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哥の生活智慧王

酵素製作、小蘇打212招、精油芳療、水果酵素、租屋補助等流行情報,讓生活更多智慧!

分類: 健康 Health (page 9 of 22)

高血壓的防治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高血壓的防治 

 

 

壹、什麼是血壓? 

 

「血壓」就是在血管裡流動的血液對其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一般所說的「血壓」也就是「動脈壓」。

 

動脈是看不到的,但很容易在氣管兩旁、肘部內側、脕部外側、大腿根部或足背摸到它的跳動。平常在上、下肢及手、足部位看到的「青筋」都是動脈血管。

 

「血壓」隨心臟的「收縮」與「舒張」而升降。

在心臟收縮時所測得的血壓叫做「收縮壓(「最高血壓」,簡稱「高壓」)。在心臟舒張時所測得的血壓叫做「舒張壓(「最低血壓」簡稱「低壓」)

標準的「血壓紀錄」應該是:「收縮壓」/「舒張壓」。

 

 

貳、什麼是高血壓?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訂最新高血壓控制標準(18 歲以上):

血壓若介於130~139/85~89 毫米汞柱可疑性高血壓

血壓若大於140/90 毫米汞柱即稱之為高血壓

 

高血壓在我國的發病率是:

15歲以上:百分之十。

18歲以上:百分之十五。

40歲以上:百分之二十三。
(幾乎是每四人中便有一個「高血壓病人」!)

 

高血壓到今天還能夠如此猖獗,追其原因,仍不外乎下列三種:

()許多醫生在病人求診時不量血壓,延誤發現高血壓病人的機會。

()許多醫師只對重度高血壓病人作治療,使許多「輕病人」繼續演變成「重病人」。

()許多高血壓病人並沒有任何不舒服,除非其病情變壞,便「不知道」或「拒絕」看醫師及服藥。要是他們知道高血壓的厲害,便不會這麼糊塗了。

 

我們必須了解高血壓是一種持續性與漸進性的疾病,它的必然病程:自『最早期的暫時性血壓升高(波動性高血壓)經由『無症狀的持續性高血壓』及『血管異常現象出現但無併發症』再進入『腦、心、腎、眼等器官的併發症發生』以致於『死亡』。

 

 

參、高血壓的分類

 

1.原發性高血壓:

原因不明,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佔90%

2.續發性高血壓:

是某些疾病的一部份表現,可以是暫時性或永久性,

在高血壓病人中佔10%,如疾病治癒,血壓便不再增高。

 

 

肆、高血壓的症狀

 

1.頭痛、頭昏。

2.面紅目、煩躁易怒。

3.視力減弱、模糊。

4.記憶力衰退。

5.失眠。

6.呼吸急促。

7.耳鳴、重聽。

8.頸部酸痛。

9.心悸、噁心、口苦。

 

 

伍、高血壓病人護理的注意事項

(一)日常生活方面

1.高血壓患者應每天測量血壓。

2.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3.減少抽菸、喝酒以免刺激血壓上升。

4.冬天注意保暖,避免在太冷的天氣外出運動。

5.進行適量及持續性的運動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及心臟功能。

6.預防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7.避免用太冷或太熱的水洗澡。

8.保持理想體重,控制食量,肥胖者宜減輕體重。

9.定時定量服藥。

10.做好情緒管理,少發脾氣。

11.多欣賞柔和的輕音樂,少聽重金屬音樂。

12.避免熬夜,保持足夠的睡眠,身心保持放鬆,生活作息正常。

 

(二)飲食方面

在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避免過鹹:食入過多的鈉鹽,會造成體內水分的滯留,所以高血壓飲食重點為低油、低鈉、高鉀、高纖,

詳述如下:

1.均衡飲食:飲食內容為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為原則。

2.維持理想體重:過重者利用飲食、運動適度減重,將有益於血壓的控制。

4.低油:少食油脂、適量堅果、種子和豆類。

5.低鈉:少用鹽、醬油、味精、黑醋等含鈉調味料;此外,某些食物也屬高鈉,且易忽略,例如—麵線、油麵、蘇打餅乾、乳酪、加工肉類、雞精、甜鹹蜜餞、運動飲料、碳酸飲料、花生醬等。

6.高鉀:飲食中高鉀有對抗高血壓的保護作用,新鮮蔬果即為高鉀、低鈉的食物,多多攝取,可幫助血壓控制!

7.高纖維攝取:加強食用五榖類、蔬菜和適量水果可使排便順暢,預防便秘。多吃蔬果不但有此功效,蔬果中富含之維生素AC,研究發現,也有降壓效果。

8.避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除了營養素多已遭破壞之外,調味料過度添加使之成為高鈉低鉀食物,如常食用,可能破壞正常血壓調節,所以應多選新鮮食材,自行烹調。香腸、火腿、及罐頭食品等,都應儘量避免食用。

9.低膽固醇飲食:有助血脂肪控制。

10.少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酒和辛辣佐料,如辣椒、大蒜、哇沙米、蒜頭等。

11.避免菸酒

12.避免進食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例如:內臟(如腦、肝、心、腰子)、蟹黃、魚卵、蝦卵、奶酪、奶油、起士。

13.高血壓的食療(請詢問醫師後食用):

   (1)菠菜:以沸水燙過,拌麻油。

   (2)木耳:黑、白木耳,清水浸泡12~24 小時,

    加冰糖燉1~2 小時。

   (3)涼拌芹菜:取芹菜100 公克,洗淨後切成小段,

    用開水燙一下再撈出加適量調味料,拌勻後食用。

()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本態性高血壓主要的因素有兩個,即遺傳和環境,遺傳因素我們無法改變,至於後天的環境,如噪雜、緊張、焦慮、酗酒等,是我們可以改善的。使我們生活在一個適當而理想的環境中,盡可能的減少外界的干擾,影響血壓的起伏。

 

()控制高血壓的相關因素:如肥胖、糖尿病、抽煙、膽固醇過高,血管硬化等,直接間接的影響我們的血壓,進一步傷害到我們的心臟與血管功能。因此生活要有規律,作適度的運動,控制體重,減少抽煙是不容忽視的;若有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現象,要給予適當的治療。

 

高血壓(本態性)是一種無法預防的毛病,更是無從預防的,到目前為止,它的治療只可以談到控制,卻無法談到根治。

 

高血壓對我們身體的損害是無形的,同時又會發生可怕的併發症,對個人與社會的損失是嚴重的。我們不可忽視它,要有耐心,與醫師好好的合作,在生活與飲食上再加以適當的改善,必然可以維持到最滿意的境地。

陸、低鹽飲食參考

 

提到高血壓飲食,總是會讓人聯想到限鈉飲食,但什麼是限鈉飲食呢?

一、限鈉飲食

1.飲食的設計是以個人需要的均衡飲食為基礎,計算食物中及烹調時含鈉量。

2.計算公式為:

一日鈉的攝取總量  =   每日自食物中攝取的鈉量 + 調味品中的鈉量

 

二、一日鈉的總攝取量

1.一般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日食鹽的攝取量為8-10 g (含有3200-4000 mg的鈉)

2.對已患有高血壓者,應控制於每日食鹽攝取量在5 g以下(2000 mg 以下)

 

三、每日自食物中攝取的鈉量

1.來自天然食物中:

每人每日的飲食不同,所攝取的食物當然也不相同,因此以行政院衛生署給一般成年人每日飲食之建議量為標準,計算每日自食物中攝取的鈉量。

類別

份量

食鈉量(毫克)

奶類

一杯

120

肉、魚、豆、蛋類

4

100

五榖根莖類

3-6

60-120

油脂類

3湯匙

微量

蔬菜類

3

27

水果類

2

4

合計

 

310-370

 

2.來自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如餅乾等食物在包裝上多有營養成分標示,其中均可找

出鈉含量。而從營養標示中可以看出,加工食品為含鈉量高的食物,應該要限制食用。

 

四、調味料中的含鈉量
市面上的調味料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鈉含量:
(
每項均100 g計算所含鈉量)

0-2000 mg

香油、烏醋、純米醋、糯米醋、八角、五香粉、甘草粉、白胡椒粉、黑胡椒粉、辣椒粉、花椒粉、香蒜粉、咖哩粉、蒸肉粉、熱狗粉、油蔥酥、肉燥、沙拉醬、無蛋沙拉醬、沙茶醬、素沙茶醬、草莓果醬、蒜蓉醬、蕃茄醬、蘑菇醬、糖醋醬、芥茉醬、甜麵醬、海苔醬、麻婆醬、甜辣醬、原味高湯、素食高湯

2000-4000 mg

無鹽醬油、低鹽醬油、低鹽壺底油膏、黑豆蔭油、素食烏醋、壽司醋、炸排粉、炸雞粉、牛排醬、海鮮醬、烤肉醬、蒜味豆鼓醬

4000-6000 mg

大骨汁、壺底油精、醬油、醬油膏、蠔油、豆瓣醬、辣豆瓣醬、排骨醬、蒜蓉辣醬、辣椒醬

6000-8000 mg

美極鮮味露

8000-10000 mg

蝦油

10000-12000 mg

味精、高鮮味精、幼滑蝦醬

16000-18000 mg

鮮雞精、雞湯塊

18000-20000 mg

低鈉鹽

26000-28000 mg

小蘇打粉


五、低鹽飲食參考

 

食物種類

可  以  吃

少        吃

1.水果類

新鮮水果及果汁。

乾果類、蜜餞類、脫水水果、罐頭水果及果汁、果汁粉。

2.蔬菜類

新鮮蔬菜與先榨的蔬菜汁(芹菜、胡蘿蔔汁除外)

醃製蔬菜:如榨菜、酸菜、醬菜、泡菜、梅干菜、雪裡紅等。

冷凍蔬菜:如冷凍豌豆、青豆仁等。

罐頭蔬菜及蔬果汁。

海產類:如紫菜、海帶、海苔醬。

3.油脂類

植物油

美乃滋。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

4.五榖類

米飯、白飯、饅頭、米粉、冬粉等。

鹹麵包、鹹餅乾、蘇打或椒鹽餅乾、麵線、油麵、速食麵及速食米粉等。

5.肉、魚、豆、蛋、奶

新鮮肉(雞、鴨、豬等)新鮮魚。

豆腐、豆漿、新鮮蛋類、鮮奶、脫脂奶粉。

鹽醃之各種肉魚類成品:如臘肉、香腸、板鴨、肉鬆、鹹魚片、蝦米。

加工品:肉醬、肉罐、肉燥等魚罐、雞精。

速食品:炸雞、漢堡、牛肉餅。

豆腐乳、辣豆干。

皮蛋、鹹蛋(蛋類每週不要吃超過3個)

冰淇淋、乳酪(每天奶及奶製品不超過2杯)

6.調味品

糖、醋、蒜、蔥、薑、肉桂、太白粉、五香、八角、杏仁、香草,胡椒、檸檬汁。

豆瓣醬、沙茶醬、辣醬油、蝦油、蠔油、魚露、甜麵醬、豆豉、味噌、芥茉醬、蒜鹽、花椒醬、蕃茄醬、辣椒醬等。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為健康朗讀:心臟病的預防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心臟病的預防 

 

 


 

數字會說話﹕

★每2秒鐘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5秒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突發,每6秒有一人死於中風。

2005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760萬人死於冠心症,570萬人死於中風。預計2020年,心血管疾病將超過傳染病,成為影響全世界健康醫療最重要的原因。

2004年,美國每5位女性就有2位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女性總人數是乳癌的11倍。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壹、心臟的功能與構造

一、心臟在人體中的地位

人類的心臟是一個構造極為靈巧的器官,它的重量雖然只佔人體重量的二百分之一,然而它卻是維持人體分秒都不可缺少的寶貝。

主宰人類意志的大腦在心臟罷工的三分鐘之內,就會發生不可收拾的損傷。所以,心臟從人出生到死亡,就必須一輩子持續跳動。

心臟的跳動可以將全身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經由血液送達全身。因此心臟是生命不可欠缺的重要幫浦,它片刻也不休息且精力充沛地運作。粗略地估計,心臟大約一分鐘跳七十下,每天得跳十萬次以上。在你有生之年,它從不停憇。

二、心臟的構造

心臟的實體部分是由三種組織構成的。最內面的一層稱做心內膜,除了構成心臟內面之外,也是心臟瓣膜永主要成份;中間的一層稱做心肌,是構成心臟的主要成份。心肌是心臟收縮力量的來源,因此相當厚。當這一部份缺乏氧氣或損壞時,會造成心臟功能不全,因而引起厲害的症狀;構成心臟的最外層組織做心外膜。它是位在胸腔與心臟之間的一層薄膜,可用來保護心臟免於外力的直接撞擊,因此保護心臟上,也不可或缺。

人類的心臟由上述的實體部分分隔成四個小房間的空間。為了說明方便起見,將它用簡圖表示出來。如圖中,位在上方的兩個空間,稱做左心房和右心房分別接收來自肺臟和全身的血液。位在下方的兩個空間則稱做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別將血液送到全身和肺臟。隔開左、右心房的組織,稱做心房中膈。隔開左右心室的組織則稱做心室中膈。在正常的心臟裏頭,心房中膈和心室中膈都是完全封閉的。如果有破洞的話,就是罹患先天性的心臟病,必須施行手術修補起來,才能恢復心臟的正常功能。

此外,隔開心房和心室的組織則稱做房室膈,和心房中膈及心室中膈的構造完全不同。房室膈並不是完全封閉的。它像門扇一般,時開時關,以控制血液的流動。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房室膈是由兩枚瓣膜形成的稱做二尖瓣,由於它的形狀很像僧侶的帽子,因此又稱做僧帽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的房室膈則是由三片小瓣膜組成的,因此稱做三尖瓣。正常的心臟中,這兩個瓣膜可以隨著心臟的需要做適度的開合。

