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哥の生活智慧王

酵素製作、小蘇打212招、精油芳療、水果酵素、租屋補助等流行情報,讓生活更多智慧!

分類: 過敏 Allergy

過敏時代來了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為健康朗讀1-26:過敏時代來了

 

 

人人都會過敏?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每天早上起床就打噴嚏?這是過敏。

不小心吃到某些食物,立刻上吐、下瀉?這是過敏。

新搬進一新房子,突然長出一大片蕁麻疹,癢到不行?這是過敏。

咳嗽了幾個月,時好時壞?這也不是感冒,也是過敏。

有些人過敏只會短暫出現,有些人則可能持續一輩子,

即使患同一種過敏症,不同人的嚴重度和病程也不一定會一樣。

 

一、免疫系統與過敏產生的機制

 

其實過敏背後,是身體內一連串複雜的免疫反應異常的機制。

一般免疫系統與過敏產生計經過7道變化,機制如下:

1.過敏原入侵

外界過敏原,如灰塵、毛屑等從眼、鼻、口進入體內。

 

2.淋巴球細胞認識過敏原

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免疫系統的淋巴球細胞會記住它們,但不會出現過敏反應。

 

3.淋巴球細胞Th2敏感起來,加速B細胞製造IgE抗體

IgE抗體能存在體內相當久不會分解,準備對抗下一次過敏原入侵。

 

4.IgE抗體附著在肥胖細胞上

肥胖細胞內的顆粒含有豐富的媒介物質,在疾病和發炎反應上扮演重要角色。

 

5.過敏原再次入侵

當同樣的過敏原出現,很快就會和肥胖細胞上的IgE抗體結合。

 

6.肥胖細胞被活化

肥胖細胞大量釋放化學媒介物質包括組織胺。

 

7.組織胺及發炎物質造成各種過敏反應

微血管擴張→黏膜發紅、充血、腫脹。

感覺神經亢奮→打噴嚏。

黏液腺分泌亢進→流鼻水。

平滑肌收縮→氣喘發作,拉肚子。

 

總之,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免疫系統,負責抵禦外來物質如入侵。系統由Th1Th2淋巴球細胞共同統治,下面統領著一群軍隊(包括B細胞、殺手細胞等),主要的武器則是抗體(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簡寫為Ig)。

 

正常狀態下,免疫軍隊是由Th1主導,當有細菌病毒入侵,Th1就發號施令,讓B細胞製造IgG展開一連串的防禦行動,消滅敵人。通常這個過程並不會造成傷害,還能讓人免於生病,所謂「抵抗力好」,其實就是Th1免疫反應的功勞。

 

如果Th1力不從心,換Th2當家作主時,問題就來了。相較於Th1Th2就像昏君一般分不清敵我,即使對身體無害的灰塵、花粉、塵蟎等進入體內,Th2卻以為它們是敵人,不但下令進攻,武器還換成殺傷力更大的抗體IgE

 

當過量IgE刺激化學物質釋放,造成微血管擴張、平滑肌收縮,便會引發皮膚、呼吸道、腸胃等不適

這種由IgE引起的過度免疫反應稱為第一型過敏(全身性過敏反應),一般人熟知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都是第一型過敏的臨床症狀。

 

特別容易被過敏原影響,出現第一型過敏反應的人,即被稱為異位性體質,他們通常Th2免疫反應比Th1強,體內IgE濃度較高,對外來物質很敏感。

 

二、誘發過敏的原因

 

過敏背後,有一連串複雜的免疫反應異常的機制。

通常提到「過敏性鼻炎」時,我們會認為過敏是一種「疾病」,

但在形容「對海鮮會過敏」時,過敏又成為一種「體質」。

 

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可從以下因素檢視,提供醫生診斷參考:

1、遺傳因素:

異位性體質和遺傳有關,根據統計,父母其中之一過敏,小孩過敏的機率約為48%,如果父母都過敏,機率將升高到70%。

不過有異位性體質,未必一定會出現過敏症狀,還需要其他條件配合。

 

2、環境因素: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指出,先進國家過敏人口激增的現象顯示,「環境」對過敏的影響可能超過基因,包括過敏原增加、環境污染、壓力、飲食生活西化等,都可能促使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過敏(台灣過敏兒20年間增加8倍)。

