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79221-2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夏日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 一句好話,可以像是在嚴寒的冬天收到的溫暖,讓人打從心中暖和起來!

一句壞話,可以讓人就算是在炎熱的夏天,也像是在嚴寒的冰窟中那般冷撤心肺!

事實是,我們常常對外面的人、自己比較不熟的人,會比較客氣,會注意我們的用詞以及語氣,但是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往往因為太過於熟悉,忘記在說出心中的話之前、先思考一番再說,而不經意地說出傷人的話!

面對孩子,有時候更是如此!

因為孩子是我們生下來的,所以許多做父母的會有那種「我是你媽(爸),我要對你說什麼、做什麼,你當然只能接受!」這樣權威式的想法,在與孩子的溝通上面有時候更是如此!

相信許多年輕爸媽一定跟我一樣,在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曾因為父母說的話而受傷,或是感到難過, 但是當我們現在做父母了!在面臨同樣的情境的時候,雖然身份轉換了,可是因為自己也缺乏如何面對這樣場景的正確解決方式,有時候往往就把小時候從長輩身上聽到話,直接的對自己的小孩也這樣說出口,就這樣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

我們都知道跟孩子溝通的「內容」(我們說什麼)、「方式」(我們怎麼說)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父母也藉由跟孩子溝通的「內容」來得到自己要的結果,但是父母除了用說出的話來讓孩子做出自己想要的行為之外,有時候會忘記注意到自己是採取怎麼樣的「方式」來溝通!

爸媽和孩子的溝通模式,其實會直接影響到與孩子之間長期的親子關係,通常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容易造成心裡的傷害,說出去的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旦不經意地說出之後,往往覆水難收,讓一時的挫折造長長期的傷害!

小魚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說的五句可能在孩子心中會造成言語傷害的話,

以及如何把這五句話轉換成正向的溝通方式!

1616792217
1.「你都幾歲了?不要…….」

在我們的心中,都會在心中產生一些既定的模式,認為孩子在某個年齡就應該有某種的行為舉止,

所以當你的小孩都已經七歲了,他跟弟弟在玩的時候,還是把內褲套在頭上、或是在抱住你的時候嘴裡喊著像外星語一樣的無意義叫聲、不然就是像一直失控的猴子在原地繞圈圈…

你會告訴直覺性的感到無奈,然後告訴他「你都幾歲了?不要像猴子一樣跳來跳去」、「你都八歲了,怎麼還像三歲小孩一樣亂七八糟!」、「你都已經上學了,難道不知道…..」

發現一個特點沒有,以上的句子如果你用正常推理的語氣唸出來的話,其實是含著抱怨、不耐煩、受不了的感覺隱藏在這樣的句子中!

其實這樣的反應,大部份的時候跟孩子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關係的是通常會這麼說的時刻,都是做父母的正在忙著處理自己的事情、情緒的時候!

身為父母很正常的都會有自己日常生活的事物需要處理,有時候難免會有感到挫折、無奈、或是讓自己感到情緒化的時刻,

當孩子可能正依著他的年齡做一些蠢事的時候,做父母的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不耐煩,像一頂高帽子壓在孩子的行為之上!

雖然在說的那一剎那,做父母的可能覺得心裡好受多了!

但是對於實際的情況其實沒有任何的增強效果,反而是讓孩子聽到做父母的在批評他們!

就算是孩子在行為上有些失控,批評,也不會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提供幫助,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改善行為的王道!

換個方式:

下次,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當小孩像是風車的葉片,而你就是被小孩轉到煩的軸心時、或是當你的小孩活像是卡住不同重複的錄音帶時…(老一點的會說是跳針的唱片、年輕一點的會說是刮到的光碟片、最新世代會說是上傳失敗的檔案,反正你懂就好!)

不妨先把手邊的事停下來、腦袋中正在思考的難題放下,深深吸一口氣,吸氣、吐氣~(一次不夠可以多做幾次)

看看你周遭的環境,從腦海中的煩躁跳出來,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孩子,

把如同利箭般的直覺性批評從你已經拉弓架好的弦上先抽下來,

當你把下意識那直覺性的反應收回,給孩子一個正向、有效地回應,可以幫助你自己、你的孩子、還有長久的親子關係喔!!