三、血液的循環系統

關於血液的循環系統,吾人可以由下列循環路徑明瞭。

血液的循環途徑依次為;大靜脈→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動脈瓣→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僧帽瓣→左心室→大動脈瓣→大動脈→全身→大靜脈。

在這個循環體系中,將污穢血液輸送到肺部者,稱為右心系(右心房至肺靜脈);將新鮮血液運送全身者,稱為左心系(左心房至大靜脈)。

四、心肌與冠狀動脈

心臟的主要部分是由肌肉組成,稱為「心肌」。要讓心肌精力充沛地工作,氧氣和養分是必要的物質,而氧氣和養分是透過血液送達心肌,所以心臟本身也具備特別的血管。

心臟表面有三條血管,就好像花冠一般地包在心臟的表面,因此被稱為「冠狀動脈」。分別為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這三條血管又分支出無數的細小血管,而細小管有分支出更細小的微血管,形成一個供應整個心肌血液的組織。

它們的功能是用以供應心臟氧氣。若您的三條血管(全部三條或只有一條或二條) 已經有嚴重狹窄情形,造成缺氧現象,叫做心絞痛或狹心症,又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

 

貳、心臟病的症狀

一、胸前疼痛

胸前痛是心臟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最容易造成胸痛的原因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即冠狀動脈發生阻塞或硬化,以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心臟肌肉而造成的心肌缺血和疼痛。對於這種疼痛,醫學上特別稱做「心絞痛」。

一般說來,心絞痛都是突然發生的。如果您有心絞痛的話,則當您做劇烈運動或爬樓梯時,就會突然發生這種胸痛。當您安定下來的時,症狀也跟著消失。通常,正常的心絞痛不會持續到五分鐘以上,而且和運動的關係非常密切。

然而另一種因冠狀動脈阻塞而引起的心肌梗塞,卻會出現長達半個鐘頭以上的劇烈胸痛,同時,休息不能解除這種胸痛,這是兩者不同之處。

二、呼吸困難短促

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是心臟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是左心室衰竭的病人更是明顯。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無法壓出足夠的血液或無法將肺臟中的血液送回心臟而造成的。

一個人如果患有心臟病的話,則他的運動耐力必定比正常人差。他無法像正常人一般運動或登山。雖然健康的人運動之後也會有呼吸急促的現象,但只要稍作休息即可恢復過來。然而,有心臟病的人卻無法在短期間內恢復過來。

心臟所造成的呼吸困難或氣喘常在運動之後發生。然而,有些較嚴重的病人卻可能在夜間發作,這種氣喘或呼吸困難稱做心臟性氣喘。

三、心悸

醫學上所謂的心悸是指一個人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言。通常心悸時,心跳比較重也比較快。

當一個人有充血性心臟衰竭時,在早期就會出現心悸的現象。另外有些比較神經質的人,一但面臨重大場面,總是出現心悸的現象。這種心悸完全是因為心跳加速而產生的,和心臟病也沒有關係。

總之,心跳太快、心搏過程或心律不規則會使人感到心悸。我們可以把造成心悸的種種原因歸納如下:

(1)甲狀腺機能亢進,產生心跳過速時。

(2)心臟病心理症病人,對自己的心跳特別敏感,因而感覺到的心悸。

(3)酒、咖啡或香煙的刺激,加速了心跳也會心悸。

(4)使用腎上腺藥物或阿托平類藥物時,心跳加速、心臟收縮加強因而產生心悸。

(5)貧血或脚氣病時,也會感到心悸。

(6)心臟節律不整(心跳不規則)時,出現心悸是必然的現象。

(7)早期的心臟衰竭也是出現心悸的原因。

上列的原因中,除了六、七兩項是心臟病之外,其餘的五項原因和心臟病都沒有關係。

四、疲倦無力

疲倦無力可說是心臟病患者最常抱怨的症狀了。當心臟有毛病時,輸送到全身組織的血液量會減少許多,因此人體中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尤其是乳酸,無法完全排泄出去,於是就容易疲倦無力的症狀。換句話說,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本應經由血液排出體外,然而血液循環不好時,這些廢物就會留積體內而造成疲倦及軟弱無力等現象。

五、四肢浮腫

當心臟無法有效地收縮時,循環全身的血液量就會減少許多。此時,流到腎臟的血液也會大大地減少,因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鹽分無法經由腎臟而排出體外,終於造成液體留積於體內而形成身體浮腫的現象。通常浮腫的部份以四肢較為明顯,厲害的話,則陰囊或背部也會浮腫。

然而,人體的疾病中,並非只有心臟病才會出現四肢浮腫的現象。腎臟病、營養不良或內分泌失調時也會出現這種症狀。婦女懷孕時或月經來臨前,也會因為鹽分的留積而造成四肢浮腫。

六、頭暈目眩

心臟病患者偶爾也會抱怨頭暈或目眩。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力量不足或心臟節率不整,以至於輸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而造成的。

除了心臟病以外,還有許多情況也會造成頭暈目眩,譬如血壓較低的人,服用降血壓藥的人,腦血管有問題的人以及貧血患者都會出現這種症狀。尤其是患者由臥姿或蹲姿突然改成立姿時最容易出現。

 

參、心臟病的種類

一、缺血性心臟病

心臟是由大動脈分出來的左右兩支冠狀動脈,來供給血液,這個血液量大約等於每分鐘從心臟拍出的血液量的百分之五,而心臟的工作份量增加,則冠狀循環量也自動調節增加。

但是,冠狀動脈一旦發生動脈硬化性變化時,血管就變細,循環血液量隨之減少。這時,心臟由於缺乏養分及氧氣補給,乃產生缺血性心臟病。其中,又由於成因不同,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一)狹心症

當心臟在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不能從冠狀循環充分得到,就會引起狹心症。

1、勞動型狹心症

狹心症以冠狀動脈硬化所引起者佔最多。

由於一個人運動時,心臟就要做劇烈的運動和工作,於是在製造工作的能量上,便需要比普通情況更多的氧氣。然而,有了冠狀動脈硬化症,則冠狀動脈的內腔變細,不容易擴張,因此無法供給心肌所需要的血液,心肌由於無法獲得充分的氧氣,在胸骨下方或心臟部位發生胸痛。不過狹心症在運動停止、安靜下來後,大約二三分鐘疼痛就會消失。偶爾也會長達十分鐘。這種狹心症,也叫做勞動型狹心症,或運動性狹心症。

值得一提的是,每當狹心症發作時,胸部那種痛苦、絞痛和重壓的感覺,通常都是產生於前胸或胸骨內側之處,但是卻無法正確地指出痛的地方,有點不明確,而這也是狹心症的特徵之一。有時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會從左肩擴散到左腕。相反地,能用指尖精確地指出疼痛點的疼痛,大體上並不是狹心症,這種情形似乎多半是其他的原因(例如神經痛或肌肉痛)所造成;同時,若疼痛只是瞬間的,或是只有一、兩秒就消失的話,多半也不是心臟的疾病,而且,乳房附近像針扎似的疼痛,以及火辣辣的不適感也都不是狹心症。像這樣乍看之下像是狹心症,實際上卻是不相同的症狀,我們稱為「非典型性胸痛」。

2、其他原因狹心症

同樣的,由於其他原因而冠狀動脈變細時,也會發生這種氧氣不足的現象。

例如,由於高血壓或瓣膜症,而心肌肥大時,肥大的心肌需要更多的氧氣,而冠狀循環的氧氣之供給趕不上,因此產生的狹心症。

此外如果一個人患有貧血,則紅血球所運輸的氧氣量比正常情形為少,所以即使血管沒有異常,但對於心肌的氧氣供應不足,同樣也會引起狹心症。

另外在吸煙過多時,也容易發生,這就叫做吸煙狹心症。

其餘則有梅毒性大動脈炎,大動脈瓣口狹窄,風濕性大動瓣閉鎖不全、僧帽瓣口狹窄等原因。

所以,狹心症的患者應避免提重物,慢慢地爬樓梯,不可急速步行、不可跑步,不可有精神壓力及過於興奮,不能吸煙過多。

(二)心肌梗塞

1、心肌梗塞病因

最常見的是由於冠狀動脈硬化,而在冠狀動脈的支脈上,長出了血栓,血流為之中斷,因此這個動脈的支脈所管轄領域的心肌,等於即將爛掉而失去機能;因此這個部分的心肌,就不再有收縮了。

2、心肌梗塞症狀

心肌梗塞不僅是冠狀動脈變窄,而且動脈的先端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心肌組織壞死。在胸骨正中央產生強烈的疼痛,向左肩、左臂蔓延。胸痛通常在半小時以上,較長的一個小時,甚至會連續一天或兩天。

往往在睡眠中,或者在安靜坐著的時候,突然胸部疼痛開始發作,這和狹心症是在運動時發作的,成為相反的對比。通常在發作前兩三天,就感到不舒服,在胸部感到輕微的不快感,但是開始發作後的胸部疼痛十分劇烈,通常持續約三十分鐘。

這種疼痛,就像胸部被抓破一樣,幾乎快要死了,一直想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疼痛發自胸骨背面到心窩部,有時疼痛向背部和肩部發散。

這種病通常在四十歲至七十歲使用頭腦較多的職業人士較多,並且男人比女人容易罹患,同時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比普通人容易患此病。

此外,在東方國家,動脈硬化的人,容易引起腦出血、腦血栓等中風病,但在歐美大多由高血壓、動脈硬化,而引起心臟病,特別是心肌梗塞。

3、無症候性心肌梗塞

通常,勞動性狹心症是身體開始運動時發生的;而心肌梗塞會在何時發生卻完成無法預測,某一天突然就發作的現象,這可以說是心肌梗塞的特徵。

另外,伴隨著激烈症狀的心肌梗塞,雖然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其中也有幾乎沒有症狀的心肌梗塞病例。既不會疼痛,也不會呼吸不順暢,只會出現感到輕微不舒服的症狀,此時,患者本身完成不會察覺到是心肌梗塞發作,像這種心肌梗塞就稱為「無症候性心肌梗塞」。

無症候性心肌梗塞最常見於高齡者或糖尿病患者的身上。由於高齡者不易察覺疼痛等症狀,所以不會出現強烈的胸痛,同時,糖尿病的患者容易罹患神經系統障礙的併發症,一旦患有這樣的併發症,不但難以感覺外傷等的疼痛,就連心肌梗塞這種激烈的疼痛也幾乎感覺不到。

(三)缺血性心臟病與膽固醇

缺血性心臟病是因動脈變窄或堵塞而引起動脈無法供給心臟氧氣、血液和養分。然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內部膽固醇斑塊的沉積。

膽固醇斑塊的沉積得經過多年才能形成,動脈變窄也是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動脈幾乎完全堵塞前,通常沒有症狀。當動脈由於斑塊的沉積而變得十分狹窄時,對心臟的供血就不足,患者便會感到胸痛。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如果太多,就會造成動脈硬化等成人病。總膽固醇的正常值為130--200mg/dl,平均約190mg/dl。

(四)穩定型狹心症

引發狹心症與心肌梗塞的原因,是由於冠狀動脈的動脈硬化。這種疾病稱為動脈硬化,是因為血管內膜管腔隆起,而其突出的物質就是先前已說明過的沉澱物。

即使是長久以來沒發生過事故,並且是處於症狀穩定的穩定型狹心症,其冠狀動脈的一部分還是會有相當明顯的狹窄。其狹窄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的管壁(內膜)發生動脈硬化,也就是產生沉澱物的突出。而且,穩定型狹心症患者的沉澱物,是表面被許多纖維質所覆蓋的白色物質,不但形狀相當單純,表面也光滑而纖細。

(五)不穩定型狹心症

相對地,在屬於不穩定型狹心症的患者方面,他們的沉澱物卻是富含膽固醇等的脂肪,且柔軟並呈現金黃色,由於表面凹凸不平,形狀相當複雜,所以覆蓋在表面的纖維膜很薄,也很容易破損。實際上這種沉澱物的表面經常破裂,體液便從破裂處漏出來,因此血液會凝固在那個地方,並且容易形成血栓。

即使是勞動性狹心症,只要兩次發作的時間間隔不超過兩~三週,大致都屬於不穩定狹心症。以前就患有狹心症,而且是屬於所謂穩定型狹心症的患者,若是最近突然發作的次數和強度增加了,或是雖然已經好久沒有出現過的狹心症症狀,可是最近卻再度出現的情形,也屬於不穩定型狹心症。

這種不穩定型狹心症通常會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會導致猝死。因而一旦懷疑自己患有不穩定型狹心症時,即使是必須將其他的事都先擱置一旁,也要馬上住院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

 

二、其他形式的心臟病

(一)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一種與生俱來的心臟病。它與後天的心臟損傷、細菌感染與動脈硬化毫無關聯。例如心臟發育不正常的先天性中隔缺損,這是心臟雜音的常見原因。其發生原因乃卵子受精後,反覆的展開細胞分裂,一面作成組織、器官、臟器。然待完成分化後,而成為一個「人」。但在這個「個體」的發生過程中,有時卻因某些原因,無法完成充分的分化,使心臟的功能發育不完全。

事實上,胎兒在三個月就大致成為人形,目前一般多認為,在這三個月之內所發生的「發生停止」、感染、遺傳影響、染色體異常等,便是心臟畸形的原因。所謂「發生停止」,便是指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由於溫度、X光線、維他命缺乏、藥物等種種影響,經過母體達到胎兒,由於複雜的分化過程,而使心臟的發生停止,於是產生形形色色的心臟畸形。

年前由於藥物導致胎兒畸形的事件屢次發生,人人談藥色變;誠然,若想生一個健全的嬰兒,至少在懷孕四個月以後不要亂服藥。至於有病的人,最好也把病治好,再做懷孕的打算。

至於遺傳心臟病影響的例子也有,迄今已有兄弟姊妹、雙胞胎、親子間的遺傳現象之報告。

(二)傳染性心臟病

傳染性心臟病包括病毒傳染和細菌傳染。病毒傳染通常影響心肌,而細菌傳染通常影響瓣膜,造成瓣膜破損,例如細菌性心內膜炎。

舉例而言,假如一位母親在懷孕三個多月內患風疹,則風疹病毒也進入胎兒體內,而發生心臟畸形,並引起其他種種畸形。在統計上,心臟畸形的百分之五,是由於風疹所引起。此外感冒、耳下腺炎,也容易產生畸形。