他並觀察到,台灣年輕女性罹患慢性蕁麻疹有增加的趨勢,即使沒接觸到過敏原,情緒緊張、溫濕度不適應就會發作,和遺傳性過敏的機轉不盡相同,反而受內分泌失調的影響較大。

 

3、季節因素:

季節轉換時,對過敏患者實在是一大煎熬,過敏症狀通常會隨著季節變化出現(例如對於昆蟲或花粉過敏的人)。

 

4、食物因素:

根據一份由台北榮總、三總等醫院合作的研究指出,國人對特定食物有過敏情形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九,最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有殼海鮮(如螃蟹、蛤蜊、蝦子等)、芒果、牛奶、雞蛋、花生等,值得國人注意。

 

5、職業因素:

有些職場容易接觸到化學物品、油漆、香料等過敏原,長期接觸下來易誘發過敏反應。

 

6、寵物因素:

是否有養寵物,及飼養什麼寵物後出現過敏症狀。居住環境:密閉性高、潮濕的集合式住宅,比較容易孳生塵蟎。

 

三、過敏症的預防與保養

 

小時候不是過敏兒,不代表一輩子高枕無憂。相反的,就算遺傳了過敏體質,只要盡量避開誘發因子、做好保養,也可降低過敏的風險。

 

例如許多人有錯誤的觀念,認為氣喘過敏只有在天冷時才會發作,事實上,引發氣喘的原因除了體質因素之外,環境的刺激誘發才是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接觸到過敏原,如住宿環境有較多的灰塵、黴菌、小蟲等。

 

另外,長庚兒童醫院過敏氣喘風溼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表示,食物過敏的表現有皮膚癢、紅疹、腹痛、腹瀉等,有些人還會有鼻水流不停,若曾有上述症狀,但不了解是什麼食物導致過敏,建議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避免再吃到會導致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指出,過敏患者要順應四季變化、改變生活作息及飲食方法,遵循大自然的養生法則,才能常保健康。

 

楊賢鴻表示,從中醫的角度看,過敏性患者的體質多偏向虛寒,過敏性鼻炎患者平時吃太多寒性食物時,打噴嚏、鼻塞或擤鼻涕的症狀也相對較嚴重。因此過敏體質病患應少吃寒性食物,多吃溫熱食物從飲食上調整,對於疾病的治療及體質調理有很大的幫助。

 

楊賢鴻主任表示,吃錯食物往往是導致過敏加劇的元凶,他建議過敏患者少碰七大類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如:海鮮含人工食品添加物的食品豆莢類(花生、大豆等)、核果類(核桃、腰果、杏仁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巧克力、可樂、茶等)、水果(芒果、草莓、番茄等)、及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

另外,過敏病患可以多吃八種能改善過敏的食物,

如:深色的蔬菜水果黑豆桂圓乳酸菌低過敏配方奶粉、及富含多醣體的食品

 

楊賢鴻主任表示,目前有許多中草藥證實可有效治療過敏,

例如:人參、辛夷、黃耆、黨參、淫羊霍、紫蘇葉、巴戟天、肉蓯蓉、薄荷葉、白芷,可改善氣喘;當歸、苦參根、魚腥草、荊芥、防風、羌活、金蟬、薏苡仁可改善蕁麻疹;地膚子、白鮮皮、桂枝、艾葉、葛根、辛夷、蒼朮則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

但民眾最好經過中醫師的辨證再使用。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蕁麻疹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為健康朗讀1-27:蕁麻疹

楊惟婷

 

一、何謂蕁麻疹?

 

蕁麻疹 (urticaria) 俗稱風疹塊,經常是急性發作,說來就來。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個人特殊體質引起的皮膚過敏,所以同桌吃飯的人,可能只有其中一人有對某種食物有過敏的反應。

 

二、蕁麻疹的症狀

 

急性蕁麻疹病患皮膚上會突然出現搔癢性的浮腫紅疹,疹子大多在數小時內消失,但是新的疹子又不斷的在其他部位出現,整個病程通常在二至三週會痊癒。

如果持續發作達六週以上的,就叫做慢性蕁麻疹。

 

三、蕁麻疹的病因

 

一般而言,急性蕁麻疹常因食物或藥物過敏所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和一些慢性感染有關。

 

引起尋麻疹的原因很多,下列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1飲食引起的蕁麻疹:

由食物引起的蕁麻疹過敏,只有某些特殊體質的人會發生,此不同於食物中毒。

反之,食物中毒是由食物本身的毒素(例如河豚)或是細菌的毒素(例如葡萄球菌)所引起,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

