質進行解毒就已經忙不過來了,當然也就無暇顧及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

(六)養成每天至少排便一次的習慣

(1)所謂便秘,是指原本應該排出體外的食物消化殘渣,因某些原因而停至於大腸中的一種狀態。停留在腸管內的糞便,會在腸內細菌的作用下腐敗、發酵而產生諸如阿摩尼亞或甲烷等的有毒氣體。

(2)這些有毒氣體的一部份會從肛門以屁的形式排出,也有一部份會從口腔以打嗝的方式排出,然而其餘百分之九○的有毒氣體卻會從腸管進入血液內,最後經由肺部以呼氣的方式排出體外。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毒氣體被送至肝臟,肝臟便會開始執行解毒的任務。

(3)為了確保每天排便的順暢,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太多不易被人體消化的食物,又容易讓腸部的蠕動變得遲鈍而倒置便秘,因此對於一些含食物纖維較多的海藻類、蕈類或是大豆類等製品,患者也應該適度食用,同時不要忘記補充足夠的水分。

 

 

 

參考書目:

1、可怕的肝臟病  家庭百科叢書編譯組…………國家出版社

2、肝臟病的防治與食寮  東野俊夫………………聯廣圖書

3、肝臟病預防與治療  楊國柳……………………輕丹出版社

4、肝臟病的預防與治療  家庭百科叢書編譯組  國家出版社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肺癌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肺癌

 


 

肺癌

據衛生署最新統計,肺癌在國人癌症排行中,男性居第二、女性居首位。

由於肺癌預後情況差,通常診斷發現時已屆末期,並且病痛的嚴重折磨,往往使病人與家人難忍。

 

肺癌的成

引起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十分確定,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另一可能來自外在因素,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比較容易患肺癌--

l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至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此外,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據統計,吸菸會使配偶、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以上。

l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台北、基隆等都會區,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交通等因素影響,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

l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l      因職業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 

如果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非常容易誘發肺癌。此外,某些建材也可能具有致癌源,例如有些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而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

l      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 

偏好高脂肪食物的人,其罹患肺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1倍。

l      某些疾病引起 

曾患有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矽肺、肺部外傷等,或缺乏維生素A、機體免疫機能不足、內分泌失調、黃麴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肺癌的症狀

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發現良機。但其實肺癌也是有蜘絲馬跡可尋的,平日即應多留意身體變化。其主要徵兆如下:

l      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主要症狀,早期多為偶發、乾咳或刺激性嗆咳,通常咳不出痰或僅少量白色痰液。

l      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咯血;血塊小,量不多,血色呈鮮紅或暗紅,常反覆出現。

l      胸部悶痛

胸部出現悶痛及壓迫感且反覆發作,早期痛點不固定較能忍受,待嚴重時,胸痛位置固定,且轉為持續性,刺痛加劇。

l      呼吸困難 

中晚期,由於呼吸道受阻將導致呼吸困難,有些在早期也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喘嗚聲。

l      不明原因發燒 

出現感染性的發燒,易反覆發作,體溫不高,一般約38度C,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l      聲音嘶啞

專家新發現,肺癌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可引起聲音嘶啞,有時可能完全失聲,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此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症,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手指和腳趾末端肥大、男性乳房肥大、睪丸萎縮、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

 

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其它呼吸器官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因此容易與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混淆,而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胸膜炎、心臟病、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症狀也和肺癌相近。許多病人就醫時,常在其它病科打轉,最後方知是肺癌。

 

肺癌的預防

 如何避開肺癌的致癌因素

l      戒煙

愈早愈好,尤其是青少年、孕婦及肺癌高危險群的人更不宜抽菸。

l      避免在空氣污染下生活

如果條件許可,儘量選擇空氣清新的地區生活或工作。若長期處於工業區或都會區的人,則應安裝除塵設備和空氣清淨機等,以過濾污染物。此外,應常用吸塵器清除家中灰塵。

l      拒吸二手菸

家庭、辦公室等小環境中應推動戒菸,至於公共場所,更應儘可能勸導全面禁菸。

l      廚房內的抽油煙設備,要定期清理。

l      家中點香(如神香、蚊香)也經醫學證實是誘發肺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點香時,要讓室內空氣流暢,且勿在睡覺時燃點。

 

如何提高身體機能預防肺癌

l      多吃新鮮蔬果,可以清除肺裡的致癌物,預防癌症發生,並且可快速修補受損的肺部組織,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病人的生命。防癌的食物有深綠色的葉菜類蔬菜(顏色愈綠愈好,如花椰菜、菠菜、蘆筍、綠色萵苣、結球甘藍等)、橘紅色或黃色蔬果(顏色愈接近深橘色愈好,如南瓜、胡蘿蔔、地瓜、蕃茄、枇杷等)。專家表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防肺癌效果最佳。

l      常吃對防治肺癌有效的食物,如蘿蔔、胡蘿蔔、黃豆芽、南瓜、核桃、百合、杏仁、西瓜、甘蔗、甲魚、海參、牛奶、羊奶、薏仁等,此外,多喝綠茶也有防肺癌的功效。

l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者,可適量補充維他命A與維他命C。

l      吃有益補肺的食物,如冬蟲夏草、燕窩、木耳、哈士蟆等。若痰多可吃蘿蔔;乾咳可吃冰糖、蜂蜜;咳血可吃蓮藕、淡菜等。

l      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做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早晚用手掌在胸前摩擦,可增強肺部功能。

l      照顧好自己的呼吸系統,避免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l      保持樂觀的心理。

 

肺癌常用的檢查方法

  胸部X光檢查是診斷肺癌的常規檢查,方法簡便、檢查迅速、價格便宜,檢查過程也不會受苦,所以是肺癌檢查的最基本項目。胸部X光發現有肺癌可能性時,須加作下列檢查--

l      痰液細胞學檢查 痰液連續集3~6天,經過處理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存在,但有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診斷率約60至75%。

l      支氣管鏡檢查 直徑5毫米的導光纖維支氣管鏡,由口腔或鼻孔慢慢進入氣管,檢查前須先局部噴麻醉劑,並且禁食4小時以上。從其中觀測是否有腫瘤存在,並取出組織切片做病理化驗。由於支氣管鏡檢查也可能造成出血、休克、心肺衰竭等嚴重性併發症。因此,心肺功能差、意識不清及不配合的病人,不宜選擇此項檢查。

 此外,醫師還會依病情安排其它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

 

肺癌的治療法

 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病變發現的早晚,常用的治療方法大約有外科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及混合治療等等。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約有半數可治癒,但適合早期病例。不能手術的病人,則可採放射、化學等治療,以紓緩病人的症狀。

 提醒民眾應有高度警覺性,特別是高危險群者,除了定期作檢查外,一旦有異樣症狀要立刻就醫。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B型肝炎的防治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B型肝炎的防治

 

 


 

一、何謂B型肝炎帶原者?

 

台灣地區至少有300萬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成為人群中散播B型肝炎的不定時炸彈,有的帶原者甚至會導致肝硬化、肝癌而致命。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亦即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但很多得到B型肝炎的人並沒有症狀,因此很多帶原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B型肝炎,只有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

 

B型肝炎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數個月,初期症狀有點像感冒,如疲倦、沒有食慾、噁心想吐,甚至輕度發燒等,

若繼續惡化會出現黃疸、小便深黃、灰白色糞便等症狀。且可能引發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嚴重時則會導致肝癌。

 

因此,當確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一定要繼續做進一步的檢查,並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等。

 

二、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B型肝炎具傳染性,為了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是防止家人被感染,一定要先瞭解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就可能受到感染。其傳染途徑分以下兩種──

l      垂直傳染
又稱母子傳染,意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尤其在民國73年以前,未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時,多數人在出生時,已感染B型肝炎。

l      水平感染
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如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或共用牙刷、刮鬍刀,都可能感染B型肝炎。

 

三、B型肝炎的致命三部曲

 

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給別人,最可怕的是病毒將潛伏在肝細胞內,而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程變化三部曲—-

1、慢性肝炎
即不正常肝功能持續六個月以上者。醫學研究指出,年齡愈小就感染病毒者,愈容易變成慢性帶原者。

2、肝硬化
由於人體與病毒大對決的戰場是肝臟,所以每一次對決都會造成肝炎,並在肝臟留下傷痕,發炎多次後,會使肝臟纖維化,最後變成肝硬化,或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而呈現黃疸、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而死。

3、肝癌
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機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5O倍,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病史等高危險群帶原者,每三至六個月左右應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

 

B型肝炎病毒除了會引起肝病變之外,也會引起腎病變,如膜性腎炎、膜性增殖性腎炎及間質細胞增生性腎炎。

 

四、B型肝炎的檢驗

 

B型肝炎的HB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而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因此,透過抽血檢查血清中的B型肝炎抗原體系,便可得知體內有無感染B型肝炎病毒。

1、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

其中,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是人體製造出來對抗抗原的物質,稱之為表面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存在,對B型肝炎病毒具免疫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表示體內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者從未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且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抵抗力。

2、B型肝炎核心抗原

人體會產生核心抗體(Anti-HBc)與核心抗原對抗,但這種抗體不具保護作用。核心抗體陽性只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可能現在仍受感染,也有可能已痊癒。要區分這兩種可能性,必須要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才知道。

3、e抗原(HBeAg)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時,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

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型肝炎病毒存在

所以e抗原可說是病毒的活性指標。

其中,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e抗體(Anti-HBe)。

e抗體呈陽性時,表示病毒的活性已降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降低,此時肝發炎的情況已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

 

五、B型肝炎的防治之道

 

當知道自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怎麼辦?