(三)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是炎症引起的心臟病的總稱。例如一種特殊的鏈球菌株,即β─溶血性甲型鏈球菌,引起的反應會導致風濕性心臟病。它通常在濕氣多而較寒冷的不良環境下,較為容易發生,同時,在五歲至十歲的兒童最容易患此病。

這種病在扁桃腺發炎時細菌感染之後,一星期至四星期發病,有時突然有症狀,有時慢慢發生症狀。其特徵是發燒,通常達攝氏四十度的高燒,有時也有三十七度左右的微燒。這種病態,很快就會蔓延到全身的器官,就症狀來說,因會影響到心內膜、心肌、心膜、心腹等,所以有「心炎」之稱。

1、瓣膜症

所謂瓣膜症,便是由於這些瓣受風溼熱或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原因而變形,使瓣膜無法完全封閉,或因瓣膜打不開,而使得心臟的幫浦作用,無法完全進行的狀態,以致心臟必須勉強發揮幫浦作用,心臟乃變得肥大或擴張。到了這個地步,仍然無法應付全身的要求,那就引起鬱血性不全。

瓣膜的作用在使心臟在幫浦作用中,把血液送往一個方向,有著使它不逆流的任務。

在大動脈瓣、肺動脈瓣、三尖瓣都有三個瓣尖,但僧帽瓣則只有兩個瓣尖,這個差異可能就是僧帽多瓣膜症的原因。因此,最容易受侵犯的是僧瓣帽,其次是大動脈瓣,在病癒之後;還留下瓣膜的變形的,後來就變成瓣膜症。

2、心膜症

心膜被侵犯,叫做心膜症,常常在心膜腔貯存其滲出液,量多時心臟受其壓迫,有心臟部位壓迫感,同時肺部也受壓迫而產生呼吸困難。

3、心肌炎

急性風濕熱造成急性心肌炎時,胸部也會感到酸麻或疼痛。有時這種疼痛非常尖銳,而且直接加壓在心臟的部位上,也會使疼痛加劇。尤其在刺激傳導系統被侵犯時,即引起心臟的機能障害,脈搏不整、頻脈等。

(四)高血壓心臟病

高血壓心臟病是血液系統中高壓迫使心臟工作過度而引起的。通常是工作過度導致心臟變厚,最終變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肆、心臟病的病因探討

一、無法避免的成因

有些危險因素是無法避免的。然而,你仍必須對此有所了解。如果你處於高度危險之中,你仍可以提高警覺,然後進而改變生活方式,並且積極地預防心臟病的發病。現在把這些危險因素列舉如下:

1、家族史─如果血親曾患有心臟病發作或高膽固醇史或高血壓史,那麼你比大多數人更需提高警覺。心臟病帶有家族性,血親愈近,危險性愈大。

2、男性─由某種緣故,女性荷爾蒙有助於婦女免患心臟病。因此,男性較女性易罹患心臟病。

3、停經後的婦女─然而,停經後的婦女患心臟病的危險與男子不相上下,這似乎由於荷爾蒙量的減少。

4、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病發作的危險也增大。但是,如果你改變目前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採用預防性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那麼無論你的年齡多大,在何地居住,你會有更好的機會避免罹患心臟病。著名的《佛雷明漢研究報告》指稱,膽固醇低於一百五十的人中沒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發作,任何年齡層的情況皆相同。

二、可以避免的成因

讓我們逐項討論:

1、高膽固醇脂血症─高膽固醇脂血症與心臟病的關係極其密切。血液中膽固醇每增高百分之一,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就增加百分之二,反之亦然。

2、不良飲食─在那些人們食用大量脂肪和膽固醇的國家裡,心臟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證據確鑿無疑,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飲食增加了心臟病的危險。

3、抽煙─眾所週知,抽煙致癌,但是許多人卻不知道抽煙也會導致心臟病。

4、肥胖症─超常體重與心臟病發作的程度為密切相關。通常,身體肥胖的人,較易罹患心臟病。

5、缺乏運動─久坐不活動者的心臟缺乏調節能力,因此,他們一旦心臟病發作,極少能倖存。可見運動在預防心臟病方面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運動有助於提高好的膽固醇在總膽固醇中的比率。

6、其他疾病─除了高膽固醇外,導致冠狀動脈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不過,現在你要明白,兩者都屬於可避免的危險因素,因為這兩種疾病,猶如大多數心臟病,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和飲食加以預防。如果你已患這些疾病,那麼加以控制,你將在防止這些疾病可能直接損害你身體的爭鬥中取勝,也將盡你所能避免心臟病發作的危險。

 

伍、心臟病的預防

一、留意膽固醇是否過高

像狹心症與心肌梗塞這種缺血性心臟疾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可是引起冠狀動脈硬化或使之惡化的主要因素卻是高膽固醇脂血症。

事實上,膽固醇是人體和動物身體至關重要的部分。協助構造細胞膜,分泌膽酸,形成維生素D核和性激素等,這些對生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人體並不需要吃膽固醇來補充膽固醇,人體的肝臟能製造足夠的膽固醇。但許多食物含膽固醇,這就是問題的所在。現在飲食含有過量膽固醇,過多的膽固醇進入血液時,就有平衡失調的危險。

幸好,肝臟會把多餘的膽固醇排泄到膽汁裡,所以,肝臟有調節膽固醇的功能。由於此種調節作用可在體內進行,所以即使吃下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也不會立刻提高血液中的膽固醇。但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或是肝功能受損,膽固醇的調節機能會自然的低落下來。

另外,由於膽固醇是脂質結構,不溶於血液。所以它會和蛋白質結合,而形成容易溶於水的脂蛋白質,以便在血液中流動。而由膽固醇與蛋白質的結合型態來看,可將膽固醇分為下列二種:

(一)            好的膽固醇

好的膽固醇也稱為HDL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其為高密度脂蛋白是因為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極少,所以密度很高,不易浮起。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微粒有助於把斑塊從動脈帶入肝臟並進行處理。區別有益和有害膽固醇的簡便方法是記住把H等同healthy(健康的)。

(二)            壞的膽固醇

壞的膽固醇也稱為LDL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牢記方法是明白LDL對人體有害,因為飽含著油、脂肪和膽固醇,三者的密度都低,所以是浮起來的,並流入動脈壁。

有趣的是LDL和HDL在動脈硬化方面,會呈現完全相反的作用。因為LDL會把膽固醇運往動脈壁裡,並硬壓到裡面去。換句話說,它屬於惡性膽固醇,會使動脈硬化。

反之,HDL會從動脈壁等組織裡,拉走惡性膽固醇,而後送往肝臟,肝臟反會把它排泄到體外。換句話說,HDL有助於清除惡性膽固醇。所以就脂肪代謝來說,我們希望血液中存有較多的HDL。

值得一提的,體內的膽固醇,受到脂肪酸的影響亦相當大。同時,脂肪酸裡也有惡性與善性的類別。前者為飽和脂肪酸,動物性脂肪及椰子油含量甚多;而後者為不飽和脂肪酸,在大豆之類的植物油裡,含量豐富。

如果吃太多飽和脂肪酸,則會使LDL膽固醇的分解遲緩,結果會提高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如果吃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則會使肝臟很容易把膽固醇排泄到膽汁裡,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

綜合而言,根本之道,如果要預防心臟病,最有效方法是保持低膽固醇水平,因為膽固醇每增加百分之一,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就增加百分之二。至於體內理想的膽固醇濃度,根據弗雷明漢研究,正常膽固醇水平應低於二百毫克/公升,理想水平是一百五十左右到一百六十。膽固醇水平在二百到二百四十之間是中度危險,二百四十以上無疑是高度危險。

二、改善我們的飲食習慣

依我們的飲食習慣看來,所謂熱量較多或高度熱量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而低熱量或熱量較少的食物,都缺乏理想的味道。如想做一手好菜,實在需要各種材料。在西餐方面,通常都以蛋、牛油、乳酪、肉、糖和牛奶為主,這些全是高熱量的食物。全用這些材料作成的西餐,當然容易促成動脈硬化。

由於飲食方式逐漸西洋化,使得染冠狀動脈疾患者與日俱增。曾幾何時,洋人羨慕東方人很少染冠狀動脈疾患,但若在兒童時代就一直愛吃西餐,不久也會跟歐美人一樣易得冠狀動脈疾患。因此父母親必須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心臟疾病。

(一)攝取不飽和脂肪可防膽固醇過高

預防心臟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飲食中減少所有脂肪和油類,當然,人生會變得有點乏味。其實,脂肪中較危險的是飽和脂肪,吾人可進一步說明如下:

l         飽和脂肪─這類脂肪存在於油脂食品中,如豬油、奶油、其他動物油以及椰子油、棕櫚油等熱帶植物油,室溫時便成固體,易增高膽固醇。

l         多鏈不飽和脂肪─含多鏈不飽和脂肪的油脂物質在室溫時呈液體狀。這種脂肪的一般來源是大多數植物油,包括極普遍使用的玉米油,美國人民主要的烹調用油。

l         單鏈不飽和脂肪─含單鏈不飽和脂肪的油脂物質在室溫時也成液體狀。這類脂肪對心臟最有益,所以對身體也最有益。橄欖油含單鏈不飽和脂肪。在各式各樣的油類中,橄欖油最不易增高膽固醇。

因此,動物性脂肪則應該要竭力避免,少吃脂肪含量多的肉類,而該選擇較少脂肪的瘦肉。另外魚與肉相比,兩者所含蛋白質差不多,但是,魚類所含脂肪量很低。所以,不妨選購脂肪少,而多蛋白質的魚類。

(二)食用ω-3脂肪酸可防止心臟病

一九七二年一項重要研究證實,食用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飲食的格陵蘭愛斯基摩人患心臟病的比例遠少於住在丹麥的愛斯基摩人,後者的飲食也同樣高脂肪、高膽固醇。這一研究結果推動了大量研究,因為這結果與廣為流傳的高脂肪意謂著心臟病高發病率的看法矛盾。八○年代許多研究集中在魚油上,因為有跡象顯示,土生土長的格陵蘭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中有某種物質保護他們免患心臟病。不管這種物質是什麼,人們認為可以在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野生獵物體內找到,而這些這是愛斯基摩人的主要飲食。

隨後的研究顯示,北極愛斯基摩人食用的魚類含有一種其他肉食不含或含量極少的油。這種魚油稱為ω-3(奧米嘎)脂肪酸。

ω-3脂肪酸在預防心臟病方面有三點顯著作用:

(1)使血液稀疏,從而使血栓不易形成。如此可防止動脈堵塞,於是心臟病發作得以防止。其弊端是血液可能變得太稀。而格陵蘭愛斯基摩人死於腦中風,即腦出血的比率遠高於歐洲愛斯基摩人。

(2)增加攝入ω-3脂肪酸能顯著減少血脂和三甘油脂。三甘油脂也是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3)能輕度減低膽固醇。

(三)菸鹼酸是降低膽固醇的特效藥

菸鹼酸也稱為維生素B3。在降低膽固醇方面,菸鹼酸遠較其他維生素有效。雖然飲食是控制膽固醇的主要途徑,但美國的「全國膽固醇教育計劃」已把菸鹼酸列為首選藥物。菸鹼酸直接對肝臟發揮作用,有助於提高有益膽固醇的水平。

但是,需留意服用大劑量菸鹼酸會損害肝臟。因肝臟製造膽固醇,而菸鹼酸以干預這製造過程而發揮作用。所以為了控制膽固醇而需服用大劑量菸鹼酸時,醫生的監督是很重要的。醫生會讓病人作肝功能化驗,追蹤正在發生的變化。

(四)多食用高纖食品

纖維是榖類、蔬菜和水果中無法消化的部分,可分為兩個種類:可溶性纖維和不溶性纖維。

l         可溶性纖維─這種纖維包括果膠和樹膠,存在於一些豆類、水果、蔬菜和全榖。這些物質似乎能把膽固醇堵在腸內,並將其帶出人體,這樣減少了吸收量,從而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總量。

l         不溶性纖維─這類纖維由於不溶於水而得名。它能增加糞便量,幫助糞便迅速順利通過腸道。雖然這類纖維和減少心臟病的危險沒有明顯的關係,但大量證據顯示不溶性纖維有益於身體健康,並有助於預防結腸癌和其他腸道疾病。

大多數源於植物的食物,只要不經過精製,都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和不溶性兩種纖維。

事實上,許多增強健康的食物都大量含有上述兩種纖維。廣告商稱燕麥麩皮為最佳,但幾乎所有未經加工的榖類、蔬菜和水果都是纖維的極好來源。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捲心菜、甘藍、蘿蔔、菠菜和油菜)、其他蔬菜(胡蘿蔔、芹菜、蘆筍)、水果(黑莓、蘋果、桃子、無核葡萄乾等)、豆類、籽類和各種各樣的全殼都含有豐富的纖維。可見現代醫學似乎愈來愈傾向於古老天然的飲食方式。

英國外科醫生P‧帕基特博士,曾不斷強調食物纖維身體的益處。就他看來,凡愛吃精緻去殼食物,而又不太吃蔬菜的人,易患腸癌、胆石、靜脈瘤、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等。

食物纖維在人體裏固然難以消化,但有助於排泄體內的有害物質。所以,多吃纖維性食品,自然增加排便量。由此可知食物纖維的重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非洲人多吃食物纖維,很少人得冠狀動脈疾患。

(五)多攝取維他命E

大家一向把維他命E看成醫治「不孕症」的良藥,只要缺乏維他命E,就不會懷孕。最近,始知它與膽固醇,及老化之間,有極密切的關係。

米、麥和栗子等穀物的胚芽,或大豆、芝麻等種子裏,含有許多維命E。但若平時只吃精緻後的穀物,而未攝取太多大豆或芝麻,顯然會缺乏維他命E。

反之,體內會消耗許多維他命E,因為我們有許多機會攝取氧化後的油,同時承受大氣污染。例如炸的東西很容易引起油的氧化。攝取太多氧化後的油時,則會使體內的維他命E消耗殆盡。此外,大氣污染也能消耗維他命E。

由此可見,從口裏進來的維他命E愈來愈少,而體內又消耗多量的維他命E,維他命E自然缺乏。

那麼,維他命E有什麼功用呢?