食物引起蕁麻疹,例如食用章魚、螃蟹及貝類等,都會引起蕁麻疹;有些體質比較特別的人,甚至食用雞蛋、牛肉、豬肉,也會引起蕁麻疹。

 

2寄生蟲、病菌感染引起的蕁麻疹:

感染寄生蟲時,也可能會引起蕁麻疹。例如海鮮中的寄生蟲也可能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因為含有不同的的蛋白質,也就含有不同的過敏原)。而蕁麻疹也可能感染細菌,如感冒、鏈球菌喉嚨感染

 

3藥劑刺激引起的蕁麻疹:

例如服用或注射藥劑時也可能會引起蕁麻疹。藥物如阿斯匹靈、盤尼西林、磺胺類是引起過敏性或免疫性蕁麻疹的常見原因。

而輸血、血清或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更容易引起蕁麻疹。

 

4物理性刺激引起的蕁麻疹:

當皮膚受到各種物理的刺激時,也容易引起蕁麻疹。

如由緊身衣物經常性加壓所引起(如腰帶、襪帶、胸罩、束帶或緊身衣),使皮膚受到機械性的刺激而引起的蕁麻疹,稱為機械蕁麻疹;

如用手搔癢,症狀就會逐漸擴展,所以又稱為人工蕁麻疹;

 

5溫風、溫水等所引起的蕁麻疹:

此又稱為溫熱蕁麻疹,可分為僅在熱作用的局部蕁麻疹,以及全身性的蕁麻疹二種,特別溼熱易令人流汗滿身

 

6冷水、寒風所引起的蕁麻疹:

身體接觸低温後所引發,此又稱為冷蕁麻疹,可分為寒風、冷水都會引起的蕁麻疹,以及只有其中之一會形成蕁麻疹二種。如突然跳入冷水游泳池、皮膚接觸冰塊。

 

7心因性蕁麻疹:

情緒過度的緊張、不穩定,也有可能會引起蕁麻疹。

 

8其他原因引起的蕁麻疹:

其他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包括:例如當皮膚接觸到毛毛蟲、蜜蜂、螞蟻等,或吸入貓、狗、鳥的毛或吸入花粉等,也很容易引起蕁麻疹

食物的新鮮度(例如吃新鮮的海鮮不會過敏,吃不新鮮的就會);

食物的烹調方式也可能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也許並不是對海鮮過敏,而是對調味料或是使用的油(例如花生油),或是添加的薑、蔥等辛香料過敏;不是對茶或是咖啡過敏,而是對加入的檸檬或是奶精過敏;

更有對豬肉或雞肉中殘留的抗生素過敏的可能性,使得探討食物的過敏與否更加複雜。

最近一些研究顯示有些慢性蕁麻疹是由自體免疫機轉所引起,病人對自己的皮膚成份產生免疫反應所致。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也可能以蕁麻疹的方式表現。

 

四、蕁麻疹的預防

 

麻疹的最佳治療為去除誘發因子,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不容易辦到。所以,蕁麻疹的患者最常問到的問題是:什麼食物不能吃?

一般而言,常見可能會引發蕁麻疹的食物:包括花生、巧克力、乾果、核桃;雞肉、雞肝、香腸、火腿;芋頭、香菇、筍子、青椒、菠菜、茄子、黃豆、小麥、花生油;蔥、薑、蒜、洋蔥、辣椒、肉桂,丁香、山葵等辛香調味料;水果中的番茄、草莓、芒果、柿子、奇異果、香蕉、酪梨、金瓜;養樂多、優酪乳、牛奶、蛋、魚鬆、肉鬆;

 

食品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果汁、汽水、糖果)、酵母(麵包、洋香腸、紅酒、啤酒、葡萄、醋、起司、酵母片),零食及泡麵等可能含防腐劑的食品。

 

為了找出食物中可能的過敏原,推薦患者可以做飲食紀錄,每次發作前24小時或最好48小時內(因為食物須經消化吸收,所以不一定吃後會馬上發作),所吃的東西都要巨細靡遺的紀錄。

 

如果每次蕁麻疹發作之前,都曾吃到某種食物,就要注意可能是引發的原因,最好暫時停吃該項食物,停止食用該項食物二至三週後蕁麻疹得到改善或消失,再次食用後蕁麻疹又加重或發作,則可以確立該食物和蕁麻疹發做的因果關係。這雖然是一種笨方法,卻也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也應詳細記錄可正在服用的藥物居家環境等資訊,都有助於醫師尋找出蕁麻疹的誘發因子。

