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趙世民

圖1.清洗及固定

規劃了3年,這隻傳說中的大海怪( 聖保羅大王魷魚)終於「昂首站了起來」,矗立於本館橢圓形展場的地球環境廳一樓。這是全世界採立姿展示的最大一隻,困難度也最高,底座、壓克力箱加上福馬林浸泡液的總重達4噸。可以三面仰觀,更可清楚觀看到牠吸盤上的環形利齒及噴水推進的大漏斗(出水口)。本館動物學組及展示組經過多次沙盤推演及失敗,終於讓牠立了起來(圖1、2、3),牠將是一個永久展示。下次來博物館時,請別忘了來和牠合照。

大王魷魚小檔案

這隻聖保羅大王魷魚(Architeuthis sanctipauli)(Velain 1877)的分類地位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槍形目,大王魷魚科。這個科的魷魚體型巨大,目前最長的紀錄大約20公尺(身體及腕伸直的長度),命名的種類高達19種,但有些種類僅憑部分肢體,爭議性頗大。有些科學家認為只有3種:出現在南半球的是聖保羅大王魷魚,即本館展示這隻;出現在北太平洋的日本大王魷魚(A. japonica)和出現在北大西洋的大王魷魚(A. dux)。


這隻魷魚的體長8.84公尺,重達240公斤,由紐西蘭國立水文及大氣研究所在紐西蘭海域捕獲,贈予本館。這一類巨型魷魚產於南半球的澳洲、紐西蘭、南非等地海域,生活在約500到1000公尺的深海中。

牠的眼睛非常發達,以魚類及其他頭足類為食,常會同類相殘。我們尚未觀察到牠們覓食的過程,不過從牠的身體構造及我們對其他魷魚的認識,我們推測當牠發現獵物時,會緩緩游近,在距離5~6公尺的地方,突然射出2隻捕食性觸手,觸手末端膨大,具有吸盤,吸盤環上具利齒,其他8隻腳上也具有利齒的吸盤。觸手及腳可以緊緊抓住獵物,送到嘴巴。嘴內有尖銳的喙(顎),可以很快將獵物咬碎吞食。

大王魷魚的天敵是抹香鯨,抹香鯨會下沉至大王魷魚的棲地獵殺牠們。科學家在抹香鯨的胃中發現許多大王魷魚的喙,證實牠們是抹香鯨的重要食物。當抹香鯨和大王魷魚大戰時,當然牠也會加以反擊。牠觸手上的吸盤及利齒,可以擊傷抹香鯨。我們常在捕獲的抹香鯨身上發現呈圓圈狀疤痕,這些大多是大王魷魚的傑作。

大王魷魚的生活史仍是一個謎,每年12到3月會出現在紐西蘭海域,於較淺處進行生殖,4月之後便消失無蹤,可能具洄游性。但產卵地及其他生活史則一無所知。

本館客座研究員盧重成博士發現,生殖時,雄魷魚會將精莢殖入雌性的皮膚內保存,至於如何受精?如何產卵?卵產在何地?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