氧氣是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反之,它也能使體內的脂肪氧化,而造成某種毒性極強的物質─過氧化脂質。這種過氧化脂質就像脂肪的銹一樣,為細胞的敵人,倘若在血管中留存太多,就會促使動脈硬化,如在血液中日漸增加,會很容易引起血栓(血的凝結),而增加心肌梗塞與腦溢血的危險性。

維他命E能夠阻止脂肪生銹。同時,也能增加良性胆固醇,促進惡性胆固醇的排泄。再者,維他命E能醫治男女的不孕症。每天飲食裏都能攝取維他命E,必能有益身體。

(六)不要攝取太多食鹽

食鹽攝取量所以會變成一個爭論問題,係因攝取太多食鹽,很容易變成高血壓。在日本,死於腦血管毛病(腦出血、腦梗塞)的比率,所以高於歐美各國,係因高血壓者太多所致。

歐美人習慣攝取多量的脂肪,但不會攝取太多食鹽。日本卻不太攝取脂肪,反而攝取多量的鹽份。換句話說,歐美人多「慢性脂肪中毒患者」而日本人多「慢性食鹽中毒患者」。

最理想的鹽份攝取量,每天應在十公克以下為佳。

三、抽煙會戕害心臟功能

談到抽煙的害處,大家會立刻想到肺癌,其實,除了肺癌以外,抽煙對身體的害處,多的不勝枚舉。抽煙對心臟的害處,可說是相當嚴重的。

專家認為尼古丁會促進冠狀動脈的硬化,導致狹心症與心肌梗塞的發生。只要讓尼古丁進入體內,就會促進某種荷爾蒙的分泌。這種荷爾蒙會使血管收縮或血壓上昇,繼而導致動脈硬化。

同時,最近的研究指出,抽煙在血管內容易使血液凝固。血液在血管內容易凝固,血管內的血流會很遲緩,並形成堵塞狀態,這就是狹心症與心肌梗塞的母體。

尤其,抽煙跟喝太多咖啡,都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值。所以有人習慣邊喝咖啡、邊抽煙,結果當然使膽固醇值快速增加。

另外,抽煙時,也會同時吸入極濃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會妨礙氧氣擴及全身的活動。就會使抽煙者的體內陷入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狀態,因為它會引起全身氧氣不足現象,迅速導致動脈的硬化。尤有甚者,香煙的害處不只是主要成份尼古丁的作用,另抽煙時呼出的一氧化碳對人體也有害。所以吸煙者周遭的人,比起其他不吸二手煙的人,高出了30%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

四、避免肥胖

(一)肥胖對心臟的傷害

體重增加時,會加重心臟活動與負擔。皮下脂肪增加時,則會壓迫皮下的血管,並使末稍血管的流動不良。為了要把血液送進如此不良的血管裏,心臟必須更加強收縮,對於心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負擔。

凡因營養太多而引起的肥胖,會導致脂肪與膽固醇的產生,並使肝臟活動惡化,削弱胰臟的活動,引發糖尿病。何況,糖尿病對於心臟和血管系統來說,正是天大的敵人,因為它會使血管脆弱,助長狹心症和心肌梗塞。

因此,肥胖與其說會直接影響冠狀動脈,而引起狹心症和心肌梗塞,毋寧說,它會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和膽固醇,並且誘使糖尿病發作,然後招致心肌梗塞與狹心症。

(二)標準體重

體重是健康的指針。我們應該定期檢查體重,使它盡量達到標準體重。所謂標準體重,簡單的衡量方式為:

(身高-100)×0.9

另外,尚有一種BMI(body mass index)的標準體重指數,其衡量方式為:

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值所得的值(kg/m2)

假設身高是175公分,則得出下列的公式:

BMI=體重(kg)÷1.752

請立刻試著計算自己的BMI。

在BMI的值中,是以二十二為疾病最少發作的標準。

(三)肥胖與壽命

諸位究竟超過標準體重的多少呢?請在繫腰帶時多加注意。因為肥瘦跟壽命息息相關。

在七十高齡的老人裏,很少有極肥胖的人,一般老人的標準體重,都是瘦弱型。由此可見,肥胖會妨礙長壽。

肥胖所以妨礙健康,主要基於下列各種理由:

(1)增加心臟與血管系統的負擔。

(2)易患糖尿病與其他疾病。

(3)易患肝臟與膽方面的疾患。

(4)迫使呼吸機能低弱。

(5)容易增加骨骼與關節負重。

(6)身體活動不便,運動不足。

(四)控制脂肪攝入法

減輕體重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採用低脂肪飲食。限量攝入脂肪似乎是減輕體重的好方法。一般說來,這方法既有益健康又能減重。其作法是攝入的脂肪不超過攝入的總熱量的百分之十至十五。一位三十多歲中等身材參加一般活動的婦女需要二千卡路里熱量,那麼它每天攝入的脂肪不應超過二十二克。如果你希望一開始就降到百分之十五的脂肪,那麼每天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三十三克

每日限量攝入脂肪會直接減輕體重。不管你的食量多大,此法均有效。

五、運動有益身心

目前,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裏,都很少活動身體,尤其更少走路。卽使有事外出,也要搭車。

勞心者遠比勞力者更容易患狹心症和心肌梗塞。但勞心者之中,只要經常活動身體,也不一定會患冠狀動脈疾患。整天坐在桌子旁邊工作的人,例如管理員、律師、醫生、官吏、大學教授等職務的人,多半患冠狀動脈疾病。缺乏運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其實,運動不但能抑制冠狀動脈的動脈硬化,而且也能解除緊張與苦惱,同時減輕頭痛、失眠和便秘等症狀。因此,如想遠離冠狀動脈疾患,享受愉快的生活,適當的運動,是不可缺少的。跑步、打網球、高爾夫球、跳繩、游泳等等任何運動都可。要有規則地做適合自己的運動。

經常的有氧運動能提高人體攝氧的效率,這意味著提高供血能力和加強給細胞提供養分的作用。

有氧運動的好處在於:

(1)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使膽固醇達到平衡。

(2)增強肺部能力,這意味著延年益壽。

事實上,散步這個簡單動作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和拯救生命。因此,每個人每天要多走路。走一萬步路,也是很好的運動。

另外,騎脚踏車也是有益身體的運動。據說也能增進男性的精力,因為脚踏車的震動,對於睪丸的刺激很好。

如想要跑步,首先要戒煙。如果實在不能戒煙,可在起跑前兩小時,暫停抽煙。但開始跑步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運動,例如伸展一下脚踵腱,使膝蓋關節和脚關節的活動能夠圓滑舒適。配合收音機體操,而進行十五分鐘左右的準備體操。

至於運動中的理想脈拍數是,廿~四十歲,每分鐘一百四十拍左右,四十~五十歲者每分鐘一百三十拍,五十~六十歲者,每分鐘一百二十拍,六十五歲以上者,每分鐘約在一百二十拍以下。

倘若在跑步中,發生胸痛、腹痛、背部痛或喘氣得很厲害時,就得去看心臟科醫生。最危險的,莫過於每週跑一次的「週末運動家」。這是指他在一星期裏,幾乎毫無運動,只有等到週末,才做一次綜合運動。有些週末運動家必須選在週末運動,此種習慣差強人意,甚至有人一個月或數個月才運動一次,這叫做「每月或數月運動家」。這種人較易發生危險。但願諸位能把跑步習慣很自然地安排在日常生活裡,期使每天的日子過得很寫意。

另一項有益心臟的活動就是游泳。美國心臟病協會宣稱,每次以適當強度游泳二十到三十分鐘能增強心肺健康。如果你還不知道游泳是一項奇妙的運動,那不要著急,慢慢地努力去學習。但如果你確實已開始游泳並找到游泳的場所,那你就是在進行一項令人愉快的有氧運動。

游泳作為一項運動的優點在此,消除由於長途步行而引發的關節和骨骼的緊張。關節炎患者和其他關節疾病患者可以盡情游泳。最大量有氧運動的理想訓練日程是每次游泳二十到三十分鐘,每週至少幾次。

六、高血壓是心臟的最可怕殺手

(一)什麼是血壓?

血液賴以流動的壓力為血壓。決定血壓高低的部分原因是心跳,並且血壓通過血液系統影響脈搏。其他決定血壓高低的成分是血管(不管血管多麼狹窄)的阻力和血流中的液體量,只是後者的作用較小。

(二)什麼是正常血壓?

眾所週知,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保持血壓正常可減少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可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正常血壓。

醫生認為,正常血壓大約一二○/八○,高壓即收縮壓可上下浮動二十,低壓即舒張壓可上下浮動十。然而,年輕人或較瘦的人血壓稍低於這標準也屬正常。

上述這些數字意謂著什麼?當分別予以討論時,就簡單明瞭了。

l         收縮壓─心臟跳動並把血液壓進血流時,高壓就代表血液系統中最高壓力。當你按摸手腕的脈搏或頸動脈時,你會感受到收縮壓的漲落。正常收縮壓是一百二十左右,超過一百四十即為異常。

l         舒張壓─舒張壓即低壓,代表血液系統中動脈的最低壓,就是心跳或脈搏之間落時的壓力。正常值約為八十,超過九十即為異常。

l         綜合考慮─理想的血壓是兩者都正常,但是最重要是保持低壓(舒張壓)在理想的標準內,因為舒張壓過高比收縮壓過高危險。

(三)高血壓的起因是什麼?

l         動脈變狹和堵塞─至今我們所知道的導致高血壓的最常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膽固醇太高。如前述,當動脈內形成斑塊,斑塊就迫使血液在更大壓力下流動,猶如用水澆草地時必須用大拇指壓著水管。

l         心臟跳動過烈─其原因可能是內分泌失調或精神緊張或其他許多因素。

l         飲食中攝入過多的鹽─高血壓患者中只有百分之四十對鹽敏感,所以這只是一部份人的問題。但對鹽敏感的人,鹽是危險因素。

l         腎病─腎病和其他許多疾病會引起血壓調節機制的變化,而腎在幫助調節血壓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高血壓與心血管病變

被診斷為高血壓後,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何時自己會發生中風,造成半身不遂,終生恍惚」。腦中風包括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蜘蛛膜下出血及瞬間性缺血發作等。其中腦出血是腦之細動脈破裂,與高血壓尤其與舒張壓有密切關係,並無明顯的預兆。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每降低2mmHg收縮壓,心臟病的死亡率可降低7%,中風死亡率降10%。透過清淡飲食、運動、腹式呼吸、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都能有效降低高血壓,進而減少心臟病。

七、糖尿病會加重心臟負擔

糖尿病也是導致心臟病的一個非常危險的因素。心臟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比在一般人中更為常見。且發作期較早,通常也比較嚴重。

(一)糖尿病是什麼?

糖尿病是指人體沒有能力處理血糖。人體要求胰島素把糖從血液輸送到細胞,以便在細胞內作為能量使用。成人期發作型糖尿病(第二型)是指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這種糖尿病經常與高脂肪飲食和肥胖症密切相關,通常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和藥物加以控制。對重病者,可以注射胰島素。但對成人期發作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不使用胰島素,也不會有太大關係。因此,成人期發作型糖尿病也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另一方面,少年期發作型糖尿病(第一型)絕對需要使用胰島素。此類患者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被自體免疫現象破壞,亦即人體攻擊自身的細胞。因此,少年期發作型糖尿病患者根本不分泌胰島素,而不像成年期發作型糖尿病患者那樣分泌低效率的胰島素。這種病發病期甚早,會發生酮酸中毒,導致死亡。此類糖尿病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弄清自己是否已患其中一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患者必須控制血糖。

(二)與心臟的關係

血糖水平很高似乎導致了無法正常處理脂肪和膽固醇,科學家尚未弄清其原因。顯然,其結果是加速動脈中斑塊沉澱,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

陸、結語

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齡、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危險因子。更應注意的是,須回到最根本的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酯)。

 

不讓心臟叛變的數值﹕

身體質量指數:正常值為18.524

血壓:正常值<120/80mmHg(收縮壓/舒張壓)

血糖(空腹):正常範圍80100mg/dl

總膽固醇≦200mg/dl

三酸甘油脂≦150mg/dl

低密度膽固醇≦130mg/dl

高密度膽固醇≧50mg/dl(男性≧40mg/dl

腰圍≦80公分(男性≦90公分

 

參考書目:

1、   心臟病的治療法       高木 誠著    輝鑫出版社

2、   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   蔡聰明 編著  文國書局

3、   預防心臟病52則      戴瑞輝譯     業強出版社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糖尿病的防治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糖尿病的防治

 


 

壹、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的病人在發病的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的感覺,要是沒有刻意去檢查的話,根本無從發現。

 

下面舉出糖尿病的十種症狀。假如你、你的家人或朋友,有出現以下十種症狀的跡象,那就是危險的信號,應及早接受醫師檢查。

 

一、頻尿且口渴感:由於血糖的上升、而體內又無法充分利用,於是腎臟忙著把無法利用的過多糖分排到尿液中,連帶地也把大量水份從體內排出,致頻尿且尿量多得異常;由於身體水分大量排出故極需補充水分,致渴感強烈。

 

二、飢餓感:由於無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糖分,身體內細胞無法獲得能源,造成患者喜歡吃大量甜點或零食。

 

