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為健康朗讀:熬夜與健康

楊惟婷

一、人體的生理時鐘

 

健康人體的活動大多呈現24小時晝夜的生理節律,這與地球有規律自轉所形成的24小時周期是相適應的。

人體都有生理時鐘,不同時間應該配合生理時鐘,專家建議: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有不同工作安排,才能有利健康身體哦!通常說調整好“生物時鐘”,就是指調整好每天24小時裡睡眠、工作的時間,形成一定的規律。例如下表所示﹕

 

  時段

時期

工作

午夜 12:00 ~ 1:00

淺眠期

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凌晨 1:00 ~ 2:00

排毒期

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

凌晨 3:00 ~ 4:00

休眠期

重症病人最易發病的時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上午 9:00 ~ 11:00

精華期

此時為注意力及記憶力最好,且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中午 12:00 ~ 1:00

午休期

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正午不可飲酒,易醉又傷肝哦!

下午 2:00 ~ 3:00

高峰期

是分析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淋漓的極致時段!

下午 4:00 ~ 5:00

低潮期

體力耗弱的階段,最好補充水果來解饞,避免因飢餓而貪食致肥胖。

下午 5:00 ~ 6:00

鬆散期

此時血糖略增,嗅覺與味覺最敏感,不妨準備晚膳來提振精神。

晚上 7:00 ~ 8:00


暫憩期

最好能在飯後 30分鐘去散個步或沐浴,放鬆一下,紓解一日的疲倦困頓。

晚上 8:00 ~ 10:00

夜修期

此為晚上活動的巔峰時段,建議您善用此時進行商議,進修等需要思慮周密的活動。

晚上 11:00 ~ 12:00

夜眠期

經過鎮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哦!

 

二、人體進行吸收與排毒的時程

 

高質量的睡眠還是恢復體力、養足精神的最佳方式。

人體進入熟睡狀態后,身體眾多器官,如肝、膽、肺、皮膚等才得以高速度地自我修復。一般來說,人體進行吸收與排毒的時程如下:

●晚上9-11 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倘若此時仍處於焦慮狀態,對健康不利。

●晚間 11-凌晨 1點,為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 點,為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3-5 點,為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經,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清晨5-7 點,為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清晨7-9 點,為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 9、 10點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  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所以,我們必須做到注意起居與飲食習慣的調整,讓身體在正確的時間內主動進行吸收與排毒的動作,才會有利健康。

 

三、熬夜會使體質變酸

 

由於很多人缺乏以上這些知識,總是長期熬夜,因此易錯失身體自癒機會。通常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使酵素作用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

所以,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為了身體健康,儘量養成早睡早起習慣,不要經常熬夜!

 

另外,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四、不吃早餐、吃宵夜的人,體質也容易變酸

 

台灣人普遍習慣熬夜,形成不吃早餐、吃宵夜的不正確飲食習慣。其實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所以,從現在起要重視早餐。早餐一定要豐富而且要選擇耐燃燒 4-5小時的食物,才足夠你一天的消耗量。

 

而凡是晚上8:00再進食,就稱做吃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低,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在腸子裡易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所以,時常交際應酬的生意人,通常壽命較短,易患糖尿病、高血壓。

 

五、酸性體質是慢性疾病的開始

 

在《找對病源,鹼回命》書中開頭一章即寫道:“人在一生下來的時候,身體大多屬於健康的弱鹼性環境,但在後天的各種壞習慣(像酗酒、熬夜等)的影響下,體質會逐漸變酸,而身體逐漸變酸的直接後果就是滋生各種各樣的疾病……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7—7.35之間時,屬於弱酸性體質,此時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擾;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6.9—7之間,屬於強酸性體質,此時人極容易患上如癌症之類的重大疾病。”

  

真的如此嗎?

正常人體內的pH值總是穩定在7.35—7.45之間。因為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首先,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掉多餘的有機酸;其次,人體呼吸系統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最後,體液本身就是一個緩衝系統,酸性成分在發揮效用前就會被中和掉。

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會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另外,食品的酸鹼性與其本身的 pH值無關(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後,最後在人體內變成酸性或鹼性的物質來界定。

產生酸性物質的稱為酸性食品,如動物的內臟、肌肉、植物種子(五穀類)。產生鹼性物質的稱為鹼性食品,如蔬菜瓜豆類、茶類等。  

 

但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程義勇參與主編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裏特別提到:“‘食物酸堿平衡論’稱,穀類、肉類、魚和蛋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事實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鹼性的作用。”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