 

必要時,請過敏免疫科醫師為您安排血液、尿液常規、X光片檢查及皮膚試驗,和特殊的免疫檢查如抗細胞核抗體 (ANA)、類風濕因子 (RF)、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多重過敏原同時檢測試驗 (MAST)等,都有助於蕁麻疹誘發因子的鑑定。

 

另外,藥物治療方面,包括抗組織胺和短期類固醇的使用,對於一些自體免疫性的蕁麻疹,免疫調節劑通常會有不錯的療效。

 

【蕁麻疹自我治療小妙方】

1.冷敷

2.塗抹鹼性物質,如氧化鎂乳液,可有些許效果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濕疹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為健康朗讀1-28:濕疹

楊惟婷

 

一、何謂濕疹(eczema?

 

大部份帶有搔癢感的皮膚病,都屬於濕疹。

一般用法上,「溼疹」就等於皮膚炎,前者是英國、歐洲的用法,而後者則在美國普遍使用。

 

一般而言,擁有過敏性體質特異性體質者(如本人或家屬有過敏性疾病)較容易因手部接觸到刺激性過敏性物質而誘發得病。

 

因此,每到年節時分,常見許多家庭主婦因打掃環境而接觸水、肥皂、洗潔劑、消毒劑等化學物質而復發「富貴手」,即是此因。

 

此外,各行各業也都不乏因需要長期接觸刺激性或過敏性物質而引起手部溼疹者,如髮型師、美容工作者、園丁、珠寶設計師、水泥工、油漆工、清潔工及廚師等。

 

此外,溼疹也有不同的命名。可因年齡〈如嬰兒溼疹、老人溼疹〉、外觀〈紅斑性溼疹、丘疹性溼疹、水泡性溼疹、膿性溼疹、溼潤性溼疹、結痂性溼疹、落屑性溼疹〉、部位〈臉部溼疹、陰囊溼疹、足部溼疹、乳頭溼疹、尿布溼疹、肛門溼疹、手部溼疹〉、季節〈冬季溼疹、夏季溼疹〉、病因〈過敏性溼疹、刺激性溼疹、職業性溼疹、鞋子皮膚炎、芒果皮膚炎,水泥皮膚炎、化妝品性溼疹、鎳溼疹〉而有不同的命名。

 

對皮膚科醫師而言,同一種溼疹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並不會糊塗,但病人往往在看了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的診斷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到底哪一個診斷才正確。

 

二、溼疹的症狀

 

溼疹並非因皮膚本身或環境潮溼而得名,根據醫學上的定義,它是指一種具癢感而且會產生丘疹或水包的皮膚變化,在急性期時可能會有明顯的紅斑、水腫,甚至產生水包及滲水現象,在慢性期時則會出現表皮增厚及脫屑現象。溼疹便是以急性期的特徵而得名

 

急性溼疹的皮膚潮紅、出現疹子、水泡、脫皮、有點溼溼黏黏的:轉成慢性後,皮膚比較乾燥、粗糙、有破裂或脫皮、鱗屑的變化。

 

濕疹類的疾病,一般都有以下的症狀和經過:

起初形成略帶紅色的疹子,有劇烈的搔癢感,通常會形成栗米大小的小丘疹。

如果搔破這些小丘疹,便會流出漿液,漿液乾凅後,會變成茄皮,剝掉這些茄皮後,就會呈現鮮紅色濕潤的皮膚,稱為糜爛面,糜爛面也會流出漿液,乾燥後就形成茄皮。

當這種疾病即將痊癒時,漿液的分泌量逐漸減少,雖然顏色仍紅,但不會再形成茄皮,會變成很小的鱗屑,不久後鱗屑也會消失,當搔癢感消失時,表示即將痊癒。雖然會有一些色素沈澱,但通常一般濕疹類疾病,大多不會留下疤痕。

 

所以,西醫通常把以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皮膚病都歸在「溼疹」家族內,又依其紅腫、水泡程度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

 

1、急性期以紅腫、小水泡為主要變化,

2、亞急性期則以潮紅、落屑為主,

3慢性的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而是皮膚乾燥變厚產生色素沈澱,一般民間常稱為「牛皮癬」,但民間所指的牛皮癬,也包括乾癬。