三、體重發生變化:中年人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糖尿病,可能會日漸肥胖可是糖尿病嚴重時,體重會迅即減輕,尤其是年輕人較易有這種傾向。這是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充分利用,而過度攝取儲存於人體內的脂肪以補充熱能,所以身體會迅速消瘦。

 

四、容易疲勞:糖尿病人身體容易疲勞、長青春痘、做事無法像往日精神旺盛。這種倦怠感有時是全身,有時僅下半身。例如稍微爬樓梯時,就覺得兩腿酸痛,疲累不堪,或飯後感到困怠等。

 

五、視力減退:有些人常因視力模糊、眼睛容易疲勞,經眼科醫師檢後,才發現罹患了糖尿病。糖尿病性網膜症於中高齡的患者較多;而白內障年輕人較易患,所以應特小心。

 

六、末稍神經症狀:糖尿病人易有頑固性的手脚痲痺與陣痛感。因糖尿病而引起的神經炎脚痛症者較多,有時候會激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間小腿會抽筋。

 

七、皮膚搔癢:糖尿病人皮膚的抵抗力也同時減弱,受傷時易引起感染、長癤瘡、炎症容易擴張。尤其是女性患者有時會有陰部發癢的情形。

 

八、傷口不易癒合

 

九、女性月經異常:女性的糖尿病患者,有時月經不規則,或月經禁閉。這是因為缺乏胰島素的荷爾蒙所致,是性荷爾蒙失去平衡而引起的。

 

十、男性陽萎症狀:勃起神經與排尿時都是由骶髓中的神經中樞所控制。糖尿病人因人體的糖或維他命代謝異常,會有引發陽萎現象。因此,沒有正確的醫學常識而任意購服強壯劑、民間藥物,對治療陽萎都無效用。

 

當您發現前述的十個症狀已有多數顯現時,表示您體內糖尿病已有某程度的變化了,應儘快就醫檢驗與治療。

 

 

貳、糖尿病的檢驗與種類:

 

一、糖尿病的檢驗

 

糖尿病的檢驗,要有尿糖檢查與血糖檢驗:

 

()  尿糖檢查

欲知有無罹患糖尿病,主要是檢查尿液裡面是否含糖分。但是,尿的含糖值在空復時會顯現異常狀態,而呈現糖尿之暫時性現象稱之為飢餓糖尿。所以,尿中含有糖分並不能立刻斷定罹患了糖尿病。此外,健康的人如攝取過多的糖質,也會呈現暫時性的糖尿。另外,有時腎小管吸收不良的腎性糖尿病也會產生糖尿。所以,須經明確的診查,才能斷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  血糖檢查

事實上,必須血液中的糖值較常人高時,才稱為糖尿病。故對於糖尿病的患者應了解血液中糖分(葡萄糖)之濃度。因糖尿病者其血糖值較常人高,根據血糖值即可知道症狀的輕重。尿糖的檢查可在家庭中進行,而有關血糖的各種檢查,必須到專門醫院與醫師商榷才行。

 

二、糖尿病的種類

 

依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的分類,有糖尿病的人,在症狀上大致是相同。但是,在病型上卻有所差異。譬如,容易發生在中年肥胖者的病型和發生在年輕人的病型,兩者是不一樣的。這在100年前就知道了。

隨後由於各種的實驗、精確的檢查、理論的發展、經驗的累積等等綜合起來,在1980年的世界為組織 ( WHO ) 的糖尿病專家委員建議把各種糖尿病型分成三類,如下:

 

1、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 IDDM )=型糖尿病IDDM的特徵是病症發生時很急,容易發生酮症 ( ketosis )。為了預防酮症 ( Ketosis ) 的發生,以及維持生命,不得不用胰島素 ( Insulin ) 注射。這種病型多發生在年少的人,但是也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的人。家族性的發病率比NIDDM低。至今所謂的不安定糖尿病,以此型較多。以歐美來說,發生此種病型的人,比我國更多。

 

2、非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 NIDDM )=Ⅱ型糖尿病

在台灣和日本,患有這種型的糖尿病人較多。病狀發生的情形較緩和。雖然年輕人也會發生這種病型,但是以40歲以上的人居多。發病時,很少有酮症 ( Ketosis ) 的現象。在治療上,也並不一定需要胰島素。

 

3、其他的糖尿病

這是指由別種特定的疾患所引發出來的糖尿病。由藥劑引起的糖尿病也屬於此類。這種糖尿病當然不是 IDDM,也不是IDDM。現將其病名列記如下。

 

◎胰臟疾患:先天性胰島欠損、囊胞性纖維症。

◎內分泌疾患:褐色細胞腫、Aldosteron症、末端巨大症、甲狀

腺機能亢進症、Cushing症候群、Prolactin分泌腫瘍等。

◎藥劑引起:Thiazide系利尿劑、Steroid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

 Phenothiazin系藥劑、Catecolamin等。

◎胰島素受容體異常:失天性脂肪萎縮症、胰島素受容體抗體等。

◎遺傳性疾患:糖原病、脂肪萎縮性糖尿病、成長荷爾蒙單獨欠

損症、Friedreich失調症、Haemochromatosis等。

◎其他:營養失調等。

 

 

叁、糖尿病的起因:

 

一、糖尿病發生的原因:

 

糖尿病乃因胰島 ( 藍蓋罕士島 Islands of Langerhans ) 中的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荷爾蒙先天性不足或相對性不足;或是肥胖,使糖質 ( 碳水化合物 ) 代謝異常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慢性病。

 

其中,胰島素由胰臟的β細胞產生。首先由肝臟吸收後,將葡萄糖合成為肝醣,當胰島素不再產生或無效用時,肝醣的製造會減少,且葡萄糖在周邊組織的利用就會減少,結果由各種來源進入循環之葡萄糖的移除會減緩,而形成高血壓糖;此過多的血糖無法完全由腎小管再吸收,於是尿液中糖分上升,稱為糖尿。

換言之,就是胰島素經肝臟再至全身,讓需要胰島素的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等使用,因有胰島素這種荷爾蒙,我們人體的熱量源 ( 燃料 ) 葡萄糖才能進入上述的細胞內,胰島素從形成、分泌到讓需要的末稍細胞使用,若某一環節發生問題,便產生所謂的糖尿病。

 

由此可知,胰島素的主要功能就是把葡萄糖和脂肪轉化成能源,或貯存在體內。也就是當我們吃下東西後,由於消化的作用,血液裡的血糖會漸漸升高。靠著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將葡萄糖合成肝醣儲存,使血液中的血糖下降;並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轉變成可供利用的能源。

因此要是沒有胰島素或胰島素分泌不正常,人體無法把食物轉變成身體可利用的的能源或營養,那人體的正常功能就無法維持。

 

二、糖尿病與遺傳因素:

 

如果問:糖尿病是否會遺傳?可以這麼回答:足以誘發糖尿病的體質,是會遺傳的;但是糖尿病的本身,並不會遺傳。

所以,父母親等近親若有人有糖尿病,則子女就有可能遺傳糖尿病的體質。

 

根據歐美的統計報告,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係的人中有2040%的人會罹患糖尿病或患病機率相當高。這些報告顯示了「有人天生就有易患糖尿病的體質,這種體質就是遺傳」。

 

據我們所知,糖尿病與遺傳是息息相關的。

瑞典魯福特博士的研究報告中,發表了以下的言論: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以人種、居住地區、生活程度各方面來說有20%左右的人具有糖尿病遺傳基因。」

 

但從糖尿病的病發情況來看,即使具有糖尿病的體質,在沒有達到相當年齡之前,是不會罹患糖尿病的。甚至達到相當年齡之後,即使具有糖尿病的遺傳體質,也必須加上誘因,才會有糖尿病的症狀。

 

由於糖尿病與遺傳體質有關,所以,後天的治療是無法根治的。所以,糖尿病只可以經由治療而控制病情。

例如,定期地注射胰島素,就能使患者恢復到正常狀態。如使喉頭不渴、尿量正常、血糖正常等。換句話說,只要接受正常的治療,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不過,糖尿病雖然可以控制,但是糖尿病的病因卻無法消除,所以不能算是根治。只是經由治療,可以預防並減少糖尿病的症狀惡化,及產生併發症。

 

因而消除糖尿病的誘因,如肥胖、飲食過量、感染症、藥物等,就能夠改善糖尿病的病情。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治療。

 

三、糖尿病與生活方式:

 

有個叫作尚得拉多的沙漠,生存著許多砂鼠。這些老鼠以草食為主。把這些老鼠抓來,餵牠跟我們一樣的好吃食物,不久就胖了起來,而且,因此患了糖尿病。這是個人類在糖尿病上的有名實驗,就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重視的問題,日復一日,總是吃美味的食物,早晚會得糖尿病,這一點,也因而得到了印證。

 

後來,研究人員將得了糖尿病的砂鼠放回原來的沙漠後,糖尿病卻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關於這點,如下所述:

 

砂鼠在沙漠裡的生活應該比在都市裡還辛苦。牠們不得不去尋找賴以維生的野草,也不得不靠自己去抵禦敵人的侵襲。基於這一點,砂鼠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有相當的運動量。其次是主食野草,它並沒有具備高營養價值,卻只有極少量的糖、蛋白質及脂肪。因此,當砂鼠回到沙漠,為了謀生,運動量又增加了,食物品質也比較粗劣簡單,肥胖自然就消失了,糖尿病也痊癒了。

 

可想而知,飲食、運動、肥胖都與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以往糖尿病被稱為奢侈病,即營養過多所引起的疾病。

因調查患糖尿病的人,發覺胖者或曾經肥胖者佔80%。且肥胖時期愈長者,罹患率愈高。

 

當然,肥胖的人並非全為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不足才是糖尿病的主因。但長久肥胖的人,縱然胰島素的分泌多麼旺盛,也會因胰島素的分泌能力有限而發生不足的現象,最後終於罹患糖尿病。故飯量多,喜油炸食品、鰻魚、牛排等高能量食物的人,極易肥胖且罹患糖尿病。這就是生活習慣的影響。

 

另外,諸如事業不順、操勞過度、家庭不和諧、精神頹喪、長期抑鬱者,其血糖、尿糖亦較常人高,糖尿病的症狀也極易惡化

 

 

肆、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

 

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嚴重會致命。

慢性併發症則包含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疾病等病變。

 

下列先說明因糖尿病惡化而引起的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性昏睡,與使用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症狀。

 

一、糖尿病性昏睡(高血糖症)

   通常在體內的胰島素不敷使用,無法充分利用醣類作為能量,所以血糖值會上升不會下降,因為身體無法利用醣類作為能源,就找上了脂肪組織,也就是脂肪組織被當作熱量使用。

 

脂肪組織當作熱量使用時首先脂肪組織會分解為游離的脂肪酸,而這些脂肪酸會被輸送到肝臟,而這些脂肪酸就會被轉化成酮體釋入血液中,供給體內細胞當作能源。但由於酮體產生太多,使血中的酮濃度會急遽增加,而體內細胞又只能利用一點點,使血中的酮濃度會急遽增加,而使酸性。酮值增加就會引起中毒症狀,導致糖尿病性昏睡。

 

同時,當血液流經腎臟,腎臟無法回收高量的酮,就造成了酮尿症,連帶的水份及電解質也會增加,因此病人會出現脫水、虛弱。

 

二、低血糖症

   糖尿病人有時會發生低血糖症。所謂低血糖症又名胰島素休克,胰島素反應,低血糖休克或低血糖反應,由於飲食及運動的配合不當所造成,最常見的原因是,用餐或吃點心的時間錯誤的緣故。

 

正常的血糖,以某一固定值為中心而增減,並不會造成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其標準值是100 mg/dl,也就是100 CC血液中,含有100 mg的葡萄糖。血糖也就是血中葡萄糖的含量。罹患糖尿病時,此一數值會大幅度增加,即血糖會增加到200 mg/dl300 mg/dl的程度。

 

治療糖尿病時,血糖下降,則表示糖尿病的病情,受到控制。但是血糖在正常值以下,大幅度下降時,亦有引起低血糖的危險。

 

所謂低血糖,也就是血糖下降50 mg/dl以下。發生低血糖時,身體會非常疲倦,手會發抖,出冷汗,並有痙攣現象,嚴重者;甚至造成昏睡而死亡。

 

血糖下降的程度,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值,就非常危險。以血糖本身而言,血糖過高,並不會產生太大的障礙,但血糖太低時,則有立刻喪生的危險。

 

通常糖尿病患者若施行飲食治療法,以減少血糖,也只能減少到正常的範圍為止。如果過度減少血糖,造成低血糖,就非常危險了。

 

不過,如果過分強調低血糖的危險性,因而忽視對糖尿病的治療,則時日一久,又有引起血管併發症的危險。

 

相反地,如果強調血糖較高,沒有危險的話,而任由血糖不斷的增高,最後亦會造成糖尿病性昏睡的後果。

 

任何事情,都以中庸之道為主要原則,對於糖尿病也不例外。

 

預防低血糖的方法是定時進食,吃點心,不做劇烈的運動。工作量須與醫師商量。

 

使用胰島素及口服藥者,隨身攜帶牛奶糖或糖食,於感覺全身無力、頭痛或眼花撩亂,視力模糊時,及時服用。

 

 

伍、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疾病。

糖尿病又被稱為文明病。生活水準愈高愈有增加的趨勢。尤其以四十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較多,大多是在社交活動頻繁時期,常為各種慢性併發症所苦惱。

 

 

一、糖尿病是「萬病之源」

 

所謂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

此一代謝異常的疾病,並不僅限於血糖的代謝問題,往往會造成蛋白質、脂肪等,全身營養的代謝不均衡。因此,患者抵抗力減弱,容易受到感染症的侵襲,並且容易發生退化性變化。

 