1616792218

2.「 你很煩耶!不要吵我!」

小孩是天生的分享者,他們喜歡跟你分享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舉凡天空中像是恐龍的雲、剛剛掉進水溝裡面隨波而流的花瓣、馬路上面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到他發現居然可以用嘴做出放屁的聲音….

當然有些事會讓人會心一笑的事情,但是有些時候過多次的分享,會讓人聯想到永遠鍥而不捨的手機未接來電通知簡訊,那種出國個五天,回來三、四十幾封的簡訊,才開個機就至死方休、響個不停的提醒鈴聲。

即使是如此,做爸媽的,還是需要注意自己回應孩子的方式,

一旦將孩子推走、抱怨著孩子很煩、或是他的行為吵死了,很有可能在無意之間就切斷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畢竟就像我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的(溝通,從小開始), 青少年時期的溝通問題可能出現的更早,說不定是在孩子兒童時期,爸媽與孩子之間就出現溝通上的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做父母的不是一天到晚隨時待命聽後指示的Siri(蘋果iOS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助理軟體),沒有辦法一天到晚回應小孩充滿想像力的問題、或是那比周星馳更無釐頭的梗,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換個方式:

如果你正在忙的時候,或是你感覺到疲憊的時候,先跟孩子溝通,

告訴孩子你現在正在寫email寫到一半、或是你剛下班覺得有點累。(當然除非是緊急事件例外啦!)

然後告訴孩子多久之後,你可以聽他的分享,像是20分鐘之後、小睡片刻之後、喝杯咖啡放鬆心情之後…

當我們把自己的心情整頓好、把事情告一個段落完畢,記得請務必,遵守自己的諾言!

把自己所有的關注放在孩子身上,仔細聆聽他們的分享、享受他們充滿趣味的童言童語,認真地把他們遞上來的拼圖想像成鬆餅!

當你真心的跟孩子溝通、孩子也會體諒你也有一些自己的需求!

1616792225

3.威脅式的語氣「你給我….,不然我就……」、「好啊!到家你就知道皮癢了!」、「再不乖,回家就叫你爸爸打你一頓!」

我知道、我知道,通常父母會這麼說,都已經是在瀕臨絕望的邊緣,才會試著下狠招,希望自己放出的狠話,可以達到威嚇的效果,

雖然小孩不會嚇得屁股尿流,但是好歹也會停下正在做的事情,乖乖地聽從爸媽的命令!

但是不知道是我們小孩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血統,小孩雖然沒有學過歷史,但是可能打從心眼裡就知道如果像岳飛那樣,乖乖地聽從宋高宗發狠之下所發的12面金牌,只有死的很慘的可能,所以天生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兵法般的心法….

「小孩在玩,父母另有所不受」! 所以他玩他的,面對我們站在公園另一邊有如肉包子打狗的呼喊,他還是一派悠閒的滑著溜滑梯…

小孩是注重當下時刻的生物,所以之後的事情回家再說!

不然就是早就「識破」爸媽的伎倆!知道自己的老爸老媽只是紙老虎,說說而已,講是這樣講,回家還不就是吃飯、洗澡、睡覺…

我就曾經親眼目睹我的學生,跟他的媽咪說:「你每次都只是說說而已,還不是不會」,讓他的老媽在我眼前氣得吹鬍子瞪眼睛!(女生哪來的鬍子,汗毛還差不多)

如果威脅是同為人母(父)的你所能用的最後一招,那麼的確會有「江郎才盡」的危機存在!

但是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威不威脅,而是我們希望孩子可以相信我們所說的!

一旦孩子瞭解爸媽所說的,都只是空泛的威脅之後,父母說的話自然在孩子心中就打了折!

我們做父母的需要「說到就做到」!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你說要打小孩就一定要照你說的給它狠狠地打下去!(囧)

而是想想看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其他的結果,不是用威脅的,而是用溝通的方式!

換個方式:

當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換個方式,不一定要威脅!