 

三、溼疹的病因

 

除了特別易患濕疹的體質之外,由於內臟、飲食、氣候、陽光、寒風、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以及衣服的刺激等等,都會引起濕疹。

 

因此,溼疹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內因性外因性兩大類:
1、內因性溼疹:〈體質性

如異位性溼疹、脂漏性溼疹、缺脂性溼疹、鬱積性溼疹、汗疹、錢幣狀溼疹及部位掌、蹠溼疹,這些溼疹由於常缺乏明顯病因,往往不易治療,會反覆發病。


2
、外因性溼疹:〈接觸

如接觸性溼疹、日光性接觸性皮膚炎,則在找出病因,予以避免後即可根除。

 

四、溼疹的預防與治療

 

總之,對於溼疹,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由於溼疹容易復發,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小心預防並注意保養:

一方面需避免再度接觸到誘發得病的刺激物,如平時盡量在工作中或清潔時帶上雙層棉質防水手套、避免接觸到刺激性物質;

一方面則避免使手部皮膚長期處於極溼潤的狀態中,洗手後盡量塗抹護手霜凡士林來保護,尤其在遇到冬天或乾冷的環境時,上述保養更不可少;

症狀嚴重者,還需塗抹類固醇藥物或含水藥膏來治療。

 

溼疹如常常復發,應與您的皮膚科醫師討論,詳細問診,除了看是否有內因性因子外,更要注意工作、休閒活動、環境、日常生活等是否含有刺激性或過敏性的物質。

如懷疑有過敏性的物質,可接受貼膚試驗加以確定。

 

另外,並不是所有皮膚發炎都是溼疹,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都可能看來像溼疹,而且上述病症若以溼疹藥物治療,除延誤病情外,也會使病毒惡化。

 

相反的,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常被稱為「消炎藥」,但對溼疹卻並無幫助。

 

由於溼疹形成的病因很多種,有因為季節變化、體質不同、衛生習慣等引發溼疹問題。也分急性及慢性。

每一種病因要抺的藥品及注意事項均不同,一定要先看醫生,把正確的引發溼疹的問題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否則抺錯藥,把急性的搞成慢性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嬰兒濕疹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為健康朗讀1-29:嬰兒濕疹

楊惟婷

 

一、何謂嬰兒溼疹?

 

簡單地說,溼疹是一種內因性或是皮膚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表皮反應。表皮的反應過程中,會製造一些因子刺激皮膚中的神經纖維,因而產生癢感

 

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相對於成人顯得較為單薄,毛髮較少,汗液與皮脂腺的分泌也較不足,因此皮膚的保護層相對地減了很多,於是各種物理、化學或生物性的刺激使可能傷害到嬰兒的皮膚了!

 

嬰兒的溼疹,在出生兩、三星期即可能第一次發作,特別出現於雙頰或頭頸部,皮膚上有淡紅或紅色丘疹或斑點、腫脹及小泡,看起來有點爛爛的或滲出物。此謂之嬰兒溼疹異位性溼疹

 

嬰兒溼疹大多是家族性過敏體質造成,並不是許多家長自認為的「寒風刮到的」。當然,也有不少嬰兒溼疹會隨年齡自然痊癒

但有些人在臉頰消失了,三、四歲後,卻轉移到上肢的雙肘肘窩(即手彎曲的部位)及後膝窩,甚至四肢外側皮膚及手腳掌,嚴重者全身到處可以見到。

皮膚摸起來一粒粒、粗粗的,許多人常以「粗皮」兩字來形容。

溼疹的地方變厚,有的有鱗屑、乾裂、摻水、結痂,並且非常癢。

 

二、常見嬰兒溼疹的種類

 

以下介紹一些較常出現在嬰幼兒身上的溼疹類疾病與處理方法:

 

1、嬰兒臉部溼疹

由於新生兒及嬰兒的皮脂保護層分泌不足,在溫度、溼度較低的環境下無法適應,因此在冬天常可見到許多小寶寶臉上紅通通的,皮膚表面乾而粗糙,甚至會有脫屑或是皸裂的現象;因此保護之道當給予足夠的油脂保護層,即視情況輕重給予嬰兒油或凡士林類油膏的塗抹,並減少暴露於冷空氣中。

   