此外,糖尿病容易發生血管的疾病,尤其容易引起微血管的病變。

誠然微血管分布在全身,但在眼睛及腎臟等部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眼睛的微血管,發生變化的情形,稱為糖尿病性網膜症,是造成失明的原因。微血管在腎臟發生的變化,稱為糖尿病性腎症,是造成高血壓及尿毒症的原因。同時,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脂血症、吸煙等並列,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因子之一。尤其動脈硬化所引起的中風、心肌梗塞等,是重要死亡原因。

 

總之,糖尿病可以說是,與代謝以及血管有關的全身性疾病,因此,被稱為「萬病之源」。

 

心血管的病變

 

()高血壓:

由於胰島素的缺乏,以至於身體無法利用血糖,故體內尋找脂肪組織替代血糖作為熱量的來源,然而,脂肪組織被分解時,產生了大量的游離脂肪酸,而這些游離的脂肪酸除了被供給熱量外,並且肝中合成為中性脂肪,這些中性脂肪被釋放到血液中,成了血脂肪,這些血脂肪容易在血管沈積,而且還會吸附各種脂質,造成了血管壁的結締組織增生,故血管壁的彈性消失,血管壁逐漸增厚,故腔內越來越窄,所以血液生存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心臟就加大壓力,將血液送出,這就高血壓的原因。

 

()腦中風及心肌梗塞:

由於血管壁沒有彈性,加上血壓升高,就有許多併發症的產生。由於腦部的血管細,如果血管硬化,加上血壓,就容易血管破裂,造成中風。如果在心臟,在心臟的血管比較大,管壁又厚,不容易破裂,如果裏面脂質的粥狀塊增加,血液無法從狹小的管腔裏通過,就容易造成梗塞,如果血液在無法通過,就容易造成心臟欠氧,或養分而造成心肌壞死。

 

另外,根據統計,體型肥胖的人對於動脈硬化,高血壓或糖尿病都有密切的關係,故日常飲食為減少熱量的攝取及食物中脂肪的程度,自然降低體重及血脂肪的濃度,減重患病的危險。

 

此外可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前面已說纖維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也都可以減少血脂肪含量。

另外鹽的攝取也要注意;不要以為糖尿病少吃糖就可以多吃鹽,這是兩回事,鹽的攝取量高助長了高血壓,糖尿病已經引起這些病的可能,所以鹽的攝取要小心。

 

三、腎病變

 

腎病變的成因乃被稱為血液過濾裝置的腎絲球體產生病變,亦稱為糖尿性腎病變。此種病變發展至某種程度,尿中即會出現蛋白質。再嚴重一些,會出現浮腫、高血壓等症狀。

糖尿病控制好壞與否,關係著病變的深淺程度。大致而言,這是一種持續且逐漸惡化的病變。腎機能不全,有可能導致尿毒症,此時便需要施以人工透析了。

 

四、眼睛病變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其構造之精密,令人嘆之。當光線從外界投射到視網膜,必須經過角膜、水晶體、玻璃樣液等。任何層次的障礙,都有可能影響到視覺。

 

很不幸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水晶體,玻璃樣液以及視網膜的病變。尤其是視網膜的變化,目前已經成為發生視力障礙非常重要的原因。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為罹患糖尿病之後,身體上的微血管,容易發生障礙。而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變壞幾近失明等。

 

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之主因為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能與下列變化有關:

(1)黃斑部水腫: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是視力最敏銳之處,也是對於缺血最敏感的地區,當血流不順暢時,黃斑部容易水腫,感光的機能相對地變壞。

(2)眼球內出血:

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玻璃體出血),光線通過瞳孔後受阻於混濁的玻璃體,視力必然變壞。

(3)視網膜剝離:

眼球內反覆出血會導致結疤(纖維化),使視網膜變形,甚至將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網膜剝離症。

 

因為糖尿病性網膜症的初期症狀,是網膜的微血管上,長出一些小瘤。而一旦症狀惡化後不久,網膜中會一再發生出血現象,於是,網膜症逐漸惡化。經過多次的網膜出血後,血液會流入玻璃體中,並由玻璃體流出,此時外觀看起來兩個眼球為赤紅色,一旦血液凝固就會使視力急劇降低。這種現象二至十週內消失,但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高,如此經過反覆出血後,視力就會降低。

 

若是網膜血管增加,互相牽引,使等血管破裂,或網膜剝落,變成失明,稱作增殖性視網膜炎。

 

若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初期以雷射治療病變部分,亦即雷射光凝固療法,頗具效果。此外,亦有手術治療法。

 

(1)雷射光凝固療法

局部雷射光凝療法可用來治療因視網膜內微血管滲漏而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當視力因黃斑部水腫而產生變化時,應早期治療使水腫消退。

增殖前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部份),可用泛雷射光凝固治療,尤其當視網膜病變惡化到可能產生新血管,即須接受雷射治療,以消除新生血管,預防眼球內出血,此法不但具預防性,也是公認為可靠的方法之一。

 

(2)術治療

玻璃體是填充於眼球內透明的水膠物質,當網膜新生血管出血,流入玻璃體時,原本清澈的玻璃體會變成混濁,玻璃體若不能自行恢復透明時,即須施行玻璃體切除術。

當眼球內結疤嚴重,把視網膜扯離眼球壁,造成視網膜剝離時得施行手術治療。

 

但如果是因罹患了網膜症而疏忽治療,致惡化成失明時,以現在的醫學,還沒有方法治療這種失明。所以,糖尿病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演變為網膜症。

 

()糖尿病性白內障

另一種糖尿病所造成的失明,是由於白內障急速惡化而造成的失明。這種情形稱為糖尿病性白內障,年輕人常會罹患。其惡化得非常快,只要一個月或二個月的時間,原本視力很好的眼睛,會突然完全看不見。這種現象,是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生了白色的混濁物,而導致失明,經由人工水晶體的交換手術,可以再度恢復視力。至於老人性白內障,是慢慢演變而成的,不過這種情形,經由手術也能治癒。

 

五、糖尿病性神經障礙

 

這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中,最常發生的。有多發性和單發性兩種。前者是指知覺性神經障礙(痛覺、溫度覺、觸覺的異常)和自律性神經障礙(胸部、腹部的臟器和血管機能的異常)。後者是指腦神經障礙、孤立性末梢神經障害、肌肉萎縮。

這些臨床症狀很多,也很繁雜,今列項說明。

 

()知覺性神經障礙:

症狀的特徵是左右對稱、從下肢遠位發起,有麻痺、熱、鈍、電擊痛的感覺。有時上肢,體幹部也有。在安靜時或夜間發痛的居多。對於振動覺(深部知覺)的降低,常常在發病初期就出現,請注意。

 

()運動障礙:

從四肢遠位部分發起,是兩側性的肌力衰退。

嚴重時,起立困難且無法行走。

 

()自律性神經障礙:

這是比較慢發的症狀,有起立性低血壓(由蹲位站起來會發暈)、發汗障礙(有的部位無汗、有的部位多汗,進餐時在顏面、頸部多汗的現象也不少)、消化器官障礙(以便秘居多、也有下痢不止的)、排尿障礙(膀胱無力、排尿困難,容易引起膀胱炎、腎盂炎)、瞳孔調解異常、性無能等。

 

()腦神經障礙:

動眼神經麻痺(眼瞼張不開)、顏面神經麻痺(講話時嘴角歪斜)。

 

()孤立性末梢神經障礙:

在大腿(Femoral N.)腓骨(Fibular N.)、正中(Median N.)、尺骨 (Ulna  N.) 等神經路線上,容易受到壓力的地方引起知覺性或運動性的障礙,或者是兩種混合性障礙。 

()肌肉萎縮:

在大腿臀部和手掌上的肌肉可以看出來。

 

這些症狀並非單一產生,而是在代謝異常下,血管產生病變後所引發的合併症。通常,當你首次發現症狀時,可能病情就已經不輕了。所以糖尿病的治療愈早愈好,最好能以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徹底控制。

 

六、皮膚病

 

罹患了糖尿病以後,身體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因此,細菌與黴菌容易繁殖。如果皮膚有糖分累積時,即會引起化膿,進而使末稍神經受到刺激而發癢。

 

()糖尿病性壞死症:

最主要出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身上,由手指腳指的微血管,末稍神經等循環障礙所引起的,有時也因外傷,燒傷或化膿的情形產生。手足前端逐漸焦黑壞死、皮膚剝落。皮膚剝落部分會慢慢恢復,必須注意,別讓細菌侵入,否則由葡萄球菌侵入,引起敗血症時,必要時將患部切除。

 

()皮膚搔痒:

皮膚上含有過多糖分,刺激到末稍神經,於是就會發癢,而陰部發癢往往是尿液含糖分最高的地方,特別是女性,夜晚入睡後,癢得最厲害,常會在不知不覺癢得抓破皮膚,這就是化膿,細菌繁殖的原因。因此,最好把指甲剪短,儘量避免抓傷。抓傷不嚴重時,還可以洗澡,但是飲食最好盡量避免刺激性太強的食品,尤其是酒精類飲料,少喝為妙,治療方法可以內服抗黴菌劑,或者塗擦用藥膏,效果也不錯。

 

()皮膚念珠菌症

由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長在臀部及腋下,罹患這種皮膚病,皮膚會有黏黏的潮濕感,有時候出現麻爛。可用抗念珠菌劑,硫酸鋅油塗抗,保持患部乾燥。

 

()帶狀泡疹:

受到痘病毒的感染,長出小水泡,很容易引起神經痛,通常糖尿病患者若得此病,病情會比較嚴重。

長水泡時,為了防止細菌感染最好避免入浴。

 

 

陸、糖尿病的防治:

 

當人體的某部分器官發生疾病時,治療的重點是,不要使產生疾病器官的機能過分活動,宜使其休息,減少負擔。

 

因此,糖尿病的治療以恢復血糖的正常值為治療目的,有關治療法的主題可以說是食物療法和運動療法。

使用這兩種方法沒有效果時,即併用胰島素注射療法與口服藥療法。

 

在病症嚴重時,僅使用食物療法是不行的。如患糖尿病性昏睡或有併發症而不嚴格的限制飲食,就要借助胰島素或內服藥,以控制血糖或尿糖。

 

一、食物療法:

 

前面已經多次提及,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不過,糖尿病可以獲得充分的控制,患者也可以過著與正常人相同的生活。

 

大部分的糖尿病,僅靠飲食治療法,就可以控制,換句話說,只要遵守飲食治療法,糖尿病是一種可以維持於近乎治癒狀態的疾病。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能夠僅靠著飲食治療法,就能夠完全恢復正常。例如少年型糖尿病,僅靠飲食治療法,是絕對無法控制病情的。而需要注射胰島素,與飲食治療法同時施行,才能夠保持治癒狀態。

至於成人型糖尿病的多數患者,只要嚴格遵守飲食治療法,大致上也能夠保持治癒狀態。

 

不過,往往有些患者即使嚴格地控制飲食,而其血糖濃度依然很高,尿中依然有多量的糖分出現。尤其,患者有感染症、肝臟疾病,或其他的併發症時,為了治療這些併發症,就是成人型糖尿病,也需要注射胰島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飲食並不是需要特別的調配飲食,其實糖尿病患者,可以和正常人吃一樣的東西,只不過是要考慮卡路里的含量,以及營養的平衡而已。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飲食控制的目的在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壓,並維持合理體重。患者應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畫,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訂定一天的總熱量:

食物療法的前提,是必須依照個人身體狀況,量身訂定一個人一天從食物中攝取的總熱量數。在訂定這個數量前,須留意下列五點:

 

1、食物療法的針對,就是要從日常的食物中減少一些糖分和熱量。吃什麼都可以,只要不可太多。一切食物都要算出熱量,而且總熱量不要超過裁定的數字即可。

2、如果一個人整天靜靜地躺著,他也要消耗1200卡路里的熱量。這個熱量我們稱為基礎熱量。所以,雖然是病人也不能攝取低於基礎熱量的食物。但是,如果要減肥時,則可以減至一天只要800卡路里即可。

3、擬定一日的總熱量,首先要量病人的體重和身高。

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

譬如,165cm高的人,標準體重就是165-100=65(kg)。現有的體重如果是85kg,就太肥胖了,如果50kg就太瘦了。接近65kg是最好,±10%71.558.5kg時還可以。儘量調到標準體重即可。

4、其次要考慮到病人的年齡、性別及工作的輕重。然後來決定一日所需的熱量。

工作輕的人,每一公斤(kg)的體重只需要2530卡路里(calorie)的熱量即可。

有病多消耗的人或勞動稍多的人則需要3035卡路里。

中等勞動的人為3545卡路里。

重勞動的人則需要4555卡路里。

但是,除了減肥之外,最少不能低於20卡路里。

5、舉列說明,一位165公分的男性輕工作的人,他一天所需要的總熱量是多少呢?

由上述的說明,我們知道以他的工作而言,1公斤的體重需要2530卡路里。以標準體重來算的話如下:

165(cm)-100=65(kg)

65(kg)×25=1625(calorie)

65(kg)×30=1950(calorie)

所以,他一天所需要的熱量是16251950卡路里,採取折中大約為1800卡路里。

但是,肥胖的人還可減至1600卡路里,

太瘦的人可增至1900卡物里。

 

()均衡飲食的分配:

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為基礎,藉由均衡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攝取,達到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的目的。

 

平常我們必取的營養素主要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礦物質等種類。

其中糖類、蛋白質、脂肪等三大類營養素在體內的作用有如煤炭,也就是產生熱量以供活動的原動力。

同樣維生素、礦物質與水等,也是人類所不可缺少的。

 

營養素中,有的可在體內製造出來,有的體內無法製造,須從攝取的食物中獲得。所以在決定所需的熱量時,能夠攝取得到各種所需要的營養素的食物,才被稱為營養均衡的食物。

 

一般人都認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只須禁止砂糖等甜的東西、或限制米飯等的攝取。但是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糖尿病人宜攝取各種均衡的食物。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肉魚豆蛋類等六大類食物。

 

澱粉豐富的食物(如米麵、甘藷、馬鈴薯、芋頭、玉米等)應列入飲食計劃,並列入主食類代換;節慶應景食品及各式點心(如肉粽、年糕、燒賣、壽司、咖哩餃等),應經由營養師指導食用;甜食應先瞭解糖份含量,並嚴格控制攝取,必要時可使用代糖。過度限制澱粉類食品的攝取是老舊及錯誤的觀念。

 

糖尿病人宜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穀類等食物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

 

糖尿病人應注意血脂肪的控制,宜避免攝取過量油脂與膽固醇。應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宜多採用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烹調食物。

 

在決定熱量的範圍內,繼續攝取營養素均衡的食物,會使糖尿病的治療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人體所需的熱量都由食物而來,那麼怎樣分配才理想呢?