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時,簡短的說明,為什麼需要現在、馬上去做!

要小孩去洗澡:你剛剛在外面玩得髒兮兮的,請你現在去洗澡!

要小孩把菜吃完:這個青椒很營養,對你身體很好,請你至少吃一半!

要小孩上床睡覺:現在是睡覺時間,請你把床鋪好!準備睡覺!

要孩子關電視:現在是晚餐時間,請你把電視關掉!

說完了!確定孩子聽到了,就請孩子現在去做!沒有討價還價、沒有「為什麼是現在?」的討論,

這種默契是需要親子之間長久養成的默契!

孩子沒有去做怎麼辦?

你就像是護衛自己軍隊將旗的旗士!我們要有旗在人在、旗亡人亡的決心,一旦插下了棋子,就必須守護、捍衛它!

當孩子聽到你聲音裡面的堅定度、當孩子知道這是沒有討價還價、當孩子自己為什麼現在需要做的原因,他自動就會去做!

要是當你的孩子拒絕、或是開始發脾氣時,到底該怎麼辦?

你可以告知孩子,這是無法接受的行為、習慣,告訴他們你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行為, 然後要告訴他們這樣的行為會帶來怎麼樣的結果,然後實際的去執行那個結果。

很久很久以前,我也用過威脅的,可是我沒有什麼好威脅的,我既不打小孩、也不興那種沒有關聯性的懲罰(像是小孩在挑食,等一下不可以跟媽咪出門去玩飛盤,不過我倒是有午餐如果沒有吃完,下午不可以吃點心,這種有因果關係的自然結果教養法)

所以我能說得頂多就是「等一下回家你就知道!」、「回去跟你爸爸說」、「有人要倒大霉了!」這種有氣無力、但是又略具威脅的句子!

直到我發現,這樣的句子實在沒有實質的意義,我不會真的去做、我也只是說說的而已,我就發現與其這樣威脅,還不如直接跟孩子溝通!然後徹底地去監督實行與否!


請你去洗澡沒有去洗,就在你旁邊站到你去洗、確認你不會不做跑去開電視、跑去玩玩具!

給你時間鋪床你不鋪,就直接把燈關掉,大家都當在鋪好的床單中安靜的睡覺,你需要自己摸黑找到棉被!

時間久了,小小魚知道我真的是一言既出,不只駟馬難追,連四十匹馬都追不到,說出去的話就一定會有如賽馬般狂飆到終點,他也會去尊重我的要求!

重點在於,一旦你孩子說好的獎懲,也一定要做到!

1616792223

4.「我不愛你了!」、「最討厭….的小孩了!」

「 你一點都不乖,再這樣媽咪不愛你了!(轉身走) 」

「媽咪我最討厭說謊(吵鬧、不乖)的小孩了!  」

我曾經有看過一篇跟醫學有關的文章裡面提到了有關嬰兒的「Failure to Thrive」現象, 內容大概是說:這種發生在嬰兒發展遲緩、生長不良的現象,而導致嬰兒無法成長茁壯的原因,是因為缺乏「碰觸、刺激、和“愛”」!!

根據統計,在美國有許多孤兒,會因為沒有收到溫柔的碰觸、互動刺激、以及愛,而導致重度的憂鬱,甚至出現放棄自己生命的現象,最後這些孩子都非常瘦小、悲傷、蒼白、脆弱,對於旁人的互動沒有興趣,而且拒絕碰觸、並顯現出厭食的情況,

但是經過醫生檢查後,在健康上卻沒有特殊疾病導致他們這樣做,最後他們歸咎出原因,是因為嬰兒缺乏「愛」!

一個嬰兒,會因為沒有愛、沒有父母的碰觸和刺激,就這樣慢慢的死亡過去,顯現出我們人類需要愛,以及愛的行動有多重要!

而就算人類長大了!我們都知道人對於「愛」的需求也是依舊,大家都渴望有人愛、渴望去愛人!

對孩子而言,父母親的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小孩願意做出任何的事情,來換取媽咪的一個微笑、父親的一個肯定!