2、對磨疹

相對於嬰兒臉部濕疹,對磨疹則好發於溫度較高的環境,主要原因是汗液聚積於容易磨擦的屈側關節,如脖子、腋下或腹股溝等處,高溫、潮溼再加上磨擦頻率較高而使患處皮膚產生紅斑、丘疹,嚴重時甚至併發念珠菌感染。

對磨疹好發於無法自由活動的襁褓中嬰兒,以及體重較重的胖寶寶,因此隨時保持彎曲處皮膚的乾燥、涼爽是最佳預防之道,不要因怕小寶寶感冒而給予層層衣物的包裹,高溫易流汗時,應隨時準備溼冷毛巾擦拭,尤其是小胖子更應特別注意。

   

3、痱子

由於幼兒的汗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排汗時很容易造成汗孔阻塞而有汗液滯留的現象發生。幾乎每個小朋友都長過痱子,天熱時溫度溼度高會長,天涼時怕小孩感冒,包裹的像粽子似地,也會長痱子。

痱子看似小毛病,但卻會造成奇癢,有時汗液阻塞較厲害或發炎反應較強時,也會有大的丘疹或膿包出現,而若過度搔抓亦可能導致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因此,選擇輕便吸汗佳的衣物,用空調保持適當的溫溼度是預防及治療痱子的重要步驟。

   

4、尿布疹

幾乎每個嬰兒都發生過程度不一的尿布疹,也因此幾乎每一父母都曾為小寶寶的紅屁股而傷透腦筋。

造成尿布疹的可能因素很多,尿布的材質,個人的體質,尿液的滯留、局部的微生物等都會相互影響。

最近的研究卻發現氨與尿布疹並無直接關係,反而是尿液被細菌分解後使局部環境的酸鹼值(即pH值)提高,而使糞便中一些效素活性升高,因而刺激皮膚所致。

當然,不用尿布便不會有尿布疹,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這似乎是個天方夜譚。因此選擇尿布或尿片應慎選材質,減少材料本身引起的過敏,此外,吸收力佳的尿布,能將尿液與糞便儘可能隔離也可減少尿布疹發生的機率。而勤換尿片保持局部乾爽,則是最重要的步驟。

值得注意的是,念珠菌感染也常因使用的局部藥膏不適當而引發;所以,有問題應請教醫師,切莫拿小寶寶的皮膚當試驗品!

   

5、脂漏性皮膚炎

我們也常看到在嬰兒的頭上有一些黃色的鱗屑,這些鱗屑與頭皮有一定的黏著度而不易去除,有時甚至連結成一大片黃色的油狀斑塊覆蓋住整個頭部。相同的鱗屑也會出現在眉毛、臉頰、耳朵附近或是手肘、腹股溝等屈關節處,有時底下還會出現紅斑。這便是常發生於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

由於絕大部分的嬰兒患者會於一歲內自癒,而且病灶多不具癢感,因此並不需要太積極的治療。

對於頭上鱗屑的去除,可增加洗頭的頻率,並在洗髮時給予輕輕的按摩與梳理,對於較厚的油屑則可加用礦物油或凡士林類油膏幫助軟化後,用梳子輕輕去除,而對於較嚴重的紅斑或不易去除的油屑,則需由醫師診治。

   

6、蚊蟲螫咬症

台灣夏季溼熱,蚊蟲滋生速度快。由於蚊蟲叮咬人體後,其分泌物或蟲體本身會引發過敏反應,因而引起局部紅色丘疹,或是如風疹塊般的突起,而中間的叮咬部位常會出現小紅點或是小水包。

由於蚊蟲螫咬的反應在幼兒較為厲害,且治療上並無速效的方法可馬上止癢,為避免寶寶過度搔抓引發後遺症,最好的方法還是減少露出部位,必要時可事先用防止蟲咬的藥劑,塗抹於露出部位,免得小朋友的手腳一不小心便成“紅豆冰”!