依經驗來說,5055%由糖類而來、3025%由脂肪而來、20%由蛋白質而來。

 

舉例來說,一天需要1800卡路里的話,其熱量來源如下:

由糖類得到1800×(5055%)=900990卡路里

由脂肪得到1800×(3025%)=540450卡路里

由蛋白質得到1800×20%=360卡路里

 

另外,在食物分配時,也必須留意蛋白質每日不可少於1g/kg(體重),發育期的小孩每日需要2g/kg(體重)、在妊娠中的婦女需要1.5/kg(體重);糖類一天不可少於120150g;脂肪會促進動脈硬化,所以少吃(1/3)飽和脂肪酸,多吃(2/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糖、蛋白質與蔬菜:

在均衡食物的攝取食中,有幾點概念值得留意:

1、糖類的攝取:

攝取過量的糖質食品,血糖就會上升。為處理血液中的糖份,很需要胰島素。已經非常衰弱的藍蓋罕士島,為了要應付而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於是更加衰弱。這時就會產生疾病。

但是若去掉食物中的糖質,或太過限制糖質,反使藍蓋罕士島的功能遲鈍。胰島素的分泌也會減弱。

最後研究的結果發現,攝取少量含糖質的食物,較能促進體內營養的效用。

 

值得一提的是,牛乳約含糖5%。乳糖不會使尿糖增加,所以很受歡迎。同時牛乳還含有34%的蛋白質。

 

2、蛋白質的攝取:

蛋白質可以補給熱量,同時也是人體製造血液與肌肉中最重要的營養素。

 

胰島素及其他荷爾蒙也得自蛋白質。

人體中的蛋白質可形成糖質或脂肪,可是糖質與脂肪卻無法形成蛋白質。由此可知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蛋白質是由二十幾種氨基酸組合而成。即各種氨基酸組合,就能產生種種的蛋白質。我們攝取的蛋白質在體內被消化之後,即分解為各種的氨基酸,然後再組合成身體各部分需要的蛋白質。

 

有些氨基酸可在體內被組合,但仍有八種氨基酸,則無法在體內合成,須要從食物中補給才行。這種氨基酸稱為必須氨基酸。

必須氨基酸在動物性蛋白質或大豆、大豆製品中含量很多。

 

3、蔬菜的攝食:

蔬菜不含蛋白質與脂肪,同時糖質的含量也很少。

蔬菜類由於有纖維素,容易使人有滿腹感,所以很適合作為糖尿病的食品。

 

     () 其他注意事項:

 

糖尿病人不宜飲酒。

並控制鈉鹽(食鹽與味精)攝取,血壓宜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為佳。

隨時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隨身攜帶方糖或含糖食物,一旦有低血糖症狀(如:冒冷汗、心悸、頭暈、發抖等),立即吃二粒方糖或飲用半杯含糖飲料(如:果汁120 ㏄)依身體狀況遵醫囑持續地適度運動

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註明姓名、地址、電話、用藥情況、主治醫師聯絡電話,以便處理緊急狀況。

了解使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劑量及使用方式,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加、減量或停用。對於用藥的問題,亦可請教專業藥師。

 

運動療法:

 

運動是抑制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未患糖尿病的人固然有益,對糖尿病患者的總體性健康維護也有功效。運動不但可以增加體力,而且可以增強心臟、血管及肺的機能。

 

成年後才發作的糖尿病,主要的原因在於體內雖有夠胰島素的水準分泌,但是體內有關的器官,像肝臟、肌肉及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作用欠佳,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與這些組織的結合,使胰島發揮它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細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進而使血糖降低,並節省胰島素的消耗。此外運動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或中性脂肪質的含量,這些脂肪質的過剩,通常是意想不到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動脈硬化等原因,而糖尿病患者併發血脂肪增高,血管硬化及膽結石的機會,要比平常人高,適當的運動,通過脂肪代謝的改善,可以減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

 

運動治療法,與飲食治療法相同,個人的差異非常大。每一位患者,應當與主治醫生研商,找出最適於自己的運動,以及最適宜的運動量。同時有些運動必須因時制宜,因此,應當在主治醫生的指示下,慢慢的增加運動量。

 

最適當的運動,就是每天能夠規則進行的運動,例如上班時,走一段路,或者不坐電梯而爬樓梯,每天一定的時間作體操等等。當然,若職業上每天已經需要做激烈運動的人,就沒有必要再施行運動治療法了。

 

各類運動中,最容易實行的運動是步行。當你實行步行運動時,要比平常的走路要快些,並且在運動後能夠達到稍微出汗的程度,才有效果。

譬如,1分鐘走80公尺,走20分鐘就能消耗160卡路里(2單位)的熱量。走快一點的話,1分鐘走100公尺,走15分鐘就夠了。再快的話,1分鐘120公尺,走10分鐘就能消耗160卡路里的熱量。這要看看自己的體能,從上述3種方式之中,選擇任何1種皆可。

 

最好的自然標準是,步行後精神爽快、身體輕鬆、微微出汗、不覺得太疲倦,並且在10分鐘以內,即可以回復到運動前的心跳數。

 

另外,運動療法雖對糖尿病者非常有效,但過度的運動可能產生反效果。過度的運動會使身體疲勞,血液中的酮增加,產生酸血症,導致症狀惡化。

 

尤其必須留意,運動的時間最好在飯後三十分鐘左右,血糖值上升時較為洽當。空復時運動,當然應該避免

 

最後,必須注意的是,有併發症的糖尿病人是不能做運動的,譬如有高血壓、蛋白尿的病人。

 

叄考書目:

 

1    告別糖尿病─高健智著      先見出版公司

2    認識糖尿病─王麗芬主編    國家出版社

3    糖尿病                    朝陽堂

4    糖尿病治療手冊─鍾壁和著  笛藤出版社

5    糖尿病的防治              徐氏基金會出版

6    糖尿病的防治與食療        聯廣圖書公司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糖尿病的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的目的在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壓,並維持合理體重。

 

糖尿病飲食是以均衡飲食為基礎,藉由均衡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攝取,達到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發生的目的。

均衡的攝取各種食物。依據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肉魚豆蛋類等六大類食物。

 

一、維持合理體重

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減輕體重應是首要目標,通常減輕5~10%的體重就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控制病情。

 

二、適量攝取主食類

澱粉豐富的食物(如米麵、甘藷、馬鈴薯、芋頭、玉米等)應列入飲食計劃,並列入主食類代換;甜食應先瞭解糖份含量,並嚴格控制攝取。過度限制澱粉類食品的攝取是老舊及錯誤的觀念。

 

三、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

糖尿病人宜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穀類等食物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

 

四、注意血脂肪的控制

糖尿病人應注意血脂肪的控制,宜避免攝取過量油脂與膽固醇。應少吃油炸、油煎、油炒和油酥,以及豬皮、雞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宜多採用燉、烤、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烹調食物。

另外,最新的研究顯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心臟血管的保護,可選購一些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類(如橄欖油、苦茶油等)作為食用油。

 

五、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補充

1、維生素與礦物質和需求量一般人相同,從飲食充足攝取,並遵照指示攝取營養補充劑。

2、應注意維生素B群、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等)及鉻、鎂、鉀等礦物質的充足攝取。

3、攝取全穀類食品,充足的深綠深黃色蔬菜,乳品中添加4公克的酵母,都有助於這些營養素的攝取充足。

 

六、均衡飲食選擇

1紅燈食物(即多油﹑鹽﹑糖的食物﹐最好禁食)

  • 富含精緻糖的食物和飲料:糖果﹑煉乳﹑蜂蜜﹑汽水﹑可樂﹑養樂多﹑罐頭水果﹑果醬﹑果凍﹑蜜餞﹑甘蔗﹑冰淇淋﹑奶昔﹑中西式甜膩糕餅點心。
  • 加糖烹調的菜式﹐如:糖醋﹑蜜汁﹑茄汁﹑醋溜等。
  • 富含油脂(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 富含動物性油脂的食物:豬油﹑牛油﹑奶油﹑肥肉﹑皮脂﹑豬腸﹑蹄膀等
  • 任何油炸﹑油煎﹑油酥等油膩食物
  • 椰子油﹑棕櫚油﹑氫化奶油及所製的糕餅點心。
    太鹹的食物:醃漬﹑醬菜﹑罐頭及加工食品。 

2黃燈食物(應少吃或經營養師指導食用﹐並列入飲食計劃)

  • 糊化過度的食物:稀飯﹑冬粉﹑粉圓﹑西谷米﹑勾芡等食物。 
  • 富含植物性油脂的食物:花生﹑腰果﹑核桃﹑瓜子等堅果類及核果類。
  • 膽固醇高的食物:內臟(腦﹑肝﹑腰子﹑心)﹑蟹黃﹑魚卵﹑蝦卵﹑魷魚明蝦﹑花枝
  • 鹹味中西式糕餅點心及應景食品。
  • 主食類:推薦食用全穀類﹐芋頭﹑蕃薯﹑馬鈴薯等應列入主食類代換。

3綠燈食物(遵照飲食計劃及食物代換表食用)

  • 主食類:推薦食用全穀類﹐芋頭﹑蕃薯﹑馬鈴薯等應列入主食類代換。
  • 奶類:建議以低脂﹑脫脂奶為主。
  • 蛋類:若血膽固醇偏高﹐每週以不超過3~4個蛋黃為原則。
  • 魚﹑肉類:瘦肉部份遵飲食計劃食用。
  • 豆製品:是指黃豆製品。
  • 蔬菜類:充分攝取﹐以新鮮蔬菜為主。
  • 水果類:遵照飲食計劃食用﹐以甜味較低的水果種類作為優先選擇。

 

七、禁忌的食物

1、糖尿病人不宜飲酒。三酸甘油酯偏高及血糖控制不良者更應禁酒。

2、糖尿病人應控制鈉鹽(食鹽與味精)攝取,血壓宜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為佳。

3、赴宴應酬時,應注意選擇食物的質與量,並避免喝濃湯。

 

八、隨身物品

1、隨身攜帶方糖或含糖食物

一旦有低血糖症狀(如:冒冷汗、心悸、頭暈、發抖等),立即吃二粒方糖或飲用半杯含糖飲料(如:果汁120 ㏄) 依身體狀況遵醫囑持續地適度運動 。

2、隨身攜帶糖尿病患者識別卡

註明姓名、地址、電話、用藥情況、主治醫師聯 絡電話,以便處理緊急狀況。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為健康朗讀: 膽固醇事典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膽固醇事典

 

 


膽固醇過高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病變,是頭號殺手,許多人聞膽固醇色變而拒絕美食。膽固醇從何而來?它對人體只有弊而無利嗎?

 

一、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分為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

 

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性荷爾蒙及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醫學證實,膽固醇對人體健康,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1.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乏時細胞就無法完整。

2. 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3. 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荷爾蒙、性荷爾蒙的要素。

4. 膽固醇可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5. 膽固醇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6. 膽固醇可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7. 膽固醇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8. 膽固醇中的好成分HDL,會混在血液循環中,將多餘的壞膽固醇,自血管壁帶回肝臟。

 

尤其,血中膽固醇含量長期太低的人,容易誘發下列的身心症狀:

1. 思考力下降、反應遲鈍,加速腦部老化,易誘發老人痴呆症。

2. 身體機能缺乏膽固醇的運作,會提早衰老、加速死亡。

3. 血管失去膽固醇的保護,也會變得鬆弱易破裂,導致腦與心血管的病變。

4. 發育中的孩童若膽固醇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礙。

5.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要素,如果含量太低時,會使心肌細胞功能衰退,抗癌能力下降,而增加罹患大腸癌和肺癌的機會。

6. 膽固醇在組織細胞內會形成荷爾蒙,有助於男性精蟲、攝護腺素及男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長期的不足,將使性功能減退,甚而影響生育能力。

7. 缺乏旺盛的挑戰力與企圖心,對金錢、地位、學業的佔有慾與競爭心都不強。

8. 容易出現消極、憂鬱的心理,甚至有幻聽、幻覺、暴力或自殺的傾向。

高膽固醇將引發心血管及腦病變

 

但是,如果膽固醇中性脂肪增加的高血脂症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就容易引起下列疾病──

●動脈硬化

體內若膽固醇過高,再加上中性脂肪異常,將導致動脈硬化,使血流變不順、血液易凝結、血管受阻塞,而引起局部細胞死亡。

●狹心症

若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也硬化時,心臟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及養分,患者胸部將產生巨痛和強烈的壓迫感。

●心肌梗塞

比狹心症危險的病症,也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中風

膽固醇過高會使腦血管障礙,產生腦血管破裂或阻塞等現象,導致腦溢血或腦梗塞。

●糖尿病

膽固醇與胰島素有密切關係,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高膽固醇血症。

●中樞性眩暈

因椎基底動脈硬化而導致頸部僵硬、緊繃、痠痛及耳鳴、嘔吐、頭暈。

 

二、總膽固醇正常值與變動的範圍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

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正常值的範圍

總膽固醇的正常值為130–200mg/dl,平均約190mg/dl。

 

●因年齡及性別而變動

1、因年齡而變動

健康者的膽固醇平均值,幼兒為170mg/d1,10歲左右為160mg/d1,20歲左右為170mg/dl,以後會隨著年齡而增高,50-60幾歲時為205mg/d1,70歲以後又會降低,到80幾歲時,降低到l9Omg/dl。

2、因性別而變動

女性比男性稍高,50歲左右平均為210mg/dl。

3、其他變動

另外,懷孕中會上昇,大量抽煙或喝酒時會降低輕微運動時不會有變動。此外,吃高脂肪食物時,總膽固醇值會上昇。

 

三、總膽固醇異常時可能導致的疾病

 

●顯示高價時

總膽固醇的臨界值為200~239mg/dl,超過這個值,就必須接受治療,高值時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1、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這是遺傳性強的疾病,會顯示300mg/dl以上的高值,跟腱會變厚,膝蓋會有硬塊。

2、續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其他疾病併發的症狀,可能是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弱症,末端肥大症,閉塞性黃疸,脂肪肝,腎病變,肥胖等引起的。

 

●顯示低值時

膽固醇值較低時,可能是缺乏酵素引起的原發性膽固醇血症或營養失調。

另外,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膽固醇會降低。

 

四、若總膽固醇值異常,該怎麼辦?