但是許多父母在不知不覺把「愛」變成一種武器!變成一種孩子必須拚命去爭取、去換取的物品!

我遇過許多許多人把自己的人生都賠下去,只為了達到父母的期待,以換取自己渴望的愛、肯定!

我也遇過因為母親不斷的重複「成績好」的重要,導致小孩每次考試都緊張到跑廁所的小ㄧ學生!

可是我不認為「愛、肯定」是可以交換的商品!

「我是乖小孩,父母才會愛我!我不做錯事,爸媽才會愛我!我聽爸媽的話,我才是被愛的小孩!我要拿到好成績,媽咪才會愛我!我要變成醫生,爸爸才會以我為榮! 」

這種從小被灌輸到我們身上的錯誤觀念,害慘了多少的人?

父母親的愛,事實上是怎麼樣都拿不掉的!父母親的愛,事實上是無條件付出的!

可是,我們要怎麼跟孩子溝通,他有些行為我們不是很喜歡呢?有些行為是不好的呢?

換個方式: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爸媽沒有辦法接受的、是需要改進的!

告訴孩子,雖然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很愛他,但是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需要改進!我們會幫助他一起改進! 但不是一昧的溺愛、也不是一昧地否認!

我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但是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難免會有做錯事、做錯選擇的時刻,需要父母指出來、需要父母協助幫忙!

我記得有一次,小魚萱因為打破了我的保養品,感到很慌張,可是因為那是精華液、瓶子又是玻璃做的,所以她害怕地把門關上,決定不告訴任何人。

一直到我回家了,一走進房間馬上入我眼簾的是血淋淋的案發現場,我和海馬於是當起福爾摩斯還有華生(因為海馬是外國人不知道誰是柯南還有金田一)試著找出到底是誰做的!

小小魚兩個人當然馬上就否認,而一切的線索在我和海馬的抽絲剝繭、CSI式的調查下,只差沒有採指紋了!一切的證據都直指小魚萱!

本來我在氣急敗壞之下,差點就要說出「我最討厭說謊的小孩了!你這樣說謊媽咪不喜歡你了!」 以圖要讓小魚萱說真話。

可是海馬基於我們家處理事情的原則(情緒失控的人先站一邊去!),海馬就把小魚萱叫到身邊,跟她說:「什麼話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你知道我和媽咪愛你!但是不管怎麼樣,『說謊的行為』是不好的!做錯事情,誠實道歉就好!」

就果小魚萱馬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說出怎麼樣因為插梳子而導致瓶子滾出來掉在地上的小意外…

後來,小魚萱做錯了事,不管怎麼樣都會誠實地面對、然後負起收拾善後的責任!

我們給孩子的愛,應該永遠不是一項武器、或是可以交換的商品!

父母的愛應該永遠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繼續堅持、努力的動力!

1616792226

5.「你就自己一個人留在這裡吧!」、「我要走了!不等你了!」 、「我要把你丟在這邊」

「你動作那麼慢!我要走了,不等你了!」

「 你這樣拖拖拉拉,你自己一個人留在家裡算了!」

「再不聽話馬上給我過來,我就把你丟在這邊、自己先走了!」

當小孩拒絕離開百貨公司、公園或遊樂場,讓我們之後的行程或是其他的約會耽擱,

很多時候會讓我們氣急敗壞,於是用最後的通牒還嚇唬孩子,期望孩子因為這樣的話語而加速它的行動、或是馬上跟上!

但是對小孩而言,這種「被遺棄」的恐懼,是非常真實而且非常可怕的!

就一個五歲小孩而言,他哪知道自己在哪裡、哪知道自己要怎麼回家,

他只知道如果爸媽真的這樣做,那他可能永遠沒有辦法找到回家的路、或是再見到父母!

而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只是不等他、把他留在這邊這樣毫不費力的動作!

所以許多孩子一聽到這樣的話語,就像是按下了遙控核彈的開關,下一秒就是淚水和哭喊有如炸彈般爆開!

但是孩子慢慢會長大,要知道,小孩他們可是比侏羅紀公園裡面聰明到永遠不會攻擊同一個角落、會用集體工作、會用爪子開門有如神獸一般的迅猛龍還聰明!