   

7、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必須有二個條件,一是必須有機會接觸到過敏原,二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才會使皮膚再接觸到過敏原時產生反應。

而對嬰幼兒,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期以便接觸各種可能的過敏原,因此接觸性皮膚炎發生的機率較低。

 

8、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疹也是屬於濕疹的變化,只是要診斷這個疾病需要符合幾個條件:一是它必須是慢性,反覆再發且具癢感的皮疹,其次它有特定的好發部位,如二歲前皮疹易出現在臉、腹及四肢外側關節處,在二歲之後則會慢慢轉移到頸部及四肢屈側關節處;第三則是病童或家族內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是異位性皮膚炎。因此若臨床症候不足以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時,醫師會告訴家長小朋友得了溼疹,或是本身是過敏性或異位性體質,所以皮膚比較敏感。

一旦確定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等於宣判了幾年的“有期徒刑”;小孩與父母都得經歷一段艱辛的“抗戰”過程。動輒得“癢”,是這個病的特徵,太熱、太冷、太溼、太乾,皮膚馬上拉警報,汗一流多衣服材質不對,海鮮、蛋白質吃太多,渾身就不對勁;一有病痛、情緒緊張,皮膚也跟著遭殃,因此不管是襁褓中的嬰兒、學步的嬰幼兒及在學的小朋友,一有機會就“抓、抓、抓”,抓不到的地方身體就會蹭來蹭去,藉磨擦以解癢感,所以全身散布了抓痕、丘疹、水包,甚至苔癬化病變便是這類小孩的共同特徵!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少輒一、二年,拖個十年、八年也是常事,少部分還會持續到青少年期甚至成人,因此父母照顧起來也就倍感艱辛!

雖然醫界不停地在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但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有效地改變或縮短其病程。

 

三、「過敏三部曲」

 

異位性溼疹、氣喘病、過敏性鼻炎這三種病,常被稱為「過敏三部曲」。

患嬰兒溼疹的小兒,長大後容易變成過敏兒,估計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會發生氣喘病過敏性鼻炎。因此在嬰兒期有此變化者,家長宜長期注意追蹤其過敏變化,並盡量避免其過敏發作。

 

有時同一個人三種病都有,有的在嬰兒期為溼疹,四、五歲後,變作氣喘、而溼疹已好轉,青春期或成人後則常有過敏性鼻炎困擾,但氣喘發作較少。

 

異位性溼疹與家族遺傳極有關係。病人的家族中,常可發現有相同的病症,而經血液檢查也可得知一種「免疫球蛋白E」濃度特高;而且白血球中的「嗜伊紅性球」比率也增加。由這些證據可以知道,異位性溼疹與家族遺傳極有關係。

 

四、減少「非過敏因子」誘發

 

由於溼疹是表皮受刺激而產生的變化,因此不管是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只要能影響到表皮細胞的都有可能產生溼疹反應。

 

家族中有過敏病史,特別是已知老大有過敏體質,老二就該餵至少三個月的母乳,可能可以減少過敏。因為三、四個月內嬰兒的腸,對外來蛋白質較敏感,而配方奶中多含動物性蛋白質,喝下即可穿透腸膜,刺激產生免疫反應,促發溼疹,及以後其他過敏症之產生。如在前六個月都盡量以母乳哺育,由於人奶幾乎不會引發嬰兒過敏,等到出生六個月後。胃腸機能強健後,此時再喝含動物蛋白質的奶水,就比較不致有過敏發生了。

 

不過,除了過敏因子外,一些「非過敏因子」也對溼疹扮演了促進、引發、惡化的角色,比如刺激性食物、陽光過度曝曬、毛織品衣褲或毛毯、某些清潔劑或肥皂,甚至空氣中的植物孢子、灰塵、璊等微生物皆可能刺激皮膚產生濕疹。

 

因此除了動物性蛋白質食品,如鮮奶、海產類、蛋等要避免外,一些香料、食物添加物、防腐劑或刺激性調味料辣椒等,都該避開少吃。

另外,特別溼熱易令人流汗滿身,或冷而乾的天氣對病人的溼疹病情也有不良影響。不要穿著毛織品衣物,內衣要易吸汗通風的材質。

平時,洗澡避免使用帶刺激性的肥皂,盡量減短洗澡時間,也不要使用過熱的水,少接觸洗衣粉、清潔劑等化學品。

經常剪短指甲並多洗手,以免不經意抓破皮,讓細菌侵入皮膚。

 

五、耐心、毅力及找對醫生最重要

 

溼疹跟香港腳一樣難纏,能不能根治,要看個人的耐心與毅力,及能不能配合醫生的診療。

 

在皮膚保養、治療方面:

1、減少洗澡的次數,水溫不要太熱,以淋浴為主,並避免泡澡。

 

2、減少使用肥皂及消毒水,因為它會使皮脂流失,可以使用適合敏感性膚質的清潔用品或沐浴乳。

 