 

●膽固醇較高時

總膽固醇超過250mg/dl時,可能會形成動脈硬化,最好接受治療。

首先要改變飲食,改吃低膽固醇的食品,如果這樣還無法降低就必須配合藥物治療,而肥胖的人則必須減肥。

另外,總膽固醇值超過300mg/dl時,很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必須接受精密檢查。

 

●膽固醇低時

膽固醇低於120mg/dl以下時,必須調查家族的病歷,檢查肝臟等。

 

五、何謂HDL膽固醇?

 

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等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物質,就稱為脂蛋白,將脂蛋白放在離心機上,會因比重的不同分成開羅微粒體,超低比重脂蛋白的VLDL,低比重脂蛋白的LDL,高比重脂蛋白的HDL等。

 

其中含在HDL的膽固醇就是HDL膽固醇。脂蛋白中,VLDL的量較少,一般所說的膽固醇,大都指包含在LDL和HDL內的膽固醇。

 

在膽固醇中,LDL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稱為壞膽固醇。另外,HDL膽固醇會去除附著在動脈內壁的LDL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故稱為好膽固醇

 

檢查心肌梗塞和腦血痊症的患者,的確大都是LDL膽固醇較高,HDL膽固醇較低。從事粗重工作的加拿大樵夫,或經常打獵的格陵蘭島愛斯摩人,就很少有動脈硬化性疾病,HDL膽固醇也很高。

 

HDL膽固醇比較低,可能是動脈硬化的危險信號,若低於4Omg/dl,最好注意心肌梗塞,腦血栓,高血脂症等疾病。

 

HDL膽固醇降低的原因有抽煙,肥胖,運動不足,糖尿病等, 因此,防治膽固醇異常須從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做起,專家建議注意下列事項──

●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膽固醇高的人,要注意蝦子、牛肉、奶油、乳酪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的食品,並減少脂肪的攝取量。

●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抽菸易破壞好膽固醇,戒菸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打太極拳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至5回,運動時間為20至60分鐘。在開始運動前最好先做「體適能檢測」,由專家開立運動處方,較為安全且有效。

●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須接受藥物治療。

 

六、治療性的生活形態改變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推薦一種名為「治療性的生活形態改變(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 TLC)」主要內容特色有:

第一步,生活形態改變

1. 降低膽固醇攝取:

動物性來源才含有膽固醇,含膽固醇最多的紅燈食物是豬腦、牛腦、肝臟、蛋黃、魚卵、蚵、蛋糕、乳酪等。儘量吃魚、白肉、瘦肉,並去皮食用。

2. 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

判別方式很簡單,只要是在室溫中會變成固體的油脂類,都含有高量飽和脂肪酸。比方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等。

3. 戒菸:抽菸會損壞血管壁,降低好的膽固醇,並升高三酸甘油酯。

4. 減重:可以改善三酸甘油酯。

5. 運動:

運動既可減壓又能減重,還可提高好的膽固醇。許多研究顯示,吃對食物、做對運動,兩者都可以達到降低9%膽固醇的功效,最近更有研究指出食物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和第一線降血脂藥物史塔汀相當。

 

第二步,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如果已經努力調整生活形態36個月,但血脂仍降不下來,則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降血脂藥物。

 

如果有:

‧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

‧糖尿病

‧高血壓

‧高密度膽固醇小於40mg/dl

‧吸菸

‧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

等等危險因子的患者,可以同時從生活形態和藥物著手治療。

 

目前治療高血脂藥物,大致可分為五類,包括纖維酸鹽衍生物、膽酸結合樹脂、菸鹼酸、史塔汀,以及最近問世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當單一降血脂藥物不足以將血脂肪降到目標濃度時,可能要合併使用多種藥物。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一、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是令外科醫師相當頭痛的疾病。尤其,糖尿病足病變,常常會因為一個壞死的小傷口最後演變成截肢收場。根據統計,膝下截肢的病人預後不好,只有一半的病人在五年後還存活。

所以在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上,通常須要團隊工作,如內分泌、整型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復健科、感染科人員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二、糖尿病足病變與與併發症

糖尿病足病變的原因與併發症有直接的關係。

()神經病變造成:
神經病變足病變主因之一80%的病人有神經病變。例如運動神經喪失:造成腳部變形,形成不適當的足部壓力形成潰瘍。又如自主性神經喪失:形成缺汗及皮膚缺氧,皮膚容易龜裂而感染。

()血管病變:

百分之60的足部潰瘍的病人有血管性的病變,因血管的阻塞造成足部缺氧。應該血管重建或疏通來重建血液循環,在適當的病人可以得到不錯的成功率。

()免疫力的降低:

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血糖高、基因或不知的原因,其免疫力比一般人低,導致多種病菌的感染。

()結構性的改變:

因為跟腱的病變,造成足部無法向背面彎曲,前足造成多餘的壓力,導致足部潰瘍。

 

三、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

依據不同的病因,要有不同的治療計劃。

1、神經性足病變

特徵是暖足,足部有脈搏,溼的化膿性傷口。

如果只是淺部潰瘍可以用較保守的方法,如休息、打石膏8~10個禮拜。改成矯正用軟墊的鞋子;如果是深部潰瘍要注意骨髓炎、骨折等問題。等傷口乾淨以後再作重建的手術。

 

2、缺氧性足病變

特徵是足部冰冷,乾燥性壞疸及缺氧性疼痛。

一般應先作血流檢查,如果血液循環不足及皮膚含氧量不足,則傷口不易癒合。在治療若沒有發炎情形則應先清創,等發炎控制以後再做血管重建。

整體來說,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要先把所有壞死的組織切除以及控制發炎,並且確定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再做重建手術。

重建的方法由簡單到複雜,先從補皮,局部皮瓣到顯微手術的自由皮瓣,重建的目的在於保留行動的能力。

 

四、手術後之照顧

手術後之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在術後六個禮拜,最好不要負重,且因為感覺神經異常,所以要常常檢查腳部有沒有發炎、傷口及皮膚缺損。

並要定期回到門診複檢傷口有沒有再發,一般的再發率到達40%,其再發的原因通常是外傷,或者進一步的血管病變,不適當的鞋子或是因為骨骼變形。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為健康朗讀: 冠狀動脈心臟病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冠狀動脈心臟病

 

 


 

數字會說話

●每2秒鐘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5秒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突發,每6秒有一人死於中風。

●2005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760萬人死於冠心症,570萬人死於中風。預計2020年,心血管疾病將超過傳染病,成為影響全世界健康醫療最重要的原因。

●2004年,美國每5位女性就有2位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女性總人數是乳癌的11倍。(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一、什麼是冠狀動脈心臟病?

 

心臟每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提供人體所需的養分。

心臟表面有三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分別為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及右冠狀動脈,它們的功能是用以供應心臟氧氣。

若您的三條血管 (全部三條或只有一條或二條) 已經有嚴重狹窄情形,造成缺氧現象,叫做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

●心肌梗塞,常被稱為「心臟病突發(heart attack)」。

●心絞痛或狹心症

●心律不整

 

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齡、精神壓力、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周邊血管疾病家族史,都是危險因子。

 

三、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心臟病?

 

兩性專家經常譬喻,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不僅兩性相處學問多,醫學研究也紛紛證實,心臟病症狀,男女更是大不同。

 

通常,男性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包括爬樓梯時會感覺喘、心跳加快,或者胸部有壓迫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盜汗。

 

至於女性,研究發現65%以非典型症狀表現,像是噁心、嘔吐、牙痛、頭痛、暈眩、失眠、極度疲倦、食慾不振、焦慮、消化不良、呼吸急促、走路容易喘。

 

四、心臟病檢查

 

在所有心臟病檢查中最重要的是心導管檢查,它的好處是其對心臟病的診斷正確性可達100%。

 

心導管檢查乃利用特製的不透光導管由股動脈順著血管上行放到心臟中,注射顯影劑,透過監視器檢視心臟血管病變位置及血流狀況,看是否需要進一步做汽球及支架擴張術。

 

五、開心果可降低心臟病風險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食用開心果可顯著降低膽固醇、有助預防動脈變窄。開心果富含「葉黃素」,這種植物抗氧化劑一般見於深色葉菜內。

 

每天食用三盎司開心果的志願實驗者,持續一個月後,血膽固醇降低百分之八點四,「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值降低百分之十一點六,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平衡也有改變,飲食配合開心果者,四週後,低密度脂蛋白對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降低。

 

六、吃蘋果能保護心臟 

 

英文有一句俚語是這麼說的「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看來這句俚語是真的!

根據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由於蘋果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素(flavonoid),最能有效降低更年期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而過去也已經有研究指出,類黃酮素有抗氧化劑的特性,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的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實許多食物都含有類黃酮素,例如,水果、蔬菜、茶、酒、核果、豆類、藥草、香料等,只是其中的含量不同,這份研究則發現蘋果含有最豐富的類黃酮素。

〔醫生的叮嚀〕

美國心臟學會提醒,心臟病突發時,不要以為吞顆阿斯匹靈就可減除疼痛,應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讓醫生判斷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是否可以服用,且有些人會對阿斯匹靈出現藥物過敏反應,病勢反而更危及。

 

★就醫前

1、記錄胸痛出現的時間、特性、頻率與合併胸痛所出現的症狀,特別是冒冷汗或痛到背後。

2、有心臟病史,請攜帶所使用的藥物或處方。

3、請使用一一九救護車就醫,以縮短時間,減少危險發生。

 

★就醫後

1、定時服用藥物,切勿隨意添加任何自行處方之藥物。

2、在家若出現胸痛,請馬上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如果胸痛未緩解,請再每5分鐘含一片,服用三次無效時,請儘速就醫。

3、所使用的藥物須注意保存方式,不可放置於太陽或高熱下。

4、胸痛時,並注意血壓及心跳。

5、居家須注意通風,二週內由家人照顧起居。

6、保持充份睡眠,不要熬夜。

7、多吃高纖維食物,避免便祕;不要吃刺激性的物質。

8、若下列情形時,請立即送醫:

意識不清。

呼吸困難。

胸痛持續。

大量冒冷汗。

血壓下降或休克情形。

硝化甘油已含三片,胸痛未緩解。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腦中風黃金時間處理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腦中風黃金時間處理

 


 

一、辨識中風—STR 三步驟

 

有時候中風的癥兆很難辨認,不幸的是,缺乏警覺就會帶來災難。
身邊的人辨認不出中風的徵兆,中風患者就會嚴重腦傷。


醫生說,旁人只要問三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辨識中風:
S :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 (talk)  要求患者說一句簡單的句子(要有條理,有連貫性),

例如:今天天氣晴朗。
R : (raise) 要求患者舉起雙手

 

注意:
另外一項中風癥兆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頭 ,
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 。


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 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 ,就要立刻打 119 !並且把症狀描述給接線者聽。

 

二、中風時的放血救命法

 

發生中風時,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千萬不可搬動他。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

 

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以防止再摔倒,這時才開始放血

家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銅針,

或是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兒(沒有固定穴道,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刺上去,要刺出血來 (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一滴),大約幾分鐘之後,患者就會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在兩耳的耳垂兒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兩滴血,幾分鐘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

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醫師夏伯挺先生說的。且是經自己親身實驗,敢說百分之百有效。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院治療時,經過一路震盪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放血救命的方法,

立刻施救,在短短時間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健康食譜10-老中醫的順口溜

大家好我是大仁哥^^
健康食譜-老中醫的順口溜

 

 

若要皮膚好,粥裏放紅棗。

若要不失眠,粥裏添白蓮。

腰酸腎氣虛,煮粥放板栗。

心虛氣不足,粥加桂圓肉。

頭昏多汗症,粥裏加薏仁。

潤肺又止咳,粥裏加百合。

消暑解熱毒,常飲綠豆粥。

烏髮又補腎,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壓,煮粥加荷葉。

滋陰潤肺好,煮粥加銀耳。

春季防流腦,薺菜煮粥好。

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

夢多又健忘,粥裏加蛋黃。

利尿消腫治腳氣,赤豆粥裏勝補劑。

消熱生津又和胃,甘蔗做粥來補胃。

傷風感冒又腹痛,生薑上場來做粥。

滋腎補肝又明目,枸杞加上粥裏香。

生梨潤肺化痰好,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蔔消食除脹氣,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山藥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蔥辣姜湯治感冒。

益腎強腰吃核桃,健腎補脾吃紅棗。

>>更多大仁哥的【抗癌 Anti cancer】的文章!

幫助改善便秘的甜食

幫助改善便秘的甜食

現代社會越來越依賴加工和非自然的食品,導致便秘和其他腸道相關的症狀不斷增加;所幸便秘是極易治療的症狀之一,幾乎只要透過改善飲食就可以解決。除了蔬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益於腸道健康,許多你也許意想不到的甜食同樣也能有效解決便祕問題。 繼續閱讀

« Older posts New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