很快的他們會瞭解到,父母只是說說而已,這只是空泛的威脅!

所以事情回到我們之前說過的概念! 如果你希望孩子相信我們所說的是真的!

那麼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能公然的說那些是假話的東西!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真的把小孩丟掉嗎?

P1250722

換個方式:

與其告訴你的孩子你要留下她一個人走掉,

試試看事先告訴孩子他還有多少時間!或是遲到會產生的結果!

大部份的小孩都喜歡驚喜,但是玩到一半就被打斷,要馬上走的驚喜?不了!謝謝!

所以我們家的做法是,先講好時間、設好鬧鐘,

例如我們約定在公園玩20分鐘,那得我會在他們眼前用手機設好鬧鐘,剩下五分鐘的時候會響一次,時間到的時候會響一次!

因為小孩一旦開始玩的時候,就非常符合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上對於時間的說明,“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就會覺得只過了1分鐘;而你若在一個火爐旁邊坐著,即使只坐1分鐘,也會感覺到已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當小孩子在玩的時候,時間的流逝是非常快速、而且毫無知覺的,有時候你跟她說時間到了,最有可能聽到的回答是:「怎麼可能?我們才剛到、我才剛開始玩??」

所以有一個公正的鬧鐘盡責地數著時間,是很重要的!

而最後五分鐘的告知,則是提醒孩子把握剩下的時間,把自己希望做但是還沒有做的事情,或是進行到一半的遊戲趕快結尾!

這個主意最早是學校的演講比賽給靈感!

因為學校的演講比賽都會習慣在三分鐘的時候按一次鈴告訴你在30秒時間到、三分半鐘的時候按兩次鈴,告訴你時間到、再30秒最後一次長鈴聲,請你不管有沒有說完都下台了!

而我覺得這個方法用在帶小小魚出門玩、要出門準備打包,都非常實用,不僅僅給孩子時間長短的概念(20分鐘很長、5分鐘很短),還可以省去我需要大吼大叫來提醒小孩的不計形象演出…

我需要做的就只是舉起手上響得正開心的手機,然後說出「五分鐘」、或是「時間到」就好!

而幾乎沒有一次,當時間到的時候,小小魚失控、吵鬧、或是耍賴!

他們瞭解時間到了!該走了!就是這樣!

1616792224

古人曾說:「有四種東西一去不復返:說出去的話、射出去的箭、流逝的時間、還有錯失的機會!」而說出去的話,真的就像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

但是,以上的五句話如果你曾經說了!也不用感覺太慌恐!(莫急、莫慌、莫害怕)

因為包括小魚我自己,還有我知道的許多人都曾經這麼說過!

畢竟我們作為爸媽的,當然不只有一個「父母」的角色,

我們生活在充滿混亂、瘋狂的繁忙瑣事中,扮演著許許多多個角色!

許多父母甚至沒有給自己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這麼做、這樣跟小孩說話的對或不對!

以上的五句話,不僅僅是我自己的省思檢討、也是給你的參考,

希望我們都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有覺知的察覺到自己說出去話語的力量、含義!

改善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察覺」,察覺得自己的習慣、或是不好的常用語,這樣才有可能會藉由發現缺失,進而改進!

當然,我們做父母也不需要太緊張、太小心到如屢薄冰的地步,但是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可以用更有意識的、更充滿察覺、熱情、而且正向的來溝通!  

要知道,冷靜是會傳染的,當我們停止直覺性、不經思索地反應,更正向的、帶來更好影響的話語會就從我們口中說出!

最後,我鼓勵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怎麼樣回應孩子!

最大的原則,其實就是「我們所說出來的話,是在教導孩子未來在相似情境下會做的反應!」

因為身教就是最大的示範、最直接的學習!  

冷靜下來,深吸一口氣,去思考,我今天可以怎麼用身教,做出我們最希望孩子能反應的模式,然後帶出自己還有孩子最好的一面!!

 

 

文章來源:

小魚媽 海馬爸 趁著年輕生小孩-姜小魚