醫師給的應對之策:

1、請醫師進一步鑑定,確定是肝功能正常的帶原者或肝病患。

2、不迷信偏方,亂服藥物。

3、不輸血給他人。

4、避免過勞,養成規律起居,避煙、酒,少吃發酵食物。

l      避菸酒
醫學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機率是不抽菸、不喝酒的B肝帶原者的4至5倍。

l      多吃深綠色蔬菜
研究報告指出,一星期吃六餐以下深綠色蔬菜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是吃六餐以上者的4倍,因為深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A,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l      少吃發酵食物
醫學已證實,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癌的因子之一。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或臭豆腐等發酵食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l      保持均衡營養
平日飲食講求均衡的營養,不必特別吃補;隨意進補,反而加重肝病病情。

l      不要亂服藥物
不要自行服用「保肝丸」、「強肝丸」等成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l      作息正常
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勞累。

l      培養運動習慣
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只要體力允許,不必限制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5、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是干擾素

干擾素可以抑制病毒活性及促進免疫系統運作,以改善肝發炎的情況,並使GOT、GPT的數值下降。不過B型肝炎表面抗原仍存在;也就是說,帶原狀態依舊存在,有些患者在停藥後又會復發。雖然有這些缺點,干擾素仍是目前最佳的藥物選擇。但並不是每一位慢性B型肝炎患者,都適合接受干擾素治療,因為干擾素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機轉,因此只有某些特定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才建議接受干擾素治療。雖然干擾素有相當恆定的效用,但治療後仍為帶原者,加上價格昂貴且健保不給付,所以醫界正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療法。

6、定期追蹤檢查
B型肝炎帶原是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凶,請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做追蹤檢查。

 

六、B型肝炎與孕婦、新生兒

 

台灣大約有3%至5%的新生兒在生產時即被B型肝炎所感染。其中有將近90%在日後會變成慢性的肝炎帶原者。

孕婦罹患B型肝炎,除少數肝炎病毒是經由胎盤直接傳染給胎兒外(小於5%),大多數新生兒都是在生產時接觸或吸食了母血或母體分泌物而感染到B型肝炎。

 

如果孕婦在懷孕末三個月發生急性肝炎,那麼將近50%的新生兒會被感染。所以,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需做B型肝炎的篩檢,以確定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包括表面抗原和e抗原);尤其是e抗原呈陽性反應的孕婦是屬於高傳染性,有較易形成慢性肝炎的傾向,所以其生產之胎兒出生24小時內需要注射B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暫時控制或抑制肝炎病毒對新生兒侵犯。且嬰兒亦需在出生時、三個月及六個月大時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免變成慢性肝炎帶原者。

 

此外,由於尚未證實B型肝炎病毒可經由乳汁傳染,但若母親是一個e抗原帶原者的話,最好還是避免哺乳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C型肝炎的防治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C型肝炎的防治

 

 


 

一、何謂C型肝炎帶原者?

 

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C型肝炎而不自知,直到演變成肝癌末期時才發現,為時已晚矣!

 

二、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

 

C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輸血注射。所以,血友病病患及以靜脈注射成癮的人,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高達60%至90%。 

C型肝炎的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尚包括使用不潔針頭、針灸、刺青、穿且洞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就和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相似。

此外,C型肝炎不太可能經由母子傳染,這一點和B型肝炎則不同。

 

三、C型肝炎的症狀與病程

 

感染C型肝炎初期,大多不會很快就出現症狀;

病情陸續發展之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

若不幸演變成肝硬化末期,可能出現倦怠、黃疸、腹水或水腫;

而演變成肝癌時,則將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瀉、黃疸、水腫及腹水等症狀。

 

C型肝炎的病程進展快慢因人而異,不過大致而言,在感染之後10年內,是慢性肝炎階段;20年後約有 1/3被感染的個體,可演變為肝硬化,而30年左右即可能併發肝癌。

 

四、如何預防C型肝炎感染?

 

到日前為止,C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當中,所以沒有絕對的預防方式,雖然經由輸血感染的途徑已被控制,但下列避免感染的方式,仍應謹記──

1.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

2.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刮鬍刀。

3.避免不潔的性行為。

4.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 Older posts New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