3、洗完澡後趁皮膚還充滿水分時,立刻擦保濕潤膚乳液,使皮膚有一層保護膜,防止水分散失並保持肌膚滋潤。

 

4、貼身衣物應選用棉質產品,避免羊毛的織物等易刺激皮膚的物質,直接接觸皮膚。

 

5、用什麼保養品來保養呢?保養霜或乳液可分成潤膚劑及保溼劑兩大類,潤膚劑如油脂,主要作用在於填補角質細胞空缺,減少水分揮發。保溼劑則為吸收空氣或真皮的水份上來角質層,所以仍須配合油脂的使用。如果保養品使用無效,則可以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適當的油性藥膏、止癢藥物或溫和的外用類固醇來治療。

 

6、最後要強調的是,由於溼疹類疾病多半需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長期使用或是使用不當強度的類固醇,很可能對局部皮膚產生副作用,如皮膚萎縮、色素變化、血管擴張或是併發微生物感染等,嚴重時還可能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而影響小朋友的生長與發育,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薄,吸收力佳,更不可輕易用效力太強的類固醇藥膏,因此皮膚上的任何問題,應請醫師診治後再用藥,用藥的方法與時間亦應與醫師充分的討論,切莫自行用藥或是未經複診長期塗抹;當然,也不必過於害怕藥物的副作用而完全不敢用藥,如此反而會延誤病情。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吃了雞蛋避免拉肚子的3種方式:吃完雞蛋不能吃哪些食物

 

1.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

單獨飲用有很強滋補作用的豆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 繼續閱讀

殺死塵蟎的好辦法~(聰明的媽媽都麻是這樣做的喔!!)

 

垃圾袋

 

殺死塵蟎的好辦法~

塵蟎過敏,看不見的塵蟎對於會過敏的人來說真的是很討厭,即使你用吸塵器來吸塵蟎,也不一定一次吸光光,還是漏網之魚。

日本電視台教的一個好方法: 棉被一般在太陽的曝曬下,塵蹣還是沒法根除,所以日本人把過程試給觀眾看.先用高倍數顯微鏡在已曝晒的棉被上觀看,證實棉被雖經曝曬~但依然有塵蟎繼續閱讀

常用3種方法:治療皮膚過敏(簡單好用)

 

治療皮膚過敏的三種常用方法

(連可愛的小企鵝也會過敏喔?XD)

 

對於皮膚過敏,臨床多採用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過敏症研究專家認為,最有效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避免再接觸這種物質。 繼續閱讀

與春季過敏和平相處的10種方法

 

 

雖然2012年的春季氣候 變異十分劇烈 但是還是有不少人的「春季皮膚過敏」準時報到呀 

 

每一年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裡,就有超多人的皮膚很容易在這個季節變得過敏啊、癢啊。下面我們會為你介紹影響皮膚過敏的因素,然後給大家一些解決皮膚過敏的生活處理好辦法。 

 

春季過敏症狀一:

你有以下的經驗過嗎?就是:淡紅色小圓斑、瘙癢、蛻皮?這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由於常發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故稱之為“桃花癬”。實際上是 繼續閱讀

活動凶器「隱翅蟲」!

 

猛一看像隻小螞蟻…

看完本篇之後覺得牠根本是「活動硫酸」啊@@

 

最近瘋狂在Facebook分享的一個資訊, 看了實在讓人「逼逼ㄔㄨㄚˋ」耶~~~~~~~

就是一種叫「隱翅蟲」殺手級的小蟲蟲,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別招惹這種隱翅蟲,只要是不小心碰到隱翅蟲分泌的毒液,只要10幾秒就會讓你 繼續閱讀

最新研究:牛奶「真的是」皮膚過敏的誘發源嗎?

 

 

有人喝了牛奶之後皮膚

開始「癢起來了嗎?」(請舉個手吧)

 
過敏」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對外界入侵物的一種過度激烈的反應。就像有時候會聽到朋友說:去海鮮餐廳大快朵頤,不小心吃了龍蝦之後,導致皮膚整個發疹 ,身體過度反應所呈現的結果就是「過敏反應」。過敏是人類文明演化的產物,雖然沒有任何研究報導指出「高度文明」跟過敏的相關連結性,但是第三世界國家,好比非洲地區的人們,就比較少有過敏困擾。至於「牛奶」真的是過敏的誘發體元